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阶梯》第15集——巴门尼德:无法逃脱的存在枷锁
原创通识课|《哲学阶梯》第15集——巴门尼德:无法逃脱的存在枷锁
哲学即哲学史——黑格尔
《哲学阶梯》第15集
之
巴门尼德:无法逃脱的存在枷锁
(视频版)
,时长10:06
(文字版)
巴门尼德:无法逃脱的存在枷锁
文/曾斌
说到存在,你马上想到的可能是哈姆莱特的那句话:“To be or not, is still a question.” 一种观点认为,这句话翻译为“存在或者不存在,仍然是一个问题”。然而,你如果对巴门尼德哲学有所了解的话,就会明白这种翻译是有问题的,因为存在是无法逃脱的枷锁。
巴门尼德,神一样的人物,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而且即使放在西方哲学中,也可以这样说。这主要是因为巴门尼德给哲学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必经之路,而这又对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至于凡是在思想领域作艰难跋涉的人,都必然落入巴门尼德的存在之中。黑格尔把哲学史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厮杀的战场”,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全部哲学史就是一个战场,到处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在这个战场上,一座座理论大厦坍塌,一座座理论大厦重建,但无论如何,没有人能够逃脱巴门尼德的存在枷锁。

(Pic/Google)
你一定会好奇地问:“存在是什么?”这种问法是不对的,因为存在本身不能被规定,你无法寻找到一个高于它的东西。套用康德的一句话,“存在不是一个谓词”,也就是说,存在不能被其他东西叙说,只能叙说其他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呢?回到巴门尼德哲学,这将在拨云见日中豁然开朗。总的来说,巴门尼德哲学围绕两个观点展开:一、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二、作为思想与作为存在是同一回事情。
何以见得 “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存在至大无外,囊括了一切东西,没有一样东西能够逃脱存在。赫拉克利特强调变化,巴门尼德不以为然,认为变化是感觉欺骗我们的假相,唯一真实的是通过理性来把握的不变。我们说某物发生变化,例如,火变成水,水变成土,土变成火,这无异于说它既存在又不存在,而一个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巴门尼德从反面来否定变化的可能性,那就是假设变化是可能的。如果变化是可能的,那么一个东西要么产生于另一个东西,要么产生于它自身。如果一个东西产生于另一个东西,那么它就产生于不存在,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不能生有。如果一个东西产生于它自身,那么这就没有变化,它还是它。因此,变化是不可能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更能明白巴门尼德的观点。青蛙是由蝌蚪变成的,据此我们说,蝌蚪变成了青蛙,但这是什么意思呢?蝌蚪不是青蛙,怎么会变成青蛙呢?蝌蚪变成了青蛙,这就等于说,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变成了存在的东西,也就是无中生有。请注意,这里不是否定蝌蚪的存在,而是说蝌蚪与青蛙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它们之间没有变化,所谓变化只是感觉欺骗我们的假相。
我们所看到的变化都是从存在到存在的过渡,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不变的,因为存在与它自身是同一的。巴门尼德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存在,存在成为一个用来叙说其他东西而不被其他东西叙说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存在之外你不可能寻找到任何东西。因此,一切存在者都无一例外地落入存在之中,不可能不存在,这就是巴门尼德的所谓“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
既然存在无所不包,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不存在的东西,那么作为思想与作为存在就是同一回事情。也许,你会举出反例说:“我就能想到不存在的东西,比方说,兽面人身的怪物。”但是,我很遗憾地告诉你,这也是存在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它能够被你想出来,能够被你说出来。换句话说,你能够用系词“是”来表达它,凡是能够用系词“是”来表达的东西都是存在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以及上古传说中的女娲,都是存在的。你的头脑中时时刻刻涌现的每一个念头也是存在的,因为它们是可以用“是”来叙说的名词。至于那不存在的东西,你是无法想象的,无法言说的,那是你的思想的临界点,你只有保持沉默。因此,在巴门尼德那里,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
进一步说,在巴门尼德的世界,由于存在无所不包,你也就无法区分现实与虚拟,因为它们都是存在的。当你说你活在现实中时,我说你极有可能活在一个连你自己也不知道的梦里,只是你把这个梦设定为现实罢了。电影《黑客帝国》就是这样的:那些被电脑控制、活在培养液里的人,以为自己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拥有五彩缤纷的体验;他们不可能凭借自己知道自己的悲惨处境,这需要借助某种外在的东西才能达成。这意味着,现实与虚拟无法区分,我们只能设定某种情景是现实,然后与之进行对比,推理出另外一些情景是虚拟的。
你有没有一种瞬间跌落至冰点的感觉?世界万物被存在这条锁链紧锁着,无法挣脱,无法逃离。你以为你到了另一个世界,但你还是在这个世界,这个存在的世界。难怪巴门尼德把存在比作命运女神,在命运女神面前,你只有听命于她,即使你违抗她的命令,你也还是在她的命令之中,因为违命是另一种形式的遵命。你很爱一个人,但被她伤害后,变得很恨她,当作她不存在。但我告诉你,爱是一种存在,恨同样是一种存在,你终究无法摆脱她对你造成的影响,并且她还将对你造成影响。怎么办呢?办法不是没有,但这就要搬出救兵——希腊晚期怀疑派,这里先卖一个关子。

(Pic/Google)
回到开头的哈姆莱特的那句话,“To be or not, is still a question”。一切都是存在的,不存在连想都不能想,所以把这句话翻译为“存在或者不存在,仍然是一个问题”是不合适的,应该把它翻译为“生存或者毁灭,仍然是一个问题”。哈姆莱特会死,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会死,但哈姆莱特不可能不存在。存在是不朽的,是永恒的,是命运女神安置在我们身上的无法摆脱的枷锁。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