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子县石哲金代壁画墓
山西长子县石哲金代壁画墓
选自《文物》1986年06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东南工作站
1983年12月,长子县石哲公社石哲大队群众在修房动土时发现金代砖室墓一座,我站闻讯后前往进行了洁理,现将情况叙述如下。
墓葬概况
石哲大队西距长子县城11公里,地处丘陵地带,墓葬发现在村西岭下民房后。
墓室坐北向南,方向183°0墓道未全部清理,墓道底距地表6.5米。墓道与墓门间的甬道长0.8、宽0.66、高0.9米,靠近墓门处用残砖封堵。墓门为券顶,高1.2、宽0.66米。
墓室为砖筑仿木结构,平面方形,边长2.5、高3.36米。室内有砖砌“冋”形棺床,棺床底座有五个长方形内凹装饰,高0.4米,上铺条砖一层。墓底长1.38、宽0.66米,未铺砖(图一)。墓室四隅用砖砌仿木立柱,柱下有础,柱上承托斗拱,斗拱为单挑单下昂,石铺作,无耍头(图版伍:1)。四壁各施补间斗拱一朵。墓室内共有斗拱八朵,斗拱之上雕刻飞檐板瓦。墓顶为八角攒尖。
墓室北壁用砖雕和绘画分为三间。明间宽1.12,高0.8米,两侧各设一根红色明柱,柱上设伊斗,承托普柏紡和插板。明间中画墓主人生活图。两次间各宽0.5、高0.68米,上设通间雀替,内侧与明间的明柱相连.外侧插在角柱上,中间明柱较低,两旁角柱较高,两侧显著升起。两次间各设一门,红色门扉紧闭,卩内用砖砌一长0.7、宽0.6、高0.64米的壁龛,内存尸骨。
墓室东、西两壁相同,均中间设红色双扇半启门,门楣上设门簪四个,门盅0.56、宽。.44米。门两侧各设一高0.56、宽0.38米的直棋窗。门窗两侧与门窗之上画壁画。东壁北侧直极窗上有墨书题记:“正隆三年二月十六日了壁画匠崔琼程经"十七字(图二)。
墓室南壁在墓门两侧亦绘壁画。
墓内尸骨已被扰动,葬式不明。据发现时在场的群众反映:.棺床西南角有头骨三个,东北角有头骨两个。推断西南可能为一男二女头南脚北合葬,东北可能是一男一女头北脚南合葬。墓室西北角壁龛内清理出零乱尸骨两具,东北角壁龛内清理出零乱尸骨一具,墓道内有零乱尸骨两具。
墓内随葬品较少,东北角壁龛内发现白地黑花瓷枕1件,东北角尸骨旁出白釉瓷碗1件,西南角尸骨旁出黑釉瓷碗1件,还有残破的宋代铜钱2枚。
墓室壁画
墓室顶部绘画上部已残。下半部以深灰色作地,东侧绘白云一朵,云中绘红日,红色已残缺。西侧绘红云一朵,其中绘白色圆月,月内有桂树,树下有玉兔捣药。
墓室内的仿木飞檐、板瓦、斗拱、梁、柱用黑、白、红、黄四色彩绘,有的红地白边,有的黄地黑边,个别的还绘有木纹。
墓室四壁的拱眼壁上均绘花卉及缠枝卷草图案,花卉均为红花绿叶,缠枝卷草图案则用黑、黄两色描绘。北壁西侧画莲花,东侧画牡丹;东壁北侧画莲花,南侧画黑色缠枝卷草图案(图版伍:2);南壁东侧画黄色缠枝卷草图案,西侧画黑色缠枝卷草图案;西壁南侧画黄色缠枝卷草图案,北侧画牡丹。
墓室北壁明间绘主人生活图。两边画红*柱红帐,顶部也有幔帐。中放一长桌,上置“茶杯和桃子,有男女六人坐在桌旁。三位妇人均梳高髻,穿圆领长袍,双手交于胸前。三位男子圆脸短须,戴直角樸头,身穿长’袍,腰束带,袖手而坐。桌两侧有男女侍各一。桌前有白猫、黑猫各一,中卧一犬(图三)。
墓室西壁中间门涂红色,门窗之间各绘一侍女,侍女头梳高髻,身穿宽袖上衣,腰系黄色长裙,肩臂绕帔巾。一侍女双手捧瓶,瓶插花卉.另一侍女双手持盒,盒盛食物(图四)。
西壁门窗之上画八幅图,两窗外侧画两幅图,内容为“二十四孝”中人物。依次介绍如下:
舜子画舜役使大象耕田。田地后有山坡、树木、飞鸟等。右上角题“舜子”二字(图五)。
刘明达画刘明达骑于马上,后一女子前伸双手,似欲追赶说话。上题“刘明达”三字(图六)。
董永画董永举起右手仰视上方仙女。F仙女头戴花冠,着宽袖上衣,腰束罗裙,袖手立于云朵之上,背后有金光缭绕,俯首下视董永。尝绘占槐一株。右上角墨书“董永"二字(图七)。
鲍山画鲍山身着盔甲,手持长枪,骑于马上。马前站立二人,拱手与其时话。右上角墨书“鲍山"二字(图八)。
赵孝宗画面右侧一人戴盔穿甲而坐,前有二人拱手站立,似在答话。旁画大树、野草。右侧题“赵孝宗"三字(图一O)。
杨吕(香.)画杨香帔巾飞舞,似在与虎搏斗,其父双臂高举,惊慌奔跑。右侧题“杨昌"二字,当系杨香之误(图九)。
