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医保目录药品-XC04周围血管扩张药

2023-11-26 10:09 作者:紫杉FA  | 我要投稿

周围血管扩张药

——2022年医保目录药品-XC04周围血管扩张药

周围血管扩张药为具有扩张周围血管作用的药物。迄今临床应用的血管扩张药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的药物,即直接血管扩张药,如肼苯哒嗪,硝普钠(见XC02抗高血压药)和硝酸酯类(见XC01心脏治疗药);另一类是通过不同作用机理,最终导致血管扩张的药物,包括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除传统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以外,目前也用于治疗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这是基于此类药物能扩张小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充盈压而减轻心脏前负荷;扩张小动脉,减弱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室射血阻抗而减轻心脏后负荷;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可降低心室肌张力,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等有益的作用。故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脏病或心脏直视手术后合并的急性左心衰竭和肺水肿,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对洋地黄中毒或用洋地黄与利尿剂治疗不起反应的顽固性心力衰竭也有相当的缓解之效。剂量过大,可引起严重低血压,故应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长期应用不能立即停药,否则易引起反跳。

XC04周围血管扩张药

344.酚妥拉明,Phentolamine

1.酚妥拉明化学结构

适应症: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肺充血或肺水肿的急性心力衰竭、血管痉挛性疾病、手足发绀症、感性中毒性休克及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试验等,亦用于室性早搏。

作用机制:酚妥拉明是竞争性、非选择性α1和α2受体阻滞药,其作用持续时间较短。通过阻断胞突接合后血管中α1和α2受体,因而引起血管扩张和血压降低,以小动脉为主,静脉次之,结果使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下降,动脉压降低;通过阻滞α2受体,则可增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动过速。酚妥拉明还可降低肾灌注压,引起钠水潴留。亦能对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反应产生拮抗作用。静脉给药后,可使全身平均动脉压和全身血管阻力得到暂时的下降。

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分布在突触前膜和血管平滑肌上,兴奋时主要引起血管收缩;α2主要分布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前膜上,兴奋时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产生负反馈调节抑制作用。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可增加心肌收缩性,自律性和传导功能;β2受体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等,介导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等作用;β3受体主要分布于白色及棕色脂肪组织,调节能量代谢,也介导心脏负性肌力及血管平滑肌舒张作用。酚妥拉明阻滞α2受体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性。

酚妥拉明上世纪50年代由瑞士药厂发现。

345.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

2.阿魏酸钠化学结构

适应症:主要用作抗血小板聚集药,主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小球疾病、肺动脉高压、糖尿病性血管病变、脉管炎等血管性病症的辅助治疗,亦可用于偏头疼、血管性头疼的治疗。

作用机制:阿魏酸钠为川芎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能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产生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的作用;能清除自由基,防治脂质过氧化损伤,拮抗内皮素引起的血管收缩、升压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增加一氧化氮(NO)的合成,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亦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影响补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阿魏酸钠还具有一定的镇痛、解痉作用。此外,作为升白细胞药,阿魏酸钠还具有增强造血功能的作用。阿魏酸能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缺血心肌,由于对α受体有阻断作用,因而能抑制主动脉平滑肌收缩,对抗甲氯胺、苯肾上腺素β肾上腺素等的升压作用。

346.二氢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

3.二氢麦角碱化学结构

适应症:适用于脑梗死、脑卒中及脑震荡后遗症症状改善,也可用于老年性退行性脑循环障碍及老年性痴呆症等。

甲磺酸麦角生物碱是天然麦角生物碱的四种双氢衍生物的混合物,包括甲磺酸二氢麦角考宁、甲磺酸二氢麦角汀和甲磺酸二氢-α-麦角隐亭、甲磺酸二氢β-麦角隐亭。该混合物对α-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具有部分激动和/或拮抗作用。

二氢麦角碱为α-受体阻断剂,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具有阻断α-受体缓解血管痉挛,增强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与突触后受体的激动作用,改善神经传递功能。还能增加脑血流量和脑对氧的利用,降低血管阻力,缩短脑血流循环时间,能使脑电图α波的频率加快,振幅增大。还可以抑制ATP酶和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减少ATP的分解,因而改善脑细胞的能量平衡,转移对葡萄糖的利用,使无氧代谢变成有氧代谢。

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能信号主要由人体中一类被称为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s,DRs)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介导,包括D1R到D5R五个受体成员。按照偶联下游G蛋白种类的不同,这些受体可进一步分为D1类受体和D2类受体,其中,D1类受体包含D1R和D5R,D1类受体兴奋后,Gs被激活,催化ATP形成cAMP,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催化蛋白磷酸化,进而改变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调节递质合成酶的活力或导致其他效应。磷酸二酯酶和蛋白磷酸酶I则可分别使cAMP分解和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去磷酸,从而终止多巴胺的效应;D2类受体包括D2R、D3R和D4R,通过与Gi/o偶联,抑制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减少cAMP生成,并可激活K+通道(如G蛋白偶联的内向整流K+通道),使K+外流,K+电导增加,引起细胞膜超级化,并限制电压依赖的Ca2+内流。D2受体激活还可以直接抑制电压门控Ca2+通道。D3受体可能偶联Gi或Go,在体外不同细胞表达的D3受体有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D4受体作用的信使系统尚不清楚。在五种DRs中,D1R和D2R是CNS中表达最丰富的受体,主要分布在基底神经节和前额叶皮层中。D1R和D2R介导的多巴胺能信号对奖赏、认知、运动协调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等在内的高级脑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其发生异常与一些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包括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以及药物成瘾和滥用等。

