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拜年祭黑白漫画《打牌王》:一部带我入站的作品

2016年,我所在的班级已经有了较多b站用户,2016年年初的我,正在紧张地准备高考,对b站的了解仅限于班级上几个追番同学的课余讨论。
记得当时是在一个假期(只有一晚上),我借同学的mp4观看完自己用内存卡拷贝下来的圆锥曲线解题视频之后,发现mp4里存放着以“拜年祭+序号”的方式命名的几个视频,回想借mp4前听该同学请另一位同学帮忙把拜年祭的视频下到这个mp4里,借的时候那位同学还对我安利了一下b站的拜年祭,只是我当时还不清楚拜年祭是什么。出于好奇,我点开了其中一个。谁知,这个视频成为了我后来入站的“罪魁祸首”——《打☆牌☆王 -次元决斗-》。

一部有梗、神剧情,充满b站元素的黑白漫画
这部作品第一眼吸引我的是其表现形式:动起来的黑白漫画,但并不像动画那样一直用多帧作画营造流畅的效果,而是在关键地方用多帧作画表现连续的人物动作,其余则通过定格和旁白表现剧情的进展。

剧情开始于能猫带着两个朋友去白免所在公寓找白免一起看美术展,白免不想去,发动了魔法卡“神圣护罩-反射镜子”,能猫用魔法卡“死者蘇生”复活了自己,接着便开始了一场《游戏王》式的卡牌决斗。这部作评融合梗、鬼畜、动漫的关键元素就是这场决斗中白免和能猫使用的卡组,作者艾叶将卡牌的内容替换成当时b站最流行的动漫形象和鬼畜人物,随之附带的卡牌效果也与这个形象或人物所在的作品,或网友们在讨论这些作品时创造的梗相关。
在这部作品中,白免的人设是一位曾经热爱画画,后来因为在寻找进入专业院校进修机会时屡屡被拒,看到在该视频中出现的艺术院校招生需要塞钱内幕之后选择放弃绘画,沉迷于二次元的宅男。所以作者给他的卡组是动漫卡组(如洛天依、FFF团、魔法少女小圆、海爷等)。白免的对手——能猫的人设则是有过与白免同样的经历,但是从未放弃绘画的三次元同人“大触”。因此作者给能猫的卡组是“鬼畜”卡组(如诸葛亮、比利王、葛平等)。作者在卡片克制的过程中带观众回顾了过去时间里b站里流行的一些有意思的梗,如用皇后和容嬷嬷克制会唱歌的洛天依,用的是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容嬷嬷用针扎紫薇的桥段,b站至今仍流传着很多老用户对这个情节做的鬼畜视频。再有能猫对战鲁鲁修时使用的陷阱卡“粗鄙之语”则是用了把对电影《三国演义》诸葛亮对战王朗的鬼畜作为素材。在剧情设置上,作者先是没有丢掉《游戏王》的大框架,在保留了口胡、处刑曲这些元素的同时,还运用了回忆杀交代了白免为何沉迷于二次元,当观众在为白免的经历而同情他的时候,又用二次回忆杀追忆了能猫从未停止对绘画的喜爱,一直在坚持战斗,立刻又把观众的情绪调转了过来。当最后能猫的卡片“我女朋友”战胜了“圆神”的时候,本以为就快结束了,没想到白免的一句跳出次元壁的提问“难道你没有发现吗,你所谓三次元卡组的全部怪兽包括你自己,都特么是二次元形象啊”让故事又开始有了转折,两人发现自己打来打去,到头来都只不过是被更高次元的生物(作者)支配而已。剧情的最后,三次元地铁站里的人看完了视频,用二次元的手臂举着三次元的手机问屏幕前的我们是什么次元的,丢给观众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整个作品再上了一个高度。


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最初看这部作品,知道作者想传达的东西可能很多,但是最后留的那个开放式的结尾,却并未说清到底是什么,或许作者想让我们自己去思考。我当时由于没有太多时间,便一直搁着没有去思考,直到我后来注册了b站账号,开始向他人安利拜年祭作品,介绍到这部作品时,我迷茫了:“这是一场宅男与社畜,哦不对,动漫区与鬼畜区,哦不对,二次元与三次元,哦不对,二次元与二次元,哦也不对,算了,我们一起看一下再说吧。”看完后,我突然间有了想法:“这是一场关于坚守与放弃的斗争。”我一直觉得其实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白免,他代表那些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世间百态、看淡了一切,选择一切随缘的人。他们在我们身边真实地存在着。和他们交流,大部分时间会感觉他们给你传递很多负能量,没有办法给你切实可行的建议。但是也不能说他们绝对是错误的,我尊重不同人的不同选择。只是我希望享受战斗的乐趣,因此我不愿意一直仰望星空,是时候像能猫那样脚踏实地去战斗了!

小仪
而今的拜年祭,作为b站献给所有观众的一顿年夜饭,受邀up主提前一年开始准备自己那一道菜的诚意,用户看都在眼里。一些粉丝把拜年祭和春晚一同作比,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个时代,b站的拜年祭比春晚更能抓住年轻人的心。我想,拜年祭并不是要把春晚比下去,二者各自都有一定的受众范围。从10年以前由老用户联合创作的让现在许多新用户不明所以的“春节X圣战”,到现在全站用户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拜年祭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了解了用户心里想看的东西,加之大部分up主本身就是从“草根”出身,站内最受欢迎的投稿普遍以质量取胜。而央视春晚从1983年开始举办,到2012年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认证为世界上观众人数最多的节目,再到2014年升级为国家项目,其每年节目的质量也是经过许多幕后人员的精心打磨的,它承载了太多人的特殊记忆。在除夕夜,这两种类型的节目观众群体加一起,应当就涵盖了绝大部分的国人。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希望两者都能从网友的意见和建议之中互相学习经验,如拜年祭是如何不显强行安排地抓住年轻人的心的,春晚是如何将小家庭的温暖与大国家的正能量结合在一起,给除夕夜间还在奋斗着的人们致以敬意的,希望两者在未来都能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