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松口,加息渐缓?美股迎来转机?
要是玩预期管理,还得是老鲍第一,自打上个月加息75个基点,以及通胀再破新高9.1%,美国的资本市场,各种大小马甲,不知名人士,就一直嚷嚷要加息100个基点,记得当时,这副硬刚的样子,着时把美股吓了一跳,然,最终结果告诉我们,这次依旧是个套路!
7.27号凌晨2点前,美股纳斯达克大涨2.5%,2点后,美联储公布加息75个基点,话事人鲍威尔随后又表示,美联储对小幅加息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这毛驴前面掉萝卜的套路,一下让市场大受鼓舞,美股因此再接再厉,纳斯达克直接飙升4个点(这两日又涨了),当真是一往无前,气势如虹!
不过也因此让不少人产生疑惑,美股是不是见底了?美国是不是又要开启新一轮宽松了,正好咱们这里,又开了场下半年的定调会,所以两个合并在一起说了!
首先,我个人认为美股即使还在涨,但在更大的范围内,下行空间的势头并没有彻底消失,不论是加100个基点还是加75个基点,本质上都是在提升市场的经营成本,缩减盈利空间,形象点比喻,你不能说你爸原本想打你两大掌,结果听你说疼,突然的心疼一下,就只打了你一大掌,然后你狂喜,认为两大掌改为一大掌,这是赚大发了,却忽略了事实上,你依旧挨了打。
当然,有些小伙伴会说,虽说挨了打,但后续几个月,随着美联储加息的基点降低,美股受到的震荡会越来越小,这话理论上没错,不过忽略了美联储另一句话,9月起,缩表的力度将从475亿美元/月,提升至950亿美元/月(对应600亿国债+350亿MBS),按照当前纽约联储的中性预测:缩表将持续至2025年年中,缩表规模共计2.5万亿美元;缩表终点对应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约为5.9万亿美元(预计占GDP的22%)。
加息和缩表,虽说都是在收缩流动性,角度上却有所不同,加息更多还是体现在将来,对当前的影响无法直接体现,一般情况下,加息多数出现在,经济走强,通胀走高的时候,目的,是不想让资本想的太好,所采用的一种压制措施,不过当资本认为压制措施不足以抵消经济走强时,市场首先迎来的多数不是大跌,而是直接大涨,直到加息的程度日渐抬高,打破了债券和股市之间的收益平衡,才会引发雪崩效应。
有些小伙伴,可能不知道什么意思,这里就简单地说一下,国债的基准利率,就相当于一个无风险的收益保障,当债券的收益过低,股市又在低位,投资者都会倾向于股市,相反,当债券的收益开始抬升,股市又在高位,资本又会倾向于从股市撤出,投入债市,所以真正的高手大多是不择时,只是从两者之间的收益率来判断偏向哪一方,这也是我刚刚所说的,随着美债利率达到一定程度,美股一定会受到影响原因。
而缩表就更简单,属于直接抽取流动性,资本市场就是流动性组成的,你一下从源头,抽取这么大的水流,很难想象市场会不受影响,所以美股真正大考,或者说见底的时间,会在9月份以后。
在此之前,不确定因素会非常多,因为从美国一系列行为,还是能够感觉出,美国嘴上说着压通胀,舍经济,实际动作依旧是左顾右盼,没有完全下定决心。
我以前多次说过,美国现在的通胀较为复杂,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因素,细数一下,主要是2点。
第一,鹅乌引发的能源危机,能源危机不用多说,大鹅的北溪1号没事就要玩一下维修,间歇性地断气一下,明摆着是要拖到冬季了,欧洲享受高“质量”能源的同时,美国也不见得轻松,这场火是他亲手拱起来的,原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结果状况频出,大鹅顶住压力,相当坚挺的活到现在,靠着能源上演了一出逆袭,能源价格一涨,自家的石油商使唤不动了,中东之行又被人当面奚落,虎头蛇尾的结束,留给美国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毕竟解决不了石油增产的问题,就无法从供需端解决通胀。
第二,疫情造成的劳动力缺乏,近几个月美国的失业率一直徘徊在低位,不少人以此为根据,认为美国的经济非常强势,衰退是很遥远的事,其实不是的,疫情带来的麻烦还不少,美国人口3.31亿,迄今未知依旧还有不少偏远地区没打疫苗。
