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4.23 价值规律

2022-07-21 04:4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3、价值规律[i]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这个规律的主要特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商品则比例于它们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价值来进行交换。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商品的供求之间经常不能一致,因此价格和价值也经常是不一致的。供少于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则价格低于价值。这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不能认为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因为价格和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价值乃是价格的基础,价格虽然波动不定,但它是围绕着价值而进行的,不会一直高于或低于价値。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时,就会促使更多的生产者来生产这种商品,结果该种商品的数量增多,从而引起价格跌落,使价格符合或接近于价值。反之,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时,会促使商品产量减少,从而引起价格提高,使价格也会符合或接近于价值。同时,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商品价格的涨落是会互相抵销的。所以说,尽管商品的价格围绕着价值而波动,但归根到底商品仍然是按价值出卖的。由此可见,价格之围绕着价值而波动,不但不是价值规律的破坏,相反地,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价值规律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具有如下的作用:

  首先,它自发地调节着商品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社会劳动和生产资料的分配。由于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商品生产者赢利的大小,因而当某种商品由于供少于求而促使它的价格高于价值时,就会有更多的劳动和生产资料被吸引到这一部门中来。反之,当某种商品由于供过于求而促使它的价格低于价值时,就会有一部分劳动和生产资料从这一部门转移到别的部门中去。这样一来,就使得各部门之间在生产上大体可以保持一定的比例。但应明确:由于上述变动是不断发生着的,因而这种比例也就只能是暂时的和极不稳定的,并且是通过不断的破坏来实现的。

  其次,价值规律的作用刺激着生产技术的改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的。商品生产者如果改进了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的个别劳动的耗费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但他仍然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的价值出售商品,因而能够得到较其他生产者更多的赢利。反之,如果他的个别劳动的耗费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他在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陷于破产。上述情况必然会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从而也就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引起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并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最后,价值规律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可以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分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引起资本主义关系的发生。因为各个商品生产者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个别劳动时间的耗费也就彼此不同:有的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的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商品按照价值出售的情况下,如果某些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们就会发财致富;反之,就会贫困、破产。在一定的条件下,前者就成为资本家,后者就会失去生产资料成为雇佣工人,从而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关系。

  价值规律是同商品生产相联系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仍然存在,因而价值规律也就仍然发生作用。但由于整个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和性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到共产主义时期,商品生产不再存在了,价值规律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发生作用。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59页。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4.23 价值规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