5-羟色胺受体(5-HT)

5-羟色胺的发现追溯到1868年,当时在血液凝固后的血清中发现了一种可以引起血管收缩的因子,命名为血清素,后来确定其结构为5-HT。

1997年国际药理会根据受体结构、信号转导及动力学特征将哺乳动物5-HT受体(5-HTR)分为7个家族,即5-HT1-7R,14个亚型,人类只有13个亚型(5-HT5b在人类尚未检出)。根据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不同,5-HT受体又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超家族,只有5-HT3R是离子通道型受体,目前至少发现存在两种5-HT3R亚型,即5-HT3A,5-HT3B。另一类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除5-HT3R外,其余5-HT受体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其激活细胞内第二信使级联。

血清素受体调节许多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γ-胺基丁酸(GABA),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以及许多其他激素,包括催产素,催乳素,加压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P物质等等。血清素受体影响各种生物学和神经学过程,例如攻击,焦虑,食欲,认知,学习,记忆,情绪,恶心,睡眠和体温调节。血清素受体是多种药物的靶标,包括许多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减食欲药,止吐药,胃动力药,抗偏头痛药,致幻剂和放心药等。

347.法舒地尔,Fasudil

4.法舒地尔化学结构

适应症:临床用于改善及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脑血管痉挛及随之引起的脑缺血病。

作用机制:法舒地尔是5-异喹啉磺酰胺衍生物,为Rho激酶抑制物,通过增加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的活性扩张血管,降低内皮细胞的张力,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同时可拮抗炎性因子,保护神经抗凋亡,促进神经再生。

Rho蛋白是小G蛋白,小G蛋白是G蛋白的一种,共同特点是当结合了三磷酸尿苷(GTP)时成为活化形式,可作用于下游分子使之活化,而当GTP水解成为二磷酸尿苷(GDP)时则回复到非活化形式。Rho蛋白属于Ras超家族,是Ras的同源物。

Rho激酶(Rho associated kinase,ROCK),是Rho的下游效应分子,Rho激酶本身可被Rho、鞘氨醇磷脂酰胆碱(SPC)、花生四烯酸、蛋白激酶C(PKC)等多个上游分子所活化,Rho是最主要、最直接的上游刺激信号。分为ROCKI和ROCKII。前者主要存在于心脏、肺、骨骼肌等细胞;后者主要表达在大脑和骨骼肌细胞等。两者具有高度同源性。Rho激酶的下游靶分子包括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LCP)、肌球蛋白、ERM家族蛋白、内收蛋白及LIM激酶等约20余种。MLCP是最主要的底物。活化的ROCK对MLCP的肌球蛋白结合亚基(MBS)肽链的Thr697、Ser854和Thr855进行磷酸化修饰,磷酸化的MLC水平增高,肌动-肌球蛋白交联增加,从而导致肌球蛋白微丝骨架的收缩与聚合,而细胞的移动、趋化、黏附、收缩及凋亡等都与微丝骨架的聚合与延伸有关。

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功能:主要调节细胞骨架蛋白合成和降解、移动、收缩等;参与细胞的基本生命过程,细胞迁移、细胞增殖、细胞存活等。Rho/Rho激酶作用于肌球蛋白,直接导致心脑血管发生痉挛、狭窄;Rho/Rho激酶引发氧化应激,诱导生产活性氧自由基,损伤神经与内皮细胞;Rho/Rho激酶促进炎细胞黏附,损伤血管内皮,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

法舒地尔为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和名古屋大学药理研究室合作开发的新型异喹啉磺胺衍生物,于1995年6月在日本被批准用于防治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痉挛。

法舒地尔属于2021年第2批集采品种。法舒地尔注射剂首年约定采购量基数为287.43万支(折2ml:30mg/支),集采中选公司包括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天津红日药业、成都倍特药业及成都苑东生物制药。集采中选采购金额为1,090.17万元。

5.法舒地尔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
6.法舒地尔集采中选公司采购量及金额

348.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

7.酚苄明化学结构

适应症:临床用于周围血管疾病,如肢端动脉痉挛症、手足发绀、冻疮、皮肤灼痛、间歇性跛行等及控制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亦用于休克时改善微循环以及肺水肿等。

作用机制:为α受体阻滞剂,作用与酚妥拉明相似,但其选择性强,作用持久,可持续维持24h以上。是作用时间长的α-受体阻滞剂(α1、α2)。作用于节后α-肾上腺素受体,防止或逆转内源性或外源性儿茶酚胺作用,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酚妥拉明为短效α受体阻断药,而酚苄明为长效α受体阻断药。

