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3.22 孔狄亚克

2023-04-30 09:20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2、孔狄亚克(公元1715—1780年)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做过天主教的神甫和修道院院长,后来放弃神职,和卢梭、狄德罗等人交往,并为《百科全书》撰稿。

  孔狄亚克着重探讨了认识起源问题。他接受并发展了洛克的感觉论思想,承认认识来源于感觉,而感觉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的。他说:“由于外界的对象对我们起作用,我们就通过各种感官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观念”[1]。他反对洛克把“反省”[2]说成是认识的第二个源泉,认为洛克所说的“反省”其实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从感觉导出观念的途径,在原则上只不过是感觉本身,所以“只承认一个来源,要更确切一些”[3]。他批判了十七世纪的形而上学,特别是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他指出,抽象的概念仍然起源于感觉,不过是从个别的知识中抽出“共同之点”而形成的,例如动物这个概念就是从“人、马、猿等观念的因素里抽出来的”[4]。因此把抽象的概念说成是天赋的乃是无知和偏见的表现,而“单子论”什么都没有说明,不过是一种梦想。他的感觉论的唯物主义内容,把启蒙思想家反对十七世纪唯心主义及宗教神学的斗争从理论上推进了一步,对法国唯物主义发展起过很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曾经直接受教于洛克和在法国解释洛克的孔狄亚克立即用洛克的感觉论去反对17世纪的形而上学。他证明法国人完全有权把这种形而上学当做幻想和神学偏见的不成功的结果而予以抛弃。”[5]

  孔狄亚克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感觉论者。他的感觉论既有唯物主义因素,又有唯心主义因素。他不懂得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过程,错误地认为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不反映事物的本身,从而得出事物的本性是不可认识的结论。他甚至还认为人们对物体只能说“就是······摸到、看到······的那些性质的集合”或“摸到过、看到过······的那些性质的回忆”[6]。这显然倒向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狄德罗对此曾给予尖锐批评。另外,他还承认上帝创世说,这也是他思想混乱、倒向唯心主义的地方。

  主要著作有《人类知识起源论》、《体系论》、《感觉论》。


注:

[1]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103页。

[2] 内部经验。

[3]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132页。

[4]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109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165页。

[6]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142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3.22 孔狄亚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