当然,完全放开后,以病毒高水准的重复感染率,也不见得用处有多大,这期间因病毒凉掉的,感染请假的,多不胜数,再加上这两年美股确实涨幅不小,一波老人顺势带着银子,直接退休,这两个叠加起来,导致美国的劳动力供给非常紧张,而且由于范围太大,即使从外面引进也来不及补充,换句话说,美国的劳动力供给早就没了腾挪空间,还想要让别人干下来,只能加工资,这又进一步的推高了通胀。
以上这两个问题,用正常的手段,美国是一个也解决不了,拜登也因此混了新名号“白等”,不得不说,真是实至名归,眼看中举选举临近,以这种毫无作为的方式,输掉中期选举也不足为奇,那拜登后两年可真的成为了跛脚鸭,干啥啥不成,等到川宝一系上来,难保不统一清算。
不过说了这么多,美国也并非一定直面大瀑布,上演硬着陆,至少还是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制造衰退预期,外面的石油供给,里面的劳动力短缺美国是无法解决的,好在通过收缩美元流动性,可以制造出一副压制需求的样子,这就好比抽不了别人耳光,就大声疾呼,你们再也不住手,我就要抽自己的耳光和你们同归于尽了。
他是不是真的要这么干,咱也不好说,但至少表面上他是这么喊的,原因嘛,不复杂,一样是预期管理,试图通过美元强大的影响力,再加上华尔街的那帮喉舌,制造出市场一定会衰退,供给一定会大于需求的现象。
这个办法怎么说呢?还是有一定成功概率的,只要市场真的相信,衰退会压倒一切,就会陷入自我加强的衰退循环,需求确实会受到极大压制,但这个办法属于走钢丝,太过相信,可能会直接爆,半信半疑又会拖拖拉拉。
对美国来说,他也未必真的敢,以自爆的方式压制需求,但如果这种方式能够稍微的阻挡一下通胀的势头,也是极为理想的。
一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观察通胀的持续性,万一自己下来,自己就可以把这个果子,欣然笑纳。
二来衰退的影响一旦真的来了,市场如若受不了这种痛,也就可以顺势把责任丢出来,利益绑定下,谁也不用承担责任,岂不秒呼?
第二,加杠杆,蹭流量,以美国现在的情况,想要完好无损地软着陆,最好的办法,是由一个生产型的大国,以不顾一切的姿态,拉升杆杆率,提升世界的需求。
美国是一个消费型的大国,供给的问题它确实无法解决,但如果一个和它差不多体量的大国,能够以举债的方式搞生产,它就能做到既能提升市场的需求,又能提升市场的供给,再以自身为中转站,对上可以多出口降低发达国家的通胀,对下可以多进口,拉伸能源价格,可以说,真做到这一步,整个世界的经济循环就可以盘活,在往前happy个一年半载,不是什么问题。
但问题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的储蓄虽然还有不少,但以老龄化的速度,未来还是会处于储蓄下降支出加大的过程,更别说我们还要产业升级,这些都需要银子,每一次拉伸都是在消耗自身的潜力,如果美国不给予足够的补偿,只想空手套白狼,是不可能轻易的浪费在这种地方。
所以才能看到,7.28号的会议不再像往常一样,一出问题就想大水漫灌,直接表示不吃猛药,不强打针,倾向于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来慢慢恢复,主要突出一个稳字,客观的说,这应该也没超出市场的预料,小a的下跌也就没那么凶猛,从行为上来说也是明智之举,全球性的衰退随时有可能到来,现在就把子弹打光,通胀推起来,到了真正的难处,没牌可打可就真难堪了。
最后说一个大家关心的小A,这一轮复苏由于诸多因素不再大水漫灌,是一种弱复苏,所以市场总是显得磨磨唧唧,但弱复苏依旧是复苏,资金面并没有明显收紧,后续随着经济慢慢恢复,很多企业的盈利都会随之增加,具体的逻辑实现的时间点,应该是在第三季度,也就是9月到10月,如果届时美股也同步也迎来底部,兴许就是一轮共振。
不过各位小伙伴也要注意,这本身只是一种猜测,即使最后共振了,也不代表前面是一帆风顺,现在世界上的意外因素实在太多,你也不知道哪个突然爆发,就把你给带下来了,所以这场投资,对大多数人来说会相当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