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张楚岚的一纸“天价合同”,我看到《一人之下》严峻的贫富分化

2020-05-01 23:19 作者:隔夜也很宅  | 我要投稿

所谓动漫,就是一种甭管人设、场景、还是剧情通通都是虚拟构造的创作,是一种与三次元世界存在着不可逾越界限的内容媒介。

但即便如此,只要动漫是人类构想的,那剧中出现的一切都必然会与我们的现实世界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或者进一步说,彻底脱离了“真实性”,那作品就只会惨遭市场淘汰,沦为创作者自嗨的玩意。

奔着这个理解,我们这期内容就来看看《一人之下》第三季里能够反映真实性的剧情。

当然,这未必是米二有意为之的,或许是意外,但我认为这也是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成就佳作之名的原因之一---

01《一人之下》严峻的贫富分化

提到“贫富分化”这四个字,相信不少动漫迷会首先想起王也这个角色。

是的,王也虽为武当山门徒,也饶有一股超脱尘俗的仙气,但事实上此人家境极为丰厚,是现今北京城最具权势的家族之一。家住千平别墅,出入的座驾乃是近千万级别的迈巴赫,而且随意坑坑老爹即可拿到1亿多的“零花钱”。似乎在尘俗能够想象得到的物欲追求,王也在出生那刻便全部收获了---

但需要注意,王也家境的财富都是他的老爸一手一脚拼搏的,而又碍于王也老爸的平凡人身份,所以在世俗意义上,这一切成就都无可厚非,也不应该遭到任何的冷眼鄙视。

简而言之,这是可以被理解的贫富分化。

但事情到来异人阶级就不太一样了。我们都知道第三季故事将会围绕王也在北京的一系列遭遇来开展,而遭遇出现的原因当属老家伙们派遣异人对王也的家人进行骚扰。

雇佣嘛,那就绝对离不开佣金,而在第三集我们通过反派异人的对话知道了价格的丰厚程度:每天每人2000块---

不仅如此,通过上述三位异人对这份工作表达出来的“轻松和真爽”等说辞,我胆敢肯定2000块每天的收入已然是远超平均薪酬的优厚待遇了,一般的异人们应当也就只能获得几百块的工资而已。

再鉴于王也管家曾经说过的这番话:“一般人我还是请得起的,但圈内人贼贵了,我可没钱”。毫无疑问,2000块每天的营收已然可以算作《一人之下》世界里头的顶级薪酬了---

但有意思的事情来了,就当王也因圈内人的骚扰而倍觉焦虑从而不得不寻找哪都通帮忙之后,我们居然看到张楚岚拿着一份“天价报价单”出现在王也面前---

具体数额没有完全呈现,但仅凭上图所示的七个零,以及王也随后的“必须坑爹,指望金元元来不及”的说辞可以明确知道,或许一千万也只是开始。

要知道在这个报价的驱动下,我们自始至终能够看到的也都只是张楚岚和冯宝宝等少数人的行动,而且更荒诞的是,作为雇主的王也以及吃瓜的诸葛青,居然也得参与到最后的逮捕行动中去,并一度身陷到危机当中(后期会出现一位能将王也秒击倒的大神)。

这代表什么相信也不言而喻了。是的,工作量不见得比反派异人多多少(人家也得安装各种监控设备和24小时无间断注视),但却因为是一个大型公司,故而能够收获比零散雇佣的异人多得多的报酬,从几千块一下子就蹿升到了1千万以上---

什么叫做《一人之下》的贫富分化?王也老板白手起家的那种太普通了,真正犀利的还得属哪都通公司接受的委托,一票即可抵得上异人杀手们差不多一辈子的收益了。

不过问题来了:如上财富分化的设定合理吗?会不会只是米二追求爽感,为了彰显王也的财大气粗方才随意捏造的一种脱离现实的财富分化现象呢?

不好意思,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而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到的内容。

02贫富分化的合理解释

在社会学领域存在着这样一个理论“马太效应”,它描绘了一种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状态,其实这也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的一个道理:“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具体到社会生产当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许许多多有钱人居然过着一种任凭胡乱挥霍,但财富却依旧飞速膨胀的生活,简直让一众打工仔们望洋兴叹,似乎不存在所谓的阶层跨越的可能性。

比如那位被誉为日本王思聪的“前泽友作”,他虽然曾多次在社交软件大派数亿日元,也购置了一系列千万级别的超级跑车,但人家在分享财富心得的时候却一直将“越用越有钱”的说辞挂嘴边。你着实很难去反驳他,也着实很难不为之而嫉羡---

而第三季《一人之下》所展现的事情也一样,个体异人在资源拥有程度来说是远远及不上哪都通公司这样的巨无霸的,所以即便你能力再强,你也不可能在吸引财富的能力上和哪都通公司竞争,从而也就不可能在任务的开价上享受到天价溢价的可能性。

所以,张楚岚的天价账单是符合“马太效应”所描述的情况的,而也正因为这个现象的出现,各路异人若真想在商界获得立足地位,那他们就务必首先打破个体独立的局面,打破雷同于全性组织般的自由散漫的人生态度。

得学学哪都通,或者那位同样是富甲一方的风正豪---

从个体到公司化运营,这不仅是打破个体劳动力上限的关键法门(即便是老天师,他在某个时间段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马太效应所描绘的注意力吸引(也就是所谓的品牌号召力),从而完成更快速的财富积累效应。

基于这个理解,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人口红线---

目前《一人之下》世界里的异人和普通人的比例为1/50000,而过去我们对这个红线的理解是这样的:认为异人在个体能力上比普通人强悍很多,而后者也只能通过数量来将前者压制,获取博弈均衡的状态。但万一打破了这个比例,那先天强大的异人或许就会萌生出取代普通人的想法,从而带来惨不忍睹的伤害。

不过现在多了前文解读的普通人薪酬远不如异人,而个体异人的薪酬又远不如异人集团,再加上集团的本质就是一群异人的聚合体(人数越多集团的势力就越大,所能够产生的马太效应也就越强烈)。

因此如果人口红线真被打破了,那可想而知《一人之下》社会将会涌现出一大批的“异人集团”,并极大的加速了普通人在社会生产中的淘汰,以及很有可能让原本在社会上享有不菲财富地位的普通人跌落至底层---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是亘古恒存的(也就是所谓的仇富),因此可想而知,彼时的社会将会变得何等的动荡不堪,从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人之下》各方势力要如此严格的死守所谓的人口红线了。

03最后

如上内容当属我从《一人之下》第三季的一纸天价合同所延伸出来的解读,这或许并非是米二的原意,但也正如我在前文所说的那般,有些事情并不需要创作者注意到方才可以落实。

只要剧情已然通盘呈现,而只要每一个细节部分都能够被装载进一个深刻的社会内涵里头(能够自圆其说),那这部作品也就自然能够收获价值维度的增益,而所谓的“文本多义性”,想来也不外乎如是了。

好了,希望看完这期内容之后,你们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一人之下》的价值魅力吧。

从张楚岚的一纸“天价合同”,我看到《一人之下》严峻的贫富分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