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发展史 04 作者:爱德华·霍顿

第九章 太平洋战争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且不论其是否应该,但它完全出乎美国人意料之外。如果说袭击的性质及其目标是出人意料,但战争的本身却不见得是突然的,而且,美国和日本的海军都预见到潜艇在这次战争中将起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潜艇实力方面,两国大致相等,而双方都想把潜艇攻击用于同一个目标,即放在攻击对方的战舰上。在战争中使用潜艇,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而且事情证明,没有那一方在开始时,对潜艇应该做些什么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日本人过高地估计了潜艇的价值,而美国人却没有认识到潜艇对他们来说是个致胜的武器,那就是在袭击敌方商船的无限制潜艇战中,虽然德国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但美国人却能用潜艇取得胜利。 1941年12月7日早晨,三百五十四架日机对瓦胡岛(属夏威夷群岛)上的美陆军和海军设施进行了两小时的狂轰滥炸。这是一次任务执行得十分漂亮的袭击,大胆、彻底而且特别协调,只有少数几架攻击机没有返回航空母舰。于是,日本人竟高兴得忘乎所以了。如果他们不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本来可以从这次并非完美无缺的行动中引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他们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假设,日本第六舰队二十七艘I级潜艇和五艘袖珍潜艇将比舰载飞机所给予敌人的打击更大。袖珍潜艇溜进珍珠港,对停泊的美舰进行袭击,而大型潜艇在港口外待机消灭企图向公海逃窜的战舰。这次预谋一无所获,五艘袖珍潜艇全部被歼,大艇在执行其封锁港口的任务时可悲地失败了,这是一系列失败中的第一次失败。 在某些方面,美国潜艇要比日本的略胜一筹,但不能夸大。何况,在战争开始的头几个月,对同盟国来说,事情进行得很糟糕,以致看不出潜艇即使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能取得什么成果的迹象。在太平洋五十五艘美国潜艇分属于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和以菲律宾为基地的亚洲舰队。珍珠港的潜舰舰队在十二月七日的大破坏中未受损伤,并立即出动对日本近海水域的舰只进行攻击。但是尽管从战争宣布之日起。潜艇战就是不受限制的,然而美国并没有足够的潜艇来构成对敌方的严重威胁。亚洲舰队潜艇不用说制止敌人前进,就是连骚扰也无力办到,同时,为了寻求可靠的基地,被迫全面地向西澳大利亚方向收缩。一九四二年六月,双方潜艇在中途岛参加战斗,但是那次重要的战斗是由舰载飞机来解决的。美国在中途岛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然而它并未预示潜艇有赢得战争的能力。在争夺所罗门的残酷战斗中,潜艇对美国人来说,只不过起了支援的作用。此外,在1942年下半年这一严重时期,潜艇在窒息日本商业航运的战斗中也未发挥作用。事实上,尽管所罗门战役对日本不利,但是只有日本人才是较好地利用了潜艇。日本潜艇不仅打击了美国战舰,而且对其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被围困的军队进行了供应。 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不利于日本,美国潜艇及其艇员加快了步伐。开始表现出它们当之无愧的素质。在1943年,日本航运开始受到日益沉重的打击。美国的这些舰队型潜艇甚至是比德国潜艇更为优越的武器,它们的排水量大约为一千五百吨,航程为一万海里,水面航速为二十节,水下航速为十节。在战争初期,这些艇配有21英寸的鱼雷。鱼雷的弱点是航行太深,经常偏离到目标下面很深的地方,但是,这一弱点后来已经得到纠正。然而,潜艇上最大的技术成就,肯定要算S·J雷达了。潜艇使用这种雷达可以在夜间探测出敌舰位置。因为不论是日本的舰船,还是飞机,在这一阶段都没有雷达设备,所以就使美国潜艇具有相当大的技术优势,而且它也充分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 由于美国潜艇艇员提高了战术水平,再加上潜艇技术性能的提高,这就首次产生了猎潜舰与其猎取对象接触时反倒处于不利地位的新情况。不管其他因素怎样,对日本来说,这就意味着毁灭。如果一个护航船队没有足够的信心来攻击前来袭击的潜艇,那么这个护航系统就不可能击败具有决定意义的潜艇袭击战。 在大西洋战争中(或者说在1917年),如果情况与此相同,那么,英国必然已被德国潜艇所制服了。美国人在其所谓“在咽喉打击”的战术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这一生动形象的譬喻,很好地表达了美国潜艇艇员的素质,同时,这还涉及到与驱逐舰短兵相接时,需要有令人惊心动魄的技巧。当潜艇已被声纳发现时,传统的防御法是迅速深潜以等待最好的情况出现。美国人对这种防御手段却嗤之以鼻,他们的做法是呆在原地不动,等待前来挑衅的驱逐舰航行到近射距离为止,接着,在最后几秒钟放出数枚散雷,直捣敌舰要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因为如果不把驱逐舰在半路上消灭掉,潜艇肯定会招致毁灭。