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等成绩比初试还煎熬?!关于录取与调剂、风险偏好与规避、梦想与倔强的你

2022-02-19 19:42 作者:华图法硕  | 我要投稿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等待考研分数的小伙伴们忐忑、焦虑甚至抑郁的时间。从初试考完之后到现在,其实只有偶尔几天能够感觉到考完后的轻松,大部分考研人的一月二月注定是焦虑的、担心的、头脑中有无数个假设的。
 

 

 

成绩即将就要公布,很多同学心中会感到不安,甚至不停陷入焦虑-放松-焦虑的循环中。


 

 

“等待成绩的过程太煎熬,尽管知道成绩不会这么早出,但还是每天会刷关于出成绩的消息,期待又害怕,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总是有人问我打算毕业怎么着,我其实也不知道,这个我决定不了,感觉考研是条不归路,战线太长,放弃了这么多东西,真的害怕结果不好,考不上真的全白费”

 

这种感觉不止一个人有。

01

高功能焦虑


 


 

 

那些表面说“考完就完了,担心那干嘛”的人,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不敢让自己陷入担心成绩的状态中。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个名词:


 

“高功能焦虑”

 

高功能焦虑指的是我们身边很多看似外表光鲜亮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的人,其实在令人羡慕的外表背后,他们正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和焦虑搏斗,每天都在快要淹没自己的焦虑中挣扎。

 

比如:本来满怀期待的约好和朋友聚会,却总是在最后一刻放弃,因为一想到要出去,就担心自己又要陷入担心成绩的处境中。因此不少考研人都会觉得考研真的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自闭了,复习期间都不怎么参加社交活动,等成绩期间也是躲家里,感觉真的顶不住了。
 

 

实际上,不到最后一刻录取上岸,我们都很难摆脱这种焦虑的感觉。


 

 

 所以说,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这样的状态,不如我们在这种状态里坚持去做点什么。

 

对于估分在录取线边缘的同学来说,准备复试真的非常重要。相比于陷入“可能考上或者考不上”的纠结,做两手准备真的不浪费时间。近期一直再给大家推送复试的东西,提前准备一点,心理都会觉得踏实一点,后期也不用陷入慌张。

对于估分第一志愿没有希望的同学,了解去年的调剂情况和院校是当务之急。处理无法上岸一志愿的难过是必要的,但同时不要让难过耽误了你。如果“不到黄河不死心”,等到后面再去准备调剂的事情,难过、焦虑和调剂的慌张和挫败夹在一起,那个过程真的太煎熬了。

 

02

学会等待


 


 

 

实际上,人一生中,有两样事情至关重要。


 

一是等待。

二是做好准备。

 

春秋时,秦穆公问蹇叔:“我怎样才能称霸天下?”

蹇叔说:“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

他的意思是:能够称霸天下的人有三戒,戒贪,戒忿,戒急。

相反,一边等待一边准备,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初试已成定局,现在的焦虑也无法改变多少结果。如果被录取了,这种焦虑对你一点儿好处也没有;如果最后真的失败了,那有的是时间感到焦虑。在考研之旅还还没有尘埃落定的时候,去做我们能做的才是最重要的。复试和调剂比的就是准备程度。

 

最重要的是,今年即使考不上也不是世界的终结。大不了再来一年,或者找个工作,之后再说。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享受当下,做好当下,才能够收到惊喜!

 

 

 

关于录取与调剂、风险偏好与规避、梦想与倔强的你 
 

 

 

本科时候,我参加过比较多的比赛,有次无领导小组讨论比赛被老师怼的厉害。这位教授提过两个词领导力与领导欲,领导力就是领导的能力,实际的本领,而领导欲是一种控制欲,表达欲。我后来对这两个词进行了比较深的思考,我感觉大家能考清华北大等顶级名校,这个领导欲,敢为天下先的欲望是绝对值得称赞的。而领导力来说,这个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实际的本领是靠行动去实现的。

 

因此出分后,希望大家能理性进行一个定位,究竟想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以后能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想想30年后?你是想成为一个银行金融业大佬,还是大法官或者市长厅长,或者说一个行业知名的大律师,因此你现在做好相关储备即可。而不是感觉在如今北大在390分左右,清华在385左右的高位,很多名校370+,自己只是距离分数线几分,就义无反顾死磕梦想的执着。
 

 

 

如果你打算从政,我建议还是趁早入坑,这个行业对于年龄很在乎,清华北大等985选调研究生这块很多省份的年龄限制是28岁,个别偏远省份是30岁。你23岁大学毕业,考了3年,在读3年,毕业就29了。因此能降低目标读一个研究生,以后可以考中央选调或者名校的MPA公共管理硕士,是一个选择。

 

如果你是一站,没有考法考,想做律师,那么我认为你这个是很有必要拿一年时间再战一年,同时根据自己精力考个法考。10月份结束后,评估一下状态,选择一个稳妥些院校。

 

如果你是三战四战,兄弟!佩服你,真的这几年,看了太多这方面的案例,但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近5年成功者寥寥,而且成功的那几个都是有较为稳定的工作,有省委办公厅正科级干部,有大国企有房有妻的记者,也有知名律所40岁给高二女儿树榜样的中年大叔,而你,有什么?甚至没有男/女朋友。相信那句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放下执念,专注工作,日后还有机会的,你有那么强的领导欲,一定以后有所作为!!!

