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魔法概论•元素魔法】第十一节:元素合与物质变化

2022-09-06 09:42 作者:利其斯_lykisye  | 我要投稿

一、元素合与物质变化

元素合会使与其重叠的物质朝着某种特定的趋势变化,元素合密度越大则变化越明显,这种变化体现在该物从原子、分子到整个系统的各个层面上。

首先,我们(简单且不甚准确地)基于莱恩纳斯特的理论说明中"四极"元素所导致的物质变化。


四极即圆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是最典型的土、火、风、水元素位

对于火元素,当我把(1,90°)的火元素合施加在我面前的部分空气所在空间上时。这一部分空气开始“上升”,即变得更活跃,加强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相较于外部观察者,它们似乎被加速了,它们只用更少的时间就完成了运动和变化),且更不易改变自身的运动状态(受"力"的影响更小)。空气中的分子运动变得更加强烈(温度升高),一些脆弱的次级键可能断裂,各种微观粒子大多倾向于作无序运动而较少受相互作用力约束(但也存在相互作用更强,结构更稳定的情况),同时,由于受引力的影响更小,这一团火焰将会上升。在极少数条件下,火元素的作用会产生一种名为"炎晶"的终产物,它是由高凝聚态的以太外壳包裹着的一团极高温气体。

相较于火元素,(1,180°)风元素的作用更为直接,它会削弱与其在空间上重叠的物质的一切互相间作用力,其中越弱的互相间作用力就会越快被消除。换言之,它会使与其在空间上重叠的一切物质结构和系统瓦解,"还原"为一堆作着无序运动的微粒,即莱恩纳斯特所说的无序化(我们今天一般称为去结构化)。如果风元素合密度极大且作用时间足够久,它甚至能够使中子、质子和电子(存疑)瓦解,化为我们称为"偶极子"的更小微粒。值得注意的是,在元素合密度不非常高的情况下,相同密度的风元素合所产生的物质变化效果相较于其他大部分元素看起来非常微弱—一个简单的火元素魔法能够轻易塑造一团炽热的火焰,但相同强度的风元素魔法可能连拂去沙粒上的灰尘都难以做到。

不同于前两者,水、土元素导致的物质变化更加复杂。

莱恩纳斯特将(1,270°)水元素导致的物质变化称为“下沉”。与水元素合在空间上重合的物质,本身结构(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间原有的关系)会趋于削弱而更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并不断地进行结构削弱——各要素发生相互反应——形成新结构——新结构削弱的循环过程。这一过程是以相对缓慢、相对温和的方式进行的。同时,这种“下沉”性质具有传递性,当受水元素合影响的物质与未受水元素合影响的物质相互作用时,未受水元素合影响的物质也会被赋予弱化的“下沉”性质。

而莱恩纳斯特将土元素导致的物质变化称为(1,0°)“有序化”。他关于“有序化”的定义是:“使物质摆脱无序运动的无秩序状态,加强系统下要素与要素之间原有的联系并催使物质系统朝更简单的形式转变。”

今天,我们以结构化一词来代指(生活在18世纪的)莱恩纳斯特所说的有序化,因为有序/无序的用语常使人联想到熵的增减,但事实上莱恩纳斯特所说的“有序化/无序化”与熵描述的是两个层面的状态,熵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运动状态,而风、土元素造成的改变则发生于各层次物质系统的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风元素的作用的确常常导致熵增,但土元素的作用未必会导致熵减。

 

此外,元素合导致的物质变化的结果会有一种保留性,即元素合导致的物质变化的最终结果不会在元素合消失后依照“自然界的本来运动规律”变化到新的自然状态中,而是会以一种更缓慢的速度逐渐变化到新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关于物质变化倾向的论述建立在莱恩纳斯特《元素的性质趋向》一书的基础上,而《元素的性质趋向》成书于18世纪。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莱恩纳斯特的观点显然过于简单且原始了。但正由于他的观点相对简单,笔者在这里依然将其主干作为读者了解元素合与物质变化关系的第一步加以介绍。

 

二、一些特殊的物质

在魔法世界,我们将会遇见许多我们在非魔法世界中难以接触到的特殊物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重要的特殊物质。

1、偶极子

偶极子是我们所知的最小微观粒子,它构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微观粒子,包括夸克、带电轻子和中微子。 偶极子共有四种,为无性偶极子、单性偶极子、复性偶极子、斥性偶极子和变性偶极子,其中单行偶极子和复性偶极子具有正负两种状态,每种偶极子具有与其对应的反偶极子。

2、以太

以太是一种极其微小、异常坚硬的颗粒,由一定数量的无性偶极子和斥性偶极子构合而成。一般的以太微粒只由5-7个左右的斥性偶极子和2-3斥性偶极子构成,大小约为一个电子的1/4,较均匀的散布于宇宙之中。但在特殊条件(尤其是魔法的引导)下,以太微粒也可以进一步构合起来,形成以太构合体甚至是更大(肉眼可见)的以太聚合体

3、炎晶

炎晶由火元素合造成的物质变化产生,其外部是一层极其致密的以太聚合体晶壁,而包裹在晶壁之中的是一团长久保持着极高温状态的气体,这团气体被我们称为“恒火”或“萨顿气团”。

4、蚀液(泰勒斯圣水)

当高强度水元素合长期作用于一些常温下为固体或液体的非金属物质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名为“蚀液”的液体,它能够长久地保持“下沉”性质,侵蚀它所遭遇的一切物质,将它们所接触的一切物质融于蚀液之中,直到自身被足够稀释而丧失侵蚀能力。

5、黑石

土元素合作用于任何物质都有可能产生黑石,土元素合强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底质密度越大,核心魔纹结构越“内敛”,元素位越贴近于(1,0°),则越可能产生黑石且若产生黑石则产生的黑石更多。黑石是一种密度极高的坚硬固体,与许多土元素合的最终产物不同,黑石在土元素合消失后依然能比较长久的保持其结构。

6、夜明砂(光尘)

当我们将右侧光元素合作用于空气上时,可能会产生一些不断运动且能较长时间发光(多为白色光)的半透明颗粒,这种颗粒被称为夜明砂或光尘。

7、源质(AISA核心)

任何强度、任何空间结构的(0,θ)混沌元素合作用于任何物质上都只会产生一种最终产物,那就是源质,又称AISA核心。源质产生之后,一旦与其它物质接触,便会释放一定能量并转变为与它所接触的其它物质相同的物质(这种“模仿”只局限于原子及以下层次,而不会发生于更高的层次上,也就是说,当源质与一把刀接触时,发生接触的源质会变成许多铁原子而非另一把刀)。


【魔法概论•元素魔法】第十一节:元素合与物质变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