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个雪球】转载 xilei 发布于 2008-11-18 16:34:00
(一)

嘿嘿 铂程老师 我又来了。
可以叫您铂程老师吗?我认为这样交谈起来可以更加自然。
这次也不例外,带着问题前来报道。
这是一个关于学习的问题:
我相信任何一个有求知欲望的人,在同一时间段内,肯定有多个不同的学科内容在同时进行。
比如现在,我对生活方式设计,互联网营销,写作和阅读技巧,还有web标准非常着迷。
另外为了平衡知识结构,我还会经常去读一些虚构小说,例如《朗读者》。
我的问题是:我发现协调好他们很难。
(1)很难为各个学习内容设定目标和做出效果测试。
由于周围环境的限制,我没有交流对象,没有愿意教育我的老师(除了我的驾车教练),也没有志同道合的知己,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人靠网络和书本摸索,所以我不知道到底该学到什么程度,还有怎么付诸努力。
(2)做GTD却无法按照计划进行,经常不记得下一步该干什么。
使用过各种时间管理工具,最终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后来也仔细想过,没去彻底的实施是一方面,而更多情况下,根本原因是我内心不愿意这样按计划去生活,而更倾向更随意更有创造性的生活。所以,这样的结果经常导致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
(3)无法进行信息过滤
翻开一本杂志或打开一个BLOG,我想看完每一篇文章,最终却一篇也没看进去;走进一个书店来到一个书架,我想去翻每一本书,而最终一本也没有有效吸收。另外,我发现我知道的越多,我就越贪心,越无效率。
总得看来,还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希望老师能指点我一番。
PS:真怀念有爸妈管的那个时候,现在什么都得自己来,没人管你,你想做就做,不做也没人逼你,我现在大四了,还有很多同学现在找不到工作也不去找就在呆在宿舍玩游戏,我是觉得蛮无奈的,我们国家的教育也没什么好多谈的,都明白,只有去管好自己才可能有出路。
期待老师的回油~
此致
敬礼
domerry
(二)
我给domerry的回邮:
domerry stopping
我该如何称呼你呢?
昨天就看到邮件了,有点忙,今天才回。
我先说说时间管理工具的问题。
我很少使用这类的工具。我相信工具的力量,但是,工具要越简单越好。
如果一个工具要求你花太多的时间来学习和使用,这个你需要判断是否值得。
我一直觉得,如果工具太复杂了,要求你这样要求你那样,那一般人就做不到。
我的时间分配的方法是: (我只算属于自己的时间)
【1】先把每天和每周,自己能控制的时间罗列出来。
只做一次。偶尔出去玩,可以忽略。
【2】把每天必须要用的时间留够。紧急和重要的事情,要用大块时间做。
长远和重要的事情,比如每日读书什么的,每天都安排时间,可以零散,不断重复、重复,直到养成习惯。
这种方式,要求你的生活方式要非常简单、明确。不可以花天酒地:)。但是,非常利于做长期的储备。
当你目标不明确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放水养鱼。你要先有水,才有鱼。
道理很简单: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关注的领域多,是好事情。横向思维是多数人的弱项。你能注意到是好事情。
但是,不要过于分散。即使是不同的领域,也要去找相互的联系。
否则,面越广,实质越少。
你还在读书的话,在学校里可以看各种各样的书。如果开始工作了,应该先在一个行业里,做深一点。实践证明: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是被浪费了的。
关于有效阅读的方法,我以前写过一篇《阅读的秘密》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说了一个方法: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阅读。希望对你有用: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8957
(三)
布兰佳在《知道做到》里面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知道分子,我们看很多的书、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但是,我们常常很少把那些书本上有用的东西移植到自己身上。
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完成工作。当你每天打开网页,从一个网站流窜到另外一个网站的时候,你只是沿着一种惯性在行动。就好比你成天在忙碌,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应该忙碌,而不是要知道自己为何忙碌。
很多东西往你的大脑里汹涌而过,然后退去,你认为自己是在吸收知识,你认为你自己懂了,其实很多东西在你的头脑里,连1分钟的思考都没有留下。事实就是这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面对“信息过载”,大多数人的反应是用“勤奋”来麻痹自己,而不是想得稍微深入一些:
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有什么价值呢?
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分解或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信息越多,就越浪费你的时间。
这就是我们能知道,做不到的首要原因。
其次是滥用负面情绪。
当你听到一种说法的时候,你总是想以法官的身份去宣判什么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一种可能性。
不要对任何事情说: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不妨试着选择接受,听听不同的说法。然后想一下:如何才可能?
如果总是习惯于批评多于倾听的话,那么,每个人都只想听到自己愿意听到的东西。
愤怒的人总是想倾倒他们的情感垃圾,而不是想该如何行动才更有意义。
滥用负面情绪,首先伤害的人是自己。一个人只能在接受现实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思考改变。
知道而做不到的第三个原因是缺少跟进。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那么你做什么样的计划也还是不知道。
如果你不相信你能去哪儿,那么你也永远到不了那儿。
你想去哪儿,你也建立了宏伟的计划,但是,缺少跟进,不能一步一步地向前,也是无济于事。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什么样的高科技,都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你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儿,那么停下来好好想想看,给自己一个不太高的目标,给自己一个实现自我的可能,给自己一点信心。
重要的是养成自我审视、调整的习惯,你总会有所发现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是一天天建成的。
(四)
在给domerry的最后回信中,我是这样写的:
关于做事,我的经验是:还是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最难的是坚持,而坚持,有时靠的不是钱,而是内心的那种感觉。
只要你喜欢,你总能做的长,做的好。即使慢点,也没关系。
我很喜欢巴菲特的一句话,也送给你:
生活就如一个雪球,真正重要的是寻找湿雪和一个很长的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