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明撷萃】第一部分 直观人类活动(艺术) 其五 美不胜收
你曾经在什么样的场合游目骋怀?是在喀纳斯湖与卢塞恩湖目睹山景与湖景的秀丽,或是在黄山与科罗拉多大峡谷感受岩壁的壮美,或是在黄河壶口见证喷薄奔涌的泥沙,或是在青藏高原与西伯利亚的冻土区感受寂寥?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与生物界的多样,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基础与直接的素材,让人们在生活的各个场合创造出形形色色的视觉艺术作品。而对于世界各地、各个国家与民族,因为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不同,人们在视觉艺术上的取材与加工方式也各不相同。同样是婚礼,中国人喜欢用大红色,西方人喜欢用黑色与白色;同样是色彩缤纷的图案,中国人喜欢将其渲染在戏服以及脸谱上,日本人喜欢将其画在以京友禅为代表的和服以及栽种于春樱秋叶之上,而印度人喜欢将颜料在Holi节上向人身上肆意泼洒;同样是祭祀场所,东方的雕梁画栋与西方高耸的塔尖形成鲜明对比;同样是室内/院内装饰,东方人喜欢用盆栽与湖石,而西方人喜欢使用雕塑。。。
本文将挑选一些东西方文明在视觉艺术上的一些符号进行对比,观察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审美有哪些相似与不同;同时,相应的视觉艺术承载体具体传递的文化讯息也会被比较评述。
金字塔与万里长城
古埃及的金字塔群落与中国的万里长城有共同的特点:使用大量的民力物力、在很长的历史区间内修建、使用石料。两者分别都是建筑上东西方的核心文化符号:西方的金字塔保卫的是统治阶层的陵墓,而中国的万里长城则是保卫本国本民族不受异族侵略。
罗马斗兽场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罗马的斗兽场与陈列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均为相应历史时代的传国之作。在西方世界,建造罗马的斗兽场所需的资金是从征服的犹太人那里获取的;而在东方,两尊传国的容器则是从本国的矿藏之中提炼铸造。罗马的斗兽场容纳的是人与野兽之间的斗争,足见西方世界人们对于战斗的重视、人性尚未与兽性全部割裂;后母戊鼎与四羊方尊的功能是装食物与酒,足见东方世界的人们更喜欢在基础生存条件得到保证之后,琢磨吃的和喝的。
古希腊、古罗马经典雕塑与兵马俑
古希腊神话与古罗马神话的经典雕塑的主题是主管世间万事万物的十二主神,即宙斯、赫拉、阿波罗、雅典娜、阿尔忒弥斯等;而中国的兵马俑的原型则是依据守护秦始皇军队的士兵以及车马方阵。在文化符号上,它们都代表着相应文化环境的秩序。西方的这些文化符号中,主管世界运行的各个要素被抽象、分类、汇总起来,具化到十二主神身上;人们根据诸神的特征加以想象,使用大理石雕刻,成为传世的雕塑作品。最著名的十二主神雕塑大多分布于巴黎的卢浮宫和梵蒂冈博物馆。中国的兵马俑在文化符号上简单而直接:象征秩序与力量的军队守卫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皇帝的陵寝。兵马俑除发掘出来的两套铜车马之外,陶俑根据各个士兵的真实大小与形态制作、使用陶土烧制而成,表面使用颜料染色。由上可见,西方世界对秩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相对更为抽象,而东方对秩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则相对朴素直接。
雅典帕特农神庙、罗马万神庙、巴黎先贤祠与孔庙、黄帝陵
帕特农神庙(古希腊语:Παρθενών)是西方世界在基督教盛行之前最重要的建筑,在以雅典娜女神命名的城市,雅典卫城建造。帕特农神庙在建筑学以及雕塑上为西方世界的审美建立了基础;同时,雅典人祭祀的雅典娜女神以及其他相应神话故事中的众神的文化记忆,也因该建筑得以传承。
罗马的万神庙与巴黎的先贤祠在拉丁语系中对应的词语是相同的,都是“Pantheon”:“pan-”意为“全部”,“-theon”意为“神”或者“圣人”。罗马的万神庙中祭祀了基督教中教徒们信仰的上帝,而巴黎的先贤祠则祭祀的是为法兰西共和国提供伟大思想的哲学家(如伏尔泰)、文学家(如雨果)、科学家(如居里夫妇)等具体的人。
在雅典、罗马以及巴黎的三处代表性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世界内部,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他们尊崇的文化符号是有明显区别的,而且这种区别带有明显的批判过程。公元四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拒绝祭祀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中的众神,改为祭祀基督教中的上帝:西方世界的文化符号在建筑上由雅典的帕特农神庙转移至罗马的万神庙。公元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资本主义革命进行,人们将信仰从上帝那里转移到了实实在在的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那里:西方世界的文化符号在建筑上由罗马的万神庙转移至巴黎的先贤祠。
由上可以看出,三处建筑对应的文化符号在批判与否定之中完成了西方世界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黄帝陵在陕西省黄陵县,两千年来一直被中国人祭祀,被认为血缘上的先祖。孔庙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华人圈,最著名的当数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与北京孔庙。孔夫子为东方人设立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一脉相承,一直被延续下来。
由上可以看出,这些建筑对应的文化符号在传承和发扬之中完成了对东方世界文化的传承。
帕特农神庙浮雕与昭陵六骏
