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课堂笔记:关于敌意

2019-11-06 09:51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敌意心理概述

敌意心理涉及个体自身内在的敌意态度与想法,以及对来自外部的敌意感知,包括敌意态度、敌意想法和敌意感知三个方面。

敌意态度包括敌意(hostility社会敌意(social hostility。敌意是指个体对他人持有的怨恨、不信任、疏离、仇视或愤世嫉俗的态度,比如网络愤青;社会敌意指个体、群体或组织对其他群体、组织、阶层、社会制度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种不满、对立或仇视,如仇富、阴谋论。

敌意想法包括敌意沉浸(hostile rumination敌意自动思维(hostile automatic thoughts。敌意沉浸指个体在受到威胁自我的激惹后个体在头脑中回想激惹事件,并对他人进行消极评价,计划反击和报复的认知活动或倾向。敌意自动思维指在头脑中自动、反复地出现设计对他人进行身体攻击、贬损和报复的念头。

敌意感知包括敌意归因(hostile attribution敌意归因偏向(hostile attribution bias。敌意归因指将他人的行为意图解释为存在敌意的认知反应或倾向;而敌意归因偏向指在模糊情境中将他人的行为意图做敌意解释的认知反应或倾向。不少学者将二者等同。

 

敌意的相关理论

敌意社会心理脆弱模型:敌意水平高的个体,体验到更多的压力,有更多的人际冲突、不良生活习惯,有更少的社会支持。而这些会导致敌意水平高的个体产生健康问题。

一般攻击模型:人格、认知、情绪等个体因素会对攻击的产生起重要的作用。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敌意归因偏向是导致个体适应不良的主要认知因素。

 

敌意的测量工具

Buss-Durkee敌意调查表(Buss-Durkee Hostility Inventory)

Cook-Medley敌意调查表(Cook-Medley hostility inventory)

敌意与定性敌意问卷(hostility and direction of hostility questionnaire)

状态敌意量表(state hostility scale)

SCL-90

敌意态度量表(hostility attitude scale)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扩展版量表的敌意分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expanded version)

 

敌意沉浸的测量工具:

消除-沉浸量表(dissipation-rumination scale)

 

敌意自动思维的测量工具:

敌意自动思维量表(hostile automatic thoughts scale)

 

敌意归因偏向的测量工具:

社会信息加工归因偏向问卷(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attribution bias questionnaire)

词句联想范式敌意量表(the word sentence association paradigm for hostility)

实验任务:敌意归因偏向的引导任务(夏凌翔课题组)

 

敌意的脑机制

敌意倾向,主要是结构像的研究,主要在前额叶(扣带回、眶额皮质)。

敌意归因主要是额中回、背外侧前额叶、额叶区颞上回、颞顶联合区。

敌意归因偏向主要涉及左侧眶额叶灰质体积,愤怒沉浸主要涉及左侧额中回灰质密度。

 

敌意心理的影响

敌意心理与攻击有关。二者的关系主要有横断面研究(相关关系)、纵向研究(预测关系)和实验研究(因果关系)。

横断面研究发现,敌意态度与网络欺凌有关,敌意态度可以经由日常生活中的攻击行为和网络受害来与网络欺凌关联。敌意态度还与家庭暴力有关,敌意水平高的个体,家暴的概率更高;搞敌意水平与年轻人实施约会暴力有关。

敌意感知与攻击也有关,表现为敌意归因偏向与攻击行为正相关。根据攻击行为与激惹的时间关系,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即时攻击和延迟攻击,即激惹中的攻击与激惹后的攻击。如被惹怒后立即反击即是即时攻击,而激怒后内心的小本本记住仇恨一段时间后才报复是延迟攻击。敌意归因偏向通过激惹中的攻击心理反应或倾向(如立即报复)引发即时攻击的机制为事中机制,通过激惹后的攻击心理反应或倾向(如愤怒沉浸)引发延迟攻击则为事后机制。敌意归因偏向可以通过愤怒沉浸、报复动机预测随后的攻击。

敌意心理还与健康有关。高水平的敌意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吸烟、喝酒与敌意态度有关。敌意水平能够预测网络成瘾。敌意会负向影响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减少),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人际冲突增加)。

敌意心理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有暴力媒介对敌意心理的影响、婚姻敌意/冲突暴露对敌意心理的影响以及同伴对敌意心理的影响。

经历中,受欺负的经历会对敌意心理产生影响,被欺负的受害者更容易产生敌意心理;童年遭受虐待也会对敌意心理产生影响。

个体因素上,A型人格与敌意相关,大五人格,对暴力的态度都与敌意心理有关。其中,个体对暴力的态度能够影响他的敌意归因偏向,而敌意归因偏向也会影响他对暴力的态度。

来源:当代心理学进展(夏凌翔)


课堂笔记:关于敌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