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代言人 (又名律政先锋之父慈子孝)
“you're breathtaking”是2019年E3游戏展上基努里维斯与玩家的商业互夸,也是2019年至今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之一。基努里维斯此次在游戏《赛博朋克2077》中的亮相瞬间带回了那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人类救世主尼奥,只不过这次一头长发、满脸胡渣。变化之大让人忍不住感慨还好这次这个男人身边没养狗。
随后掌声落毕,便是一句“you're breathtaking”,原来能让游戏猛男脱口而出“breathtaking”的不是美女,而是一个男人。神秘忧郁而又天真率性,不是魔鬼却比魔鬼更“breathtaking”的基努里维斯。
(前排提示:有剧透,快跑!)


回到1997年,此时的基努里维斯没有养狗,甚至还不是那个穿梭于母体的尼奥,他只是一个名叫凯文的年轻律师,在纽约遇到了真正的魔鬼—阿尔帕西诺饰演的米尔顿。
故事的展开很是标准,踌躇满志、毫无败绩的小镇律师收到大律所的邀请,在经历过第一个案子的考验之后得到重用,从此平步青云,走上巅峰。
但是魔鬼是字面意义上的魔鬼,恶魔的契约又怎会在没有收到人的灵魂之前结束。故事在凯文的妻子玛丽与凯文的老板米尔顿宴会寒暄后开始脱离轨道。
“女人的香肩流露出无穷的神秘感,女人的纤颈活色生香”字字得心,句句在意,赞美之语赞叹的是镜中之人的美色,恶魔之眸注视的尽是顺从之人的欲望,魅心魔,舔唇而笑之。
自此玛丽频繁看见幻觉,甚至声称自己已被米尔顿强暴,可米尔顿当时分明和自己在法庭,凯文将其归结为无法怀孕以及自己工作繁忙导致妻子心力交瘁而产生的精神问题,只要自己腾出后时间好生照顾就能恢复。
正因如此米尔顿提议凯文放弃手中的案件,照顾好妻子。可案件当事人的清白由谁证明,不败的神话又怎能打破,这一路青云又怎可作罢?凯文果然拒绝了这个要求,正如妻子果然在凯文胜诉后恰好自杀一般。
房间内是用玻璃片自刎的玛丽,房间外是悲痛欲绝的凯文,母亲又在此时恰好告诉自己亲身父亲正是米尔顿,问题的祸根全部都指向了米尔顿。
而在场的另一个人则将电影结尾诡秘邪恶的氛围点破——让玛丽看到最后一次“幻觉”又恰好让玛丽将镜子摔碎的助手帕米拉。
“你再也不用害怕,去吧,他在等你”永远是温柔关切的语气,可这次又带有非人的陌生。

镜头来到凯文的脑后,慢慢拉远,凯文迷茫的环看四周,日常转动的纽约诡异的停摆,无人的四道大街看不见的尽头不知会是怎样的地狱。
之后就是二人对峙和两次枪响,第一次枪响射出了米尔顿为恶魔撒旦的真实身份,一番话疗之后,恶魔也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让自己的子女结合,诞下敌基督。
第二次枪响简单的多,凯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随后镜头一转,回到了凯文小镇的法庭,回到了影片开头,凯文从发呆中惊醒过来,看了看镜中的自己,不解中十分欣喜自己能够再来一次。
凯文赶忙走出法庭卫生间,表示拒绝继续替被控告猥亵的中学老师辩护,不败战绩虽破但律师良心发现的消息让他在离开法院时却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而后记者拉里追了上来要求采访他“我会因你这为了良心而牺牲自己的举动,
为你做报道,而让你出名”,凯文也向记者表示自己愿意接受采访。
看着凯文下楼的背影,记者拉里慢慢变回为米尔顿,而这个恶魔接着看向镜头对我们说出了最后一句台词“Vanity,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原来这是一次新的考验,而恶魔首先拿下一分,随后影片结束。