帕特农神庙的浮雕与昭陵六骏均代表了东西方世界相应浮雕艺术最高的水准,对后世的影响深刻而持久。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部分作品流落海外:帕特农神庙浮雕的很多经典部分流落于伦敦大英博物馆,昭陵六骏中的两匹马流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积贫积弱的年代,国宝也被别人抢去,吾辈当自强。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与妇好鸮尊
对于东西方世界,对胜利的渴望从来都不是男性特有的品质。女性对胜利的渴望很多时候兼具了胜利符号与女性的柔美,因而相应的雕塑作品得以作为最著名的作品而传世。馆藏于卢浮宫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与馆藏于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妇好鸮尊,它们交相辉映,共同诠释着东西方女性的美与胜利的美。
油画、戏剧面具与中国画、戏剧脸谱
对于静物、人物、风景、花鸟、山水的描绘,东西方的画家们有很多的诠释。东西方世界对光与影感知的不同、意境的不同也衍生出了很多室内装饰风格(盆景之于雕塑)的不同。大多中国画被易降解的染料与颜料创作在纸或者绢帛上,就像画中的世界一样,无论是人、花鸟、山水或是风景,都于内与外浑然一体,俨然整幅画作在若干时间之后也要归迹于整个自然界。所以中国画的保存难度比西方油画高,可允许展览的时间比西方油画短。
西方油画对于静物、风景、人像、人体的刻画,往往是以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给人以美感:因此对于作品中人的喜怒哀乐的描绘,西方油画相对更全面一些。在东方,人们在视觉作品中当然也有很多种方式描绘人的喜怒哀乐,但很多时候不一定通过中国画的形式进行表现。例如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击鼓说唱俑、彩绘石骑马人等陶俑,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的欢乐(不光人欢乐,马也欢乐)。
东方的戏剧脸谱是图画与人的表情生动结合的范本:相对于西方戏剧(play)的面具,东方的脸谱表达的情绪更多变,色彩更丰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弥补了中国画在表现人物情绪上的一些空缺。
柱式与斗拱瓦当
对于承重单元,建筑师们考虑了很多解决方案将其美化,以便建筑的栋梁在压力之下也显得优雅美观。在牛津大学Bodleian图书馆,五种柱式分别占据了正门内侧五层楼的外饰,西方世界的承重单位的基本造型浓缩于此。
东方的斗拱是巧夺天工一般的存在,美观的同时,对于房屋的承重与减震功能毫不逊色于石材筑成的西式建筑。瓦当配合斗拱,将更多的图案、纹饰(有时候附加嵌瓷)置于屋檐之上。
相比较而言,西方典型的建筑因为主体建材为石材以及承重的结构为石柱,显得更稳重;东方典型的建筑因为主体建材为木材以及相应的承重单元,显得更轻便灵巧。这或许和东西方世界居住在房屋内的人们的体型与体格有关系。但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世界,传世的建筑大体总能遵循Vitruvius在《建筑十书》中提及的三原则:坚固(firmitas)、实用(utilitas)、美观(venustatis)。
摄影、电影、电视与ACG、短视频
对于东西方世界,每次经历科技革命之后,人们的视觉艺术体验就会更新一次。其基础原因是:人们获取光照与影像信息的成本在每次科技革命之后都有长足的降低。需要真人演出的舞台艺术一方面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也因为信息传播的便利而更容易被广大受众知晓。
对于摄影、摄像与电影艺术,因为西方世界的科技革命走在前列,很多世界范围内经典的光影作品均来自于西方:当然,这很多时候也是因为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人手中导致的。而对于ACG(动画、漫画、游戏),日本与美国市场处于分庭抗礼的态势,这或许是因为日本社会几乎与西方世界同一时间赶上了二战之后的科技革命浪潮。
在新的一轮科技革命,中国人逐渐占有主动的话语权。依靠更全面的互联网基础建设,中国人将短视频的视觉艺术推广到全世界;21世纪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全球疫情恰好又有推波助澜的推进作用。中国人在新视觉艺术上的主动权被美国人觊觎、打压,中国人万不可不敢斗争、放弃斗争、鲁莽斗争。
现代奢侈品与景德镇陶瓷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或艺术展中,十七、八世纪来自于中国景德镇的瓷器总能找到它的一席之地。西方人在两三百年前对于中国瓷器的热衷,毫不亚于现在中国人对于西方奢侈品的热衷。名表、名包以及各种各样被赋予所谓情怀的西方奢侈品品牌占据中国人高消费的领域;很多中国人的婚礼也被程式化,新人们着西服婚纱举行仪式。
笔者承认,西方奢侈品品牌在观感上着实能够给人带来很多的享受;笔者也愿意花费有限数额的资金购买西方奢侈品品牌的消费品。然而,情况正在发悄然生变化。
在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内,有一个固定展厅,几乎一整间的陈列都来自于英国本土Worcester瓷器制造厂在十八世纪制作的瓷器:而其目的是为了仿制来自东方的瓷器。瓷器仿制的成功给予英国人莫大的民族自信,某种意义上对日后英国以战争方式剥削中国提供了心理基础。
在中国,越来越多程式化的西式婚礼让人感到审美疲劳,且婚礼上不接地气的煽情有可能对喜庆的气氛造成影响。笔者与妻子选用了传统的中式婚礼,鲜艳的红色、传统的礼仪让宾客们感觉眼前一亮。
现如今,日常消费品的制作在技术层面已经不再遇到挑战:相信中国本土的设计师们随着时代的进展,可以创作出本土的、中国人习惯想到的高端品牌。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对中国人自己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让民众听到更多关于本民族的声音、让国人更多地看到本国本民族华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