直到第二年8月末,我才看青岛顺眼:这是一个真香的故事
图片禁止转载
那会儿我刚到这儿上大学,从我待了18年的家——
不对,算上我妈把我从小卵粒子儿变成没事乱嚎丧的一团肉,应该是19年——
待了19年的家,挪了窝,一个人坐车翻山越野地跑了五百多公里,来到“孤悬海外”的胶州湾。

在这之前,青岛只是一个我听说过的词语,我从不会特别注意它。
究竟是个啥样子,一点印象都没有。
光临这片土地,我带着一片空白的期待。
青岛最游客最多最有名的栈桥、五四广场,我转过了,海,也看过了。
我觉得没啥,不就是海吗,当我没见过咋滴。
崂山?我不想爬,不就一堆烂石头野河水,盘根交错挡人道儿的树杈子嘛,没劲。
坐在公交车上,我看着一片片光影lue过,内心一点波澜都没有。
我不喜欢这座城市,我对它无感,我认识不到它究竟有什么独特魅力。
我的内心就像一堆湿柴火,青岛热情似火的太阳根本就晒不干,更何论点燃我内心的激情了
为啥呢?

您嘞肯定门儿清,作为一个天津人,我们没有别的才能,就会打快,不对,说相,不对,摊煎,不对,想家。
舍友同学来到了青岛,都去游山玩水,恰饭购物了,就我一个人成天赖在宿舍里,发愁地看着青岛地图:
哎,山咋这么多呢?咋没共享单车呢?咋感觉吃的喝的玩的啥都没有天津多呢?真烦。
当然,我可不是地域黑,我知道,青岛这座城市,风光比天津好,环境比天津干净,街边整齐无比。
建成面积比天津小也不是坏事啊,最起码噪音比天津少。
这些都是我记在心里的,也是我十分肯定的。
但只是我太留恋从前了,啥都要和自己的老巢天津比一比,只要发现天津有什么地方但青岛没有,我就愁得很,觉得好像内心缺了个口子一样,即使我也许从来不会到那个地方去玩耍。

我尊敬青岛,但这个该死的恋家情结,阻拦我接纳这座城。
直到暑假,我突然发觉,从来没有好好在青岛“旅游”过这件事,是多糟践自己个儿待在青岛的这么些日子呀。
于是小学期一开学,我就拎着姐妹,大街小巷地转悠去了。
然后我就跑到了这儿,燕儿岛。
当我们俩顺着蜿蜿蜒蜒,没有游客踪迹的小路穿行的时候,我想着,要不是有地图,谁敢信一百米开外是海?
反正,七拐八拐地,我们眼前就跑出来个盖满了树的小山包,真的是“满”,那叶子感觉就像溢了出来,垂到了马路边缘。
我懵懵的姐妹还不知道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
然后,我们俩,进入这片树林,就像是穿过《千与千寻》里那道神奇的城楼门洞子,海就被这一团团绿意包裹着,送到面前来了。
这就是燕儿岛山。
你知道,我很小的时候会想,海这么平坦,山这么凹凸有致又高耸入云,这两个对立的东西被“违和”地安在一起,是不是永远都看不到了?

好了,现在我不但看到了,而且还在无论是天还是海,它们颜色都纯粹得刺痛了眼的情况下,完好地在我面前呈现出来。
我往东边看,那是小麦岛,再从小麦岛往东看,就是石老人,崂山入海的地方。
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山海连绵”这个美丽的词汇在我眼前展现。
就像一个巨人,伸开修长的手臂,再把五指张得大大的,舒展地埋进水中。
海的那边瘫着两块馒头山。
海的这边,一座座矮矮胖胖的小楼趴在山坡上睡觉。
风吹过长长的茅草,茅草一波一波地动,然后它抚摸小楼们的头顶,但是小楼可不会动。
我站在海边吹风。
很热,我心里的湿柴火突然就被点燃了。我感觉,青岛终于完整地呈现在自己面前。
我认识到青岛的独特魅力了。
看来认识一座城市,不能找它的旅游景点,被人流急匆匆带了来又去。
认识一座城市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你要在它怀里呆上那么几个月,然后没事大街小巷地转悠。
当某一个下午你突然看见了一个普通的房子和树荫,一根普通的草,或者街边有一个吃串的人,你就会内心陡然一惊。
然后你就会爱上它啦~
我啥时候爱上青岛的?
嗯,当我听说青岛有几家天津没有的奶茶店,我就鞠了个躬说:“爸呗,呸,亲,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