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恨子不成龙,恨铁不成钢

2020-05-01 23:22 作者:SAMUI寒冬  | 我要投稿

我不是鹿晗的粉丝,但出于科幻激情缘故,我曾经对《上海堡垒》有所期待,但现实是很骨感的,风波之后我几乎避而不谈。

我本人也在写科幻小说,目前在个人公众号连载,出于同情我还是写了写,同时表达对江南的佩服之情。

内容不含剧透。

这是我19年在个人平台写的一篇长评,借此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内容有过删改,但观影前后,我的观点仍然保持不变。

科幻也是科学幻想。广义上,科幻分为软硬两派。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作品,成为软科幻。

《上海堡垒》片方的定义是“爱情+科幻+战争”,显然,在拥有最大卖点的“科幻”热词面前,片方还是选择了将“爱情”提前,但在“启航特辑”里,导演口中却说电影更加偏向讲述“外星人入侵人类抗击外星人”的故事。江南身为中国作家、小说家、内地幻想文学家,注意,是幻想文学家,他笔下的《九州缥缈录》、《龙族》系列等都是同类作品。

我不指意一位幻想文学家能生产出一篇多好的科幻作品,当然我希望——哪怕他只有一部——它是能让人看下去的那种,而不是劈头盖脸的违和。幻想文学首先失去了科幻一定的严谨性,这是为剧情而作出的妥协,无可厚非。江南在他不熟悉的领域完成了《上海堡垒》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作品仍然脱离不了江南那种专注于描写人物情感的毛病,以抛弃科幻严谨性换取情节发展,虽然后来《上海堡垒》被广大网友调侃“套了科幻壳的爱情”,但并不至于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地步。

在特辑里,江南也坦言,自己作为原著作者,为电影制作而对自己的作品做了很多的修改,足见他对于取舍问题的大方。

-

国产特效给我的总体感觉是饱和度过分拉大,特效与周围环境无法融入,尤其是对待黑色特效上。参考典型《蒸发太平洋》。看《流浪地球》不下三遍,电影画面给我的感觉是各个画面分配的饱和度不均匀,做旧的手法太过刻意,新的太新,旧的太旧,但好歹不是上述的刻板又经典的“国产”特效。

很不幸的是,后来我发现《上海堡垒》就是那种画面饱和度过分的片子,尽管真实场景必须是这样、尽管我之后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外星人没有“脚滑”和“团影”的五毛特征,却也总会让人联想到那些五毛的特效。

-

最受诟病的除了特效以外,无非就是演员。鹿晗、舒淇,一开头阵容就不一般,大家也陆陆续续戴上了有色眼镜,更有甚者越戴越紧。作为一名歌手和演员,鹿晗在他的圈里算是一个比较安分的人,我是这么评价他的:阴柔,在唯一出演过的玄幻动作剧《盗墓笔记》里当过一个油面小生,手臂跟我一样细,比我帅,比我富……

那么,鹿晗到底合不合适《上海堡垒》“江洋”这个角色呢?官方给“江洋”设定是:大部分男生的缩影,不高不帅,没钱贫嘴。心里却还对女神充满爱意,企图癞蛤蟆吃天鹅肉。

这不就正正适合各位眼中的鹿晗他本人吗。要我们这些广大宅男站上战场,喊得不也一样是奶声奶气的吗。(狗头)

可能大家对这类片子存在误解,比如“男主的身材必须是魁梧的,性格必须是铁血的”那种类《战狼》《灵笼》式思维。而《上海堡垒》却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反行其道”的方法,试图让观众从一个无论从性格或者体型上都和观众意愿截然相反的人身上去体会剧情的氛围和发展,难免会受到舆论打击。看完电影之后我还是想不通,甚至一度头脑发热,怀疑是演员“给了”不情愿的导演“钱”去给自己炒一炒,又或者是导演“给”了“钱”去安抚演员就算尬着也一定要演下去。

-

我也经常在电影群里调侃《上海堡垒》特辑特效不止五毛,小鲜肉和粉丝撑起来的票房最多处在死撑状态,我更多地还是抱着“恨子不成龙,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来看。

-

另外我觉得用“上海堡垒关上了科幻的大门”这样的话讲,虽然某个层面上是切合了,但还是有点令人痛心。

-

上面一部分我查过资料,来自360百科和百度百科。

·

内容可能有知识点错误的地方,欢迎指出,也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恨子不成龙,恨铁不成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