 

有太多的如果……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的情况可以私公众号留言具体聊聊!

 

人生是个连续而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最重要的是不要有断章,这样的人生才能处处可导。很多同学,把自己以前的经历刨除干净,其实最聪明的做法是有一条主线让这些过程能连接起来才能有大能量。

 

对于考顶级名校的人来说,年轻遇到点挫折未必是坏事,这样能让你有个清晰的自我情绪纠正,消一消少年狂的戾气。敢于考清华北大等顶级985五院四系的人,内心一定住在一个骄狂不可一世的少年。感觉20年之后自己一定是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其实性格收放的过程,才能体现其中的韧性。

 

杨过坠落独孤求败的剑冢有这么一段话“利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剑”。想想年少时有个性倔脾气,得理不饶人,何尝不是利剑阶段。而如今考研这一两年,每天一灯如豆, 晨钟暮鼓,甚至无心交谈忘却语言的能力,那一种封闭的状态,确是人生中重剑无锋的大修炼。迈过去之后,有一种柳暗花明的豁达。但是如果少年骄狂而得志的状态,不经淬炼,而跌跟头的也是大有人在。因此追梦少年,加油,人生必不唐捐!

 

 

接下来想跟大家聊聊风险偏好的问题。如果把考研报考学校看作是一场投资的话,无论个人实力如何,报考清华北大都是最高风险与收益的选择。我记得2019年北大本部非法本法硕报考2094人录取110人;清华非法本法硕1000多人录取60人。3000多人成为分母炮灰,在如今一战功成万骨枯的复试时间点,大四室友或已手握名企offer或已保研,自己尚不知身栖何处,一种不确定性的忧虑。对于已经毕业二战三战四战的同学,当初室友同学都研究生将毕业,甚至踏入婚姻殿堂,开始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馨生活。对比自己北漂上漂的凄苦,不足为外人道也!每一个调剂信息尤其名校的调剂,就像是一根根救命稻草。

 

这里引入一个词叫恐慌性止损,就是在遭遇较大挫折带来一种情绪波动非理性下的方向抉择。或者换句话说,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经常能看到同学们见到各种调剂信息都是一窝蜂去抢,真可以用抢这个词。可是目前法硕录取机制下,调剂真的是一种非常艰难的道路,尤其是全日制法硕,同样分数调剂跟第一志愿院校选择可谓天壤之别。我有个朋友考了两年北大都是370+,恰好那两年北大线是380,最后调剂到某211院校,读了两年退学了,感想是烂学校永远是烂学校,真的是有烂的原因,最好入职律所终于圆梦人大的非全。当然不能极端化这个情况,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想想自己的初心,读这个研是为了什么?你的调剂院校能否满足?我们可以聊一个话题:实力匹配与梦想的渐近性。

 

现在我们可以思索一个问题,如果不调剂,这一年规划好,明年选择一个清北跟调剂院校之间的中间稳妥院校是否值得?当然现在有同学操作是在读研一研二的同学考研,在个别院校是可以的,具体可以咨询读研时的辅导员。

 

 

说说跟考研院校选择类似的对象选择。身边近半同学已经结婚,甚至带着孩子已经离婚的都三三五五了。目前社会单身大龄青年确实很普遍,估计有些恐婚因素,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潜力股,想着等自己的潜力兑现时能找个势均力敌的,但是潜力兑现确实挺需要过程,不知觉中年龄也大了,就这样也走上了相亲的道路。我挺相信人生有不同的时间节点,每个节点都是有特定的事情,比如20--30岁就是求学进知组建家庭,30-50是创业干事立言立命的时候。

 

每年清华北大等顶级985法硕的同学都有30多岁的,潜龙勿用。对于考研也是如此,尤其已经三战四战的暂时达不到清北等顶级院校目标的标准,最好能做个相对较全面的分析,以后读博或者说在读双硕士等也是一个选择。这几天见了几位法硕朋友,有十来个毕业半年都已经换了工作,可见也是一种围墙内外的选择。因此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坚持也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人生努力程度决定你成功的下限,机遇赋予你人生成功的极限,比如说考清北等顶级985法硕,走一个政府公务员选调。年轻时能吃苦会读书,学而优则仕,科级是很多人能达到的程度,但若是处级已经是人生赢家,省部级可谓凤毛麟角了。其他行业也大概如此罢。

 

能遇到一个相扶相携的人,一个不错薪资的工作,朝九晚五已经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了吧。但对于执着追梦的你们来说,期待吧,看看未来能有多少人创造自己的传奇。加油,祝福大家好运!
 


 

 



为什么等成绩比初试还煎熬?!关于录取与调剂、风险偏好与规避、梦想与倔强的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