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5.1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i]
资本主义生产是这样开始的:某些富裕的作坊主或商人雇佣了较多的手工业者在自己的作坊中共同进行劳动。生产工具和劳动方法虽然没有多少改变,但由于被雇储的人数校多,这种作坊比起原来只有一两个帮工和个别学徒的小作坊来,却能够剥削到大量的剩余劳动。在这种情况下,作坊主已不再参加劳动,而靠剥削工人为生,于是就变成了资本家。他的作坊也就由手工业作坊变成了资本主义作坊了。由于在这种资本主义作坊中工人的劳动是在简单协作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所以我们便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中的这一阶段叫做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
简单协作是协作的形式之一。所谓协作,就是许多人有计划地共同参加同一劳动过程或参加彼此相联系的不同劳动过程。例如,在煤矿工业中,几个工人在一个掌子中采煤,就是共同参加同一的劳动过程;同时,另一些工人则把煤运送到矿井上来,他们和直接采煤的工人是共同参加彼此相联系的不同的劳动过程。在协作中,如果劳动者们不实行分工而完成着同种操作,就叫做简单协作;如果实行分工,就叫做复杂协作。简单协作在原始公社制度中就已经有了,但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如马老师所说,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的协作形态”。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是许多工作者 工人在资本家的雇佣和指挥下所进行的简单协作。
简单协作比起个体生产来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第一,许多劳动者联合在一起工作,可以节省生产资料,从而使生产商品的成本降低。
第二,协作会使各个劳动者的个人差异性互相抵销,从而能获得社会平均劳动力的生产物,使商品生产和销售比较正常和稳定。
第三,协作能产生一种新的劳动能力,使单个人无法进行或者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才能做到的工作得以迅速完成,如抬重物、拆除障碍等。
第四,协作能激起每个人的竞争心,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能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或完成更多的工作。
第五,在有季节性的紧急工作中,协作能在短期内完成急需完成的工作,如收割谷物、剪羊毛、捕鱼等。
第六,协作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如许多人排成一队来传送砖石,比起由各个人单独搬运砖石来,时间和劳动都能节省很多。
第七,协作可以在很大的空间内同时进行工作,如开凿运河、修筑堤坝等;协作又可能在不大的空间内使用大量的劳动,如建筑房屋、种植费工的农作物等。
上述劳动协作所创造出的新的生产力,按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社会的力量、集体的力量。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工人是在资本家的雇佣下劳动,这种新的生产力就为资本家私人所支配,并表现为资本的力量,同时,劳动协作所带来的一切好处,也都被资本家所占有了。资本家凭借劳动协作的优越性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并在竞争中可以比较顺利地击败小商品生产者。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开始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出发点。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以后各个时期,简单协作仍然存在。马老师说:“简单的协作,在资本依大规模进行,但分工或机器仍不起重要作用的生产部门内,还常常是支配的形态。”[ii]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更高阶段上,简单协作仍然“当作特殊的形态,和它的更发展的形态,一同表现出来”[iii]。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82页。
[ii]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402页。
[iii]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4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