电影的氛围塑造十分优秀,影片大都以男主角凯文和女主角玛丽的视角叙述。
而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感觉到两者视角的不同,就我个人观感来说,除结尾外凯文的片段就像是看普通的律政片,而玛丽的片段却是在看惊悚片,其中不乏有好几个镜头有点吓到我。
而正因如此,观众才能通过镜头明白凯文和玛丽之间互相理解所发生的事情是几乎不可能的。
而最后通过助手帕米拉之口开启结尾真正的高潮,揭开这部电影最精彩的一幕:昏暗的暖色调、流动的雕塑、动人的魅魔以及无法被杀死的魔鬼。
“虚荣,绝对是我最爱的原罪”这句话绝对是对影片最好的概括。各种人被撒旦诱惑勾出原罪,犯下错误,不以醒悟,最后沦为人面恶魔。
而虚荣正是米尔顿的律所得以建立的根本,纽约城高楼耸立,米尔顿律所犹如天堂之城般嵌入其中,物理空间的高度同时也是虚荣的高度,名利在这一批精英律师眼中显得尤为重要。
“lose?I don't lose.”凯文会恼羞成怒的反驳米尔顿;律所总管埃迪巴祖利欲熏心,到死也不愿意放弃象征地位的金表。
而更细思恐极的是玛丽所看到的“幻觉”,大多正是律所的人化身成的恶鬼。
除去虚荣,《魔鬼代言人》中令一个议题便是律师职业伦理与朴素道德观碰撞。
凯文为的确犯下罪刑的中学教师和地产大亨脱罪到底对吗?
电影中凯文第二次的选择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么做是错的,所以凯文选择放弃。但其实不然,电影中凯文放弃的角度并不是出于律师的角度,而是为了对抗虚荣、对抗既定的结局,为此他甚至可以放弃从事法律职业。
而在结尾两人对峙时,米尔顿质问为什么选择为明知有罪的人辩护,为什么不输一次,凯文虽然还是气急败坏但还是说出了“这是我的工作。”
可以看出,凯文在经历了一切后仍认为如此做才是尽到律师之责。
再结合影片的拍摄时间来看,该片拍摄始于1996年10月,此时全美关注的辛普森杀妻案已经完结,而为辛普森辩护的律师团的声称此后一直有受到各方面的攻击。
其中律师团成员艾伦德肖维茨说;这种批评仅仅是因为,他们拒绝了解我们司法对抗制度中辩护律师的作用。作为刑辩律师的我的职责并不在于判断我的客户有罪还是无罪。通常,我并不知道。我的任务是在规则之内积极辩护。这就是我在辛普森案中所做的事情,我对我的工作感到自豪[1]。
电影中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对那种道德观的偏向,旨在引起观众的思考,两种道德观的冲突在所难免,律师本人也不例外,在律师业务中优先遵从律师职业道德规范而非一般公民道德规范,是“法治(rule of law )”的必然要求,这是由律师在法制实现过程中的社会角色功能、律师——客户关系的本质属性、以及律师职业的群体性所决定的。
就我国而言,“杜培武冤案”正是“辛普森案”的反例,也正是辩护权缺失的很好的例子。
律师在社会法治中的角色功能,绝对不仅仅是“协助人民法院查清案件事实并正确适用法律”,更不是“配合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打击犯罪”,而是要尽其所能地在合法范围内保护并争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
最后再提一嘴,基努里维斯在本片中的演技在我认为是我看过的由他主演的电影中最佳的。
当然奥斯卡影帝阿尔帕西诺在本片中表现更为出色,咧嘴、耸肩、舔唇、登眉,平淡的语气却带有不容拒绝的魔力,狡诈而调皮的魔王形象时刻展现在眼前。
(如果是那个护狗的男人和撒旦对决会是什么场景,想想就兴奋!)
end.

参考文献
[1][ 艾伦∙德肖维茨.合理的怀疑:辛普森案如何影响美国[M].中国法制出版社:北京,2016
[2] 廖志雄.律师职业伦理:冲突与选择、道德权利及其法律化[J].西部法学评论,2013(02):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