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物化学习题集精选第四章    酶

2023-09-11 00:34 作者:生物yes  | 我要投稿

第四章    酶

 

自  测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全酶是指(    )。

   A.结构完整无缺的酶             B.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的结合物

   C.酶与抑制剂的复合物           D.酶与变构剂的复合物

2.  辅酶与辅基的主要区别是(    )。

   A.与酶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   B.化学本质不同

   C.分子大小不同                 D.催化功能不同

3.  决定酶专一性的是(    )。

   A.辅酶        B.酶蛋白         C.金属离子       D.辅基

4.  下列哪一项符合诱导契合学说?(    )。

   A.酶与底物的关系有如锁和钥的关系

   B.在底物的诱导下,酶的构象可发生一定改变,才能与底物进行反应

   C.底物的结构朝着适应酶活性中心方面改变

   D.底物与酶的变构部位结合后,改变酶的构象,使之与底物相适应

二、多项选择题

1.  磺胺类药物能抗菌抑菌是因为(    )。

   A.抑制了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    B.抑制了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

   C.竞争对象是对氨基本甲酸        D.属于竞争性抑制作用

2.  常见的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有(    )。

   A.半胱氨酸和胱氨酸的巯基        B.组氨酸的咪唑基

   C.谷氨酸、天冬氨酸的侧链羧基    D.丝氨酸的羟基

3.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    )。

   A.温度,pH值                   B.作用物浓度

   C.激动剂                        D.抑制剂和变性剂

三、名词解释

1.  酶                           2.  最适温度

3.  辅酶                         4.  辅基

四、填空题

1.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不同点在于       、       、        。

2.  结合蛋白酶类必需由          和          相结合后才具有活性,前者的作用是          后者的作用是            。

3.  米氏方程是说明          的方程式。Km的定义是           。

五、简答题

1.  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和实际意义。

六、论述题

1.  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参 考 答 案 与 题 解

一、单项选择题

1.B  酶按其分子组成可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结合酶(全酶)是由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组成。辅助因子中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不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与酶分离者,称为辅基。反之称为辅酶。酶蛋白决定酶的专一性,而辅助因子则起电子、原子及某些基团转移作用。

2.  A  参见单选题1。

3.  B  参见单选题1。

4.  B  诱导契合学说是指在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进而相互结合,称为酶-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假说。

二、多项选择题

1.  B C D  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相似,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二氢叶酸合成,四氢叶酸的合成也受阻,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

2.  B C D  常见的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有组氨酸的咪唑基;谷氨酸、天冬氨酸侧链羧基;丝氨酸的羟基;半胱氨酸的巯基等。

3.  A B C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激动剂等。

三、名词解释

1.  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  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3.  辅酶:是结合酶的非蛋白质部分,它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疏松。

4.  辅基:是结合酶的非蛋白质部分它与酶的结合比较牢固,不能用透析或超滤法除去。

四、填空题

1.  高度催化效率;高度特异性;酶促反应的可调性

2.  酶蛋白;辅基(辅酶);决定酶的专一性;传递电子、原子及某些基团

3.  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关系;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五、简答题

1.  竞争性抑制的特点: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类似;抑制剂结合在酶的活性中心;增大底物浓度可降低抑制剂的抑制程度;Km↑,Vmax不变。

如磺胺药与PABA的结构类似,PABA是某些细菌合成二氢叶酸(DHF)的原料,DHF可转变成四氢叶酸(THF)。THF是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而一碳单位是合成核苷酸不可缺少的原料。由于磺胺药能与PABA竞争结合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中心。DHF合成受抑制,THF也随之减少,使核酸合成障碍,导致细菌死亡。

六、论述题

1.  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增大底物浓度可降低抑制剂的抑制程度;Km↑,Vmax不变。

   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结合在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该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的浓度有关。Km不变,Vmax下降。

   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生成的三元复合物不能解离出产物,Km和Vmax均下降。


生物化学习题集精选第四章    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