元觉画元觉头梳双髻,随其父拖笆而行,其父停步回顾,示意不要此笆。远处元觉祖父赤身坐于荒山之中。旁边绘有大树、野草。右上角题“元觉"二字(图一二)。
姜师右侧屋檐下画一老妇,右手伸一指,似在指斥左侧二人。左侧一男一女拱手站立。旁画大树,地上画一罐。右侧题"姜师"二字(图一三)。
鲁义姑画面左下角画鲁义姑怀抱侄儿,己子弃于地,正在哭喊。右侧齐将乘红马,着盔甲,一卒穿短甲持“胜"字旗相随,齐将见状奇怪,正追问其故。右上角方框内题“鲁义姑"三字(图一五)。
曾参画曾每右手持杖,左手指曾参,曾参躬腰拱手正在答话,身旁画柴一担°正中题“曾参”二字〈图一四)。
墓室南壁正中是墓门,门边绘三角带纹,门两侧各绘大树一株,树旁绘一武士,武士身着铠甲,白盔红缨,手持长剑,怒目挺胸(图一六、一七)。
武士图外侧各绘孝子图两幅:
蔡顺画一武将穿盔甲坐于椅上,旁竖彩旗,蔡顺拱手拜见,地上放一篮。左上角题“蔡顺”二字(图一八)。
闵子骞画闵子骞头梳双髻,拱手跪于父前。其弟站于身后,闵父伸右手食指対闵训斥,闵母双手交叉,旁立斜视。后面画有房屋栅栏。右侧题“闵子骞”三字(图一九)。
晱子画睽子赤足裸腿,身披鹿皮,手提陶罐,坐于地上。左绘一武将身着铠甲骑于马上,直视唉子。旁有一卒,穿短甲,手执彩雄。右侧墨书“睽子"二字。
陆绩画陆绩头梳双髻,双手棒桔,躬身送给母亲。其母坐于廊下,怒视陆绩,右手拿桔,似在诘问。旁书“陆绩”二字。
墓室东譬和西壁相同,门涂红色,门旁各绘侍女一人,侍女的服装姿态也和西壁相同。但东壁侍女图笔法钝拙,五官歪斜,似出于另一画工之手(图一一)。
东壁门窗上画八幅图,两窗外侧画两幅图,亦为孝子图。依次介绍如下:.
刘殷右侧画一武将穿甲戴盔,坐于椅上,一男子跪拜在地。左上角墨书“刘殷"二字(图二一)。
丁兰画丁兰与妻子侧身拱手立于桌前,丁母双手交于胸前,正襟端坐桌后,后有屏风垂帐,桌上放茶杯香炉。椅旁书“丁兰”二字(图二O)。
王祥画王祥赤身卧冰,冰化鱼出,衣服挂在岸边址£,树后宥山。左上角题“王祥爲亡其父惟搴其母母染沉扃之"(图二二)。
郭巨画郭巨手持铁锹,.旁边挖好的土坑内冒出金光,郭妻双手抱子作欲弃状,上绘大树。右侧题“郭巨至孝于母持口口子侵母食”(图二三)。
王武子妻画王武子母袒臂披衾坐于床上,床后设屏风,上有草书两行。武子妻蹲于床旁,赤足露股,将割肉奉于婆母。左上角题“王武子为国防御未'回其妻孝患瘦痰至基新妇”(图二五)。
韩伯瑜画伯瑜作揖于檐下,韩母坐于廊下,左手持杖,右手指子训斥。廊左有柳树一株。树下题“韩伯瑜奉母常望教训之瑜非口口口一日母训□恸泣母曰教口”(图二四)。
田真兄弟•画田真兄弗三人,长兄手扶紫荆树恸哭,.二弟拱手似视三弟,三第手作无可奈向状。左上有喜鹊欲.飞槻;上,地上有残枝败叶。右上角黑框内題“田真兄弟三人其家大富父母早亡弟術分口庭”(图二六)。
孟宗画孟宗侧身器跪,右手抚的•,左•手捂脸哀泣。竹下新笋更生,.左下角放一竹篮。右上角黑框内题“孟宗來关其孤,养其母年老”(图二七)
曹娥画曹媛头.披一白!麻毒・巾,,,果穿,白麻长袖孝服,右手下垂,左手羸嘴哭泣。前画大江,水上阳头颅,岸上有古树一株。右上角黑根内题“曹娥投任殂不蒸尸•向任岸号泣十昼夜娥亦投江”(图二八)。
老莱子画老莱子头梳双誉,跪于父母前,持棍顶彩碗以娱双亲,旁有破鼓一具。老莱子双亲对坐廊下桌旁,桌上摆二碗二碟。左上角题“老莱子"三字(图二九)。
小 结
墓室砖砌仿木筑结构,•反映了唐宋时代建筑的特征。如斗拱有琴面昂,直接放在柱头上,侧角升起显著,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略同。墓室内的砖砌直棂窗、门,与晋城县高都镇天齐庙有大中祥符三 年 题 刻的门、窗相同。墓地北壁为了扩大明间,缩小次间,明间普柏枋加长,次间用通间雀替的办法,类似晋城南社金墓,尤其是拱眼壁的缠枝图案,几乎象出于一人之手。
此墓壁画主题为“二十四孝”,画法比较粗疏,但反映了当时大众的服饰。如劳动人民穿窄袖衣袍,腰间系带,足穿黑鞋;儿童头梳双髻;妇女梳高髻,长裙不露足等。
孝子故事始于汉代,到宋代以后形成了“二十四孝”。此墓的“二十四孝”内容完整,并题有姓名,与1957年发现的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大定八年墓所绘二十四孝图相同①,反映了当时的伦理思想和社会习俗。
执笔:李奉山
绘图:李永杰
摄影:李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