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与成品差距多大?画师分享作画过程,习惯各不相同!
【动漫杂谈】关于插画:
这期是插画相关的分享。最近推特上面,插画师和设计师们自发参与了一个话题。内容是“sketch>final”,在这个话题下,诸位画师们分享了自己的草稿与成品的效果图,从中也体现出了画师的设计和作画过程,一起来欣赏或者学习一下。

这次画师所分享的常见的草稿大体分类为三种,以线条和轮廓为主的“线稿”,以色彩为主的“概念稿”,还有通过建模制作的“3D草稿”。根据画师习惯、作品内容、作品用途之类的不同,各位画师使用的草稿类型也各不相同。

线稿是应用最普遍的草稿类型,上面两张分别是redjuice为《和谐》画的海报,以及Shirabi绘制的《龙王的工作》的封面。能体现出轮廓和构图,还方便选取景框大小。

线稿转化成成品的效率也是很高的,原画师安野将人的习惯是直接在线稿上进行清线,几次细化后成品效果就有了。当然,也有些不少不提前打稿,边画边清的画师比如米山舞。

但线稿实际上是有极限的,比较难体现出光影和整体氛围。有的画师的作品重点不仅是人物,也追求构图的整体性,已经画面传递的气氛,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概念稿”了。具体该怎么称呼我也不明确,但《奇蛋物语》这张图的工作被称为“概念设计”,我们还是直接看图来感受一下。



上图分别是插画师“Rella”和“豆の素”的作品,前者没有具体的线条,只通过大量的色块来体现构图和氛围,后者是在此基础上配合着线条一起完成的草稿。一般这种概念设计图在电影或者动画制作的前期比较常见,适合做一些相对宏大的场景。

3D稿应用相对较少,毕竟建模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上图是电影概念设计师“Wojtek Fus”的作品,为了画这幅图,他专门做了个可以360旋转的飞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添加细节。

3D稿的优势是可以完美再现真实透视,也可以为一些复杂的特效提供参考。例如之前画师“Fajyobore”画的半身浸在水里的塞尔达,也是用了建模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