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救者手记:因果律、选择、行动与因果逻辑

2021-01-05 17:59 作者:自救实践局  | 我要投稿


因果:不同的主观(含主、被动)选择、行动与客观条件、外部影响(含大环境变化、荒诞无常、不可抗力与人性的善恶等),指向不同结果。因果与听天由命、命中注定不同,不是一种决定论或宿命论,还是实事求是地就逻辑谈逻辑,不以个人好恶和意志为转移,仅与本质、规律和事实相关。上面几栏探讨个人与组织潜在的几种选择,也是在因果的框架内讨论。因果这个视角,无所谓对个体有利或无利,实事求是了,得实事求是的果;无视因果自作主张了,得自作主张的果。真正看透此点,大概率得出不昧因果,即不冒犯、违反因果,不掩耳盗铃般无视因果,而是不卑不亢,像对待其它规律一样正视它。在重大事件决策时应格外留意,实事求是地按规律与条件办事,以能量体系适当推演。同时留意下述一点,因果探寻、推导中涉及理论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要准确把握因果脉络,得抓本质抓客观规律而非盲目倚仗现象间关联。

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专题“课程中强调看到一个理论,认识问题和看因果关系,不要满足于其局部推导和内部逻辑讲得通,而是要放之四海皆准,看清理论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我在这个课里经常跟同学讲的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必须有批判性的思维,不要看它好像理论上说得通,逻辑上好像也可以,就接受它是真的。它是不是真的解释这个现象?如果说我的书里你们问最重要的是哪一本书,是一本谈方法论的书,叫《本体与常无》。任何一个现象,如果可以用一个内部逻辑的理论来解释,就代表可以用无数多个内部逻辑都自洽的理论来解释。因为呢,任何现象,它当然都是一个因果关系,一些因造成一些果。但是,可能的社会经济的因素,那是无穷多了,你可以用这几个因素的组合来产生这个结果,那另外的人可以用另外一些因素的组合同样来产生这个结果。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绝对不要你看到一个理论,好像内部逻辑是很严谨的,而且根据这个内部逻辑的推论好像也可以解释你想要解释的那个现象,你就接受它了。这一点是作为知识分子一定要谨记在心的。不然的话你就会变成古人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或我们现代人讲的,越读越傻。”

附:

上面提到的【中国经济专题】课程信息:

授课人:林毅夫教授   授课地点:北京大学

授课时间:2016年春
课程教材: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已购2018年5月第九版,对照《新结构经济学》与《本体与常无》阅读)。

主要内容:本课程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作为经济发展与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来分析中国长期的兴衰,以及在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自救者手记:因果律、选择、行动与因果逻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