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讲一则医案:话说有这么一位小姑娘,一开始是口腔里头长了溃
先来讲一则医案:话说有这么一位小姑娘,一开始是口腔里头长了溃疡,别提那个难受呀,为了让溃疡早点好,她开始喝凉茶,吃冰棍,每天如此,结果,这边口腔溃疡还没好,那边又开始冒痘了。更糟糕的是就连脾胃也跟着不好了,怎么个不好呢?大便不成形,动不动就腹泻。叫她伸出手来摸摸肚子,是不是感觉指尖凉凉的?姑娘点点头。这就是过食寒凉把脾胃给伤到了。脾在中医五行中是属土的,土就要温暖,才能孕育万物,寒冷的土壤是寸草不生的。我给姑娘讲了一个小方子,用栀子9克,干姜6克,煮水喝。喝了大概不到一个礼拜,症状就缓解了。别看方子小,但也是一张古方,叫栀子干姜汤,出自东汉大医张仲景的《伤寒论》。 要怎么去理解这张方子呢?首先是过食寒凉把脾胃给伤到了,导致脾胃虚寒。要知道,脾喜暖恶寒,脾喜欢温暖,不喜欢寒凉寒冷,清代有位名医叫黄元御,那黄元御就说了:“脾胃中土为后天立命之本,若滥用寒凉滋腻,泄火伐阳,必致寒湿愈加而中土阳衰。”脾胃太寒了,运化越来越不好,等于说脾胃这个枢纽瘫痪了, 道路不通了,上半身的火气下不去,要知道这火本来是可以引到下面,去温暖手脚的。现在因为道路不通,郁在那里,形成郁火。 用寒药吧,脾胃可就遭了殃,脾胃越来越寒,郁火始终下不去,上火的次数会越来越频繁。用热药吧,那已经生成的郁火又该当如何?既不能用补药,也不能用泻药,那就补泻一起来,寒热并用,栀子是苦寒的,干姜又是辛热的,岂不是相得益彰。再把这张方子写一下:栀子9克、干姜6克,煮水喝。清热解毒药有那么多,为什么偏偏选栀子呢?术业有专攻呀。比方说,黄连,它擅长清心火。黄芩,擅长清肺火,张仲景也用它来清胆火。但是栀子呢,它能清三焦之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