349.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

8.己酮可可碱化学结构

适应症:外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如慢性栓塞性脉管炎等。当用于治疗外周血管性疾病时,对实施手术旁路、去除动脉栓塞有改善症状和功能的作用。

作用机制:己酮可可碱及其代谢产物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未确定。己酮可可碱(PTX)为非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阻断cAMP转变为AMP,增加细胞内cAMP,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免疫抑制和抗纤维化等作用,且PTX的代谢产物较PTX有更强的药理作用。

磷酸二酯酶的详细介绍见XA03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药物。ATP和GTP经过腺苷酸环化酶(AC)和鸟苷酸环化酶(GC)催化下生成环磷腺苷(cAMP)和环磷鸟苷(cGMP),环磷腺苷和环磷鸟苷是作为神经递质、激素、光和气味等物质的第二信使,广泛作用于靶器官。环磷腺苷(cAMP)和环磷鸟苷(cGMP)在磷酸二酯酶(PDE)的作用下可降解成5’-AMP和5’-GMP,从而终止这些第二信使的生理功能。

己酮可可碱缓释片由赛诺菲制药1972年推出。

350.尼麦角林,Nicergoline

9.尼麦角林化学结构

适应症:改善由于脑梗塞后遗症引起的意欲低下。也适用于血管性痴呆,尤其在早期治疗时对认知、记忆等有改善,并能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作用机制:为半合成的麦角碱衍生物。有α受体阻滞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可加强脑细胞能量的新陈代谢,增加氧和葡萄糖的利用。可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转换而增加神经传导,加强脑部蛋白质生物合成,改善脑功能。尼麦角林能够调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

尼麦角林由辉瑞制药原研,20世纪60年代研发成功。

351.烟酸,Nicotinic Acid

10.烟酸化学结构

维生素B3主要有烟酸(尼克酸)以及烟酰胺(尼克酰胺)。尼克酸又称抗糙皮因子,食物中肝、瘦肉、家禽、花生及酵母中富含烟酸,各种谷类中烟酸和色氨酸的含量较低。烟酸经氨基转移作用生成烟酰胺,烟酰胺与磷酸核糖焦磷酸反应形成烟酰胺单核苷酸,后者与ATP结合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NAD与腺苷三磷酸(ATP)结合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在许多无氧脱氢酶中NAD与NADP起到脱氢辅酶的作用。NAD及NADP均为细胞代谢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系统的主要辅酶。

适应症:用于维生素PP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扩张小血管。烟酸可缓解血管痉挛症状,改善局部供血。缺血性心脏病。采用烟酸治疗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多数病人的心绞痛症状得到缓解。降血脂。应用大剂量烟酸可降低血脂。

烟酸有较强的扩张周围血管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头痛、偏头痛、耳鸣、内耳眩晕症等。烟酸可抑制TXA2(血栓烷A2)、增加PGI2(前列环素)合成来达到临床上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的作用。烟酸通过刺激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可促进血管的松弛和扩张,降低血压,同时减少血管壁上黏附的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352.烟酸肌醇酯,Inositol Nicotinate

适应症:用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各种末梢血管障碍性疾病(如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肢端动脉痉挛症、冻伤、血管性偏头痛等)的辅助治疗。

从胃肠道吸收后,再体内缓慢代谢,逐渐水解成烟酸和肌醇,然后通过此两者发挥作用。烟酸有扩张血管作用,肌醇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防止胆固醇在肝脏沉着,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11.肌醇化学结构

肌醇,又称环己六醇,肌醇最早从心肌和肝脏中分离得到,是广泛分布在动物和植物体内,是动物、微生物的生长因子。肌醇通常具有辅助促进脂肪代谢、维持水平衡、促进毛发生长、调节脂质代谢、调节血糖等作用及功能。肌醇还可与胆碱结合,可以生成卵磷脂,卵磷脂就像乳化剂一样,帮助脂肪与血液混合,让胆固醇更容易代谢,血液黏稠度下降,改善血栓或降低动脉粥状硬化的风险,促进脂肪、胆固醇的代谢,对改善高血脂,脂肪肝,降低血清脂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353.胰激肽原酶,Pancreatic Kininogenase

胰激肽原酶,存在于哺乳动物胰腺等器官及尿液分泌物中,是激肽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称血管舒缓素或胰激肽释放酶,从动物胰腺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属蛋白水解酶类。由18种氨基酸和4种糖所组成。

适应症: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作用机制:降解激肽原,生成激肽,从而扩张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及血流量;通过缓激肽和组胺多肽对血栓烷B2(TXB2)的负反馈,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I2,从而抑制血小板效应以防止凝血;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以提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还可降低肾血管阻力、心肌耗氧量及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从而起到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

激肽为动物体内的一些单链多肽。其正常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清楚,在人体内可能与维持血压不致过度升高和血流通畅有关。具体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详见XB06其他血液系统用药。














2022年医保目录药品-XC04周围血管扩张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