所以说,这就要求艇员要非常冷静和具有高度的鉴别力。 美国的潜艇战慢慢地加快了速度,接着从强大走向了胜利,而日本的潜艇战开始倒霉起来,日本在争夺所罗门战斗后,就逐渐地走下坡路了。日本的潜艇略大于其对手美国的潜艇,性能也大致相同,同时其鱼雷的使用一开始也很不错。但是,日本潜艇没有雷达,这就不仅降低其在攻击中的效能,而且还使它极端容易受装有雷达装备的飞机、水面舰艇或者装有反潜设备的潜艇的伤害。很难设想,日本人如何才能摆脱由于其技术劣势所造成的困境。也许,他们会承认由于没有能力按照他们所预定的计划来使用潜艇——水面舰艇也是这样,所以才不得不改用集中力量来攻击美国商船。但是在这方面,也难以看出他们会取得多大的成就。美国不象在大西洋的英国和在太平洋的日本本身,他是不依靠海洋也能够活下去的国家。总之,当日本潜艇给敌人的护航船队以最大的威胁的同时,也发现他自己是很容易被对方战胜的。当战争进入残酷的最后阶段,日本人在潜艇攻击上想不出其它比“敢死队”更好的方法了。他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回天”(Kaiten)的自杀鱼雷,里面由一个人操纵,用潜望镜导向冲向目标。这是一种残忍的办法,而且实践证明是无济于事的,原始而野蛮的勇气决不能代替技术上的创造发明。 1943年,美国潜艇严重地削弱了日本的战争力量。1944年,美国潜艇给日本海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使之无法恢复元气。六月的菲律宾海大海战以及十月的礼智湾 [ 松鼠妖注:莱特湾吧? ] 大海战,标志着日本海军作为一支有效力量的终结。在这两次海战中潜艇都起了重要的作用。菲律宾海大海战中,美国潜艇击沉了日本的三艘航空母舰中的二艘,所以,可以说这是有海战以来,潜艇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唯一的一次大海战。除开这些决定性的战斗以外,美国潜艇在日常巡航的遭遇中,在攻击战舰的战斗方面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从日本的观点来看,更大的灾难是他们整个运输船队的覆灭。不管是单艇出击或有时用小规模的、指挥不严的“狼群战术”出击,美国潜艇都没有遭到反击。1943年,它们使日本遭到的损失数每月为五万吨到二十三万吨,1944年,平均每月损失数为二十万吨。可是到年末时,击沉数字戏剧性地下降了,理由很简单,这是因为日本没有剩下多少可供击沉的船只了。 日本由于其商业航运处于毁灭之中,已不可能逃脱失败的恶运。他们通往外界的生命线被切断了,他们特别缺乏食物,缺乏工业经济特别是战争经济所必需的原料。在现代,即使是最狂热的武士,没有钢铁就不可能制造出军舰和飞机,没有石油就不能开动机器。已经讲过,没有石油供应在某种程度上是最严重不过的,但要去争论其绝对程度那是毫无意义的。1945年上半年,当美国飞机消灭掉日本剩下的一些舰船时,不管日本的头目们是否愿意承认,日本已彻底地被制服了。原子弹爆炸长崎和广岛,不能认为是战败日本必不可少的手段,使用原子弹也不是迫使日本投降的必要的条件。在世界历史上,一个国家由于其商船被袭击而不得不投降,这还是破天荒的事。潜艇在其不长的历史中,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致胜武器,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第十章 难对付的舰艇
在五十年代中期,核动力潜艇的出现使海上力量发生了革命。几年以后,核潜艇与核导弹的联合运用,也许甚至比原子弹本身的发展更为重要。由于潜艇使用核动力成功,战术潜艇技术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发展就不免相形见绌,因而也就容易为人们所忽视。但是,其中有一些还是很重要的。 这一线索必须追溯到1943年德国潜艇的处境非常困难的那个时候。由于德国潜艇部队在技术上和战术上被同盟国的反攻所击败,所以被迫从大西洋战争中撤退。因为潜艇不能逃脱雷达的搜索,所以再也不能于夜间在水面上作战了。很明显,在理论上的答案还是要回到最初的原则中去,那就是要研制一种名符其实的潜艇用以代替潜水的鱼雷艇,这就是德国人想要做的事。他们正确地归结到,如果潜艇在潜航时,能以某种方法高速攻击护航船队,那末,用来对付潜艇的反潜手段就会起不到多大效果,雷达将不会起作用,飞机的威胁也会随之而消失,对一艘速度可与驱逐舰匹敌的潜艇来说,声纳也将不再有威胁了。关于这一点,德国人的看法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他们也能按照这点来实行。他们拥有象赫尔默思·沃尔塞尔博士那样高明的工程师,从1937年以来,他一直在试验一种过氧化氢发动机。到1943年,这种发动机的试验进展很快,并且足以能够正式应用了,同时邓尼茨命令搞一个速成的发展计划。沃尔塞尔发动机工作原理是这样:过氧化氢经过分解作用产生氧和水,氧和水被引进燃烧室,同时喷入燃料,所产生的混合体炽烈燃烧,于是产生蒸汽。水加得愈多,产生的蒸汽也就愈多,蒸汽推动透平机,透平机又驱动潜艇,这样,发动机能产生相当可观的效果。虽然使用这种机器成本太高,但根据计算,水下航速足可以达到二十五节。问题是象这样的技术跃进不可能于一夜之间完成。德国人虽然在各条战线上的形势正在恶化,但是到欧洲胜利为止,还是努力生产出了四艘小型沃尔塞尔潜艇。 在一个较短的期间内,德国还加紧发展了另一种先进的潜艇,这是一种为加快水下速度而牺牲水面性能的潜艇。通过使艇体外形流线型化(有些象古老的法国潜艇),再配上一套大容量蓄电池是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虽然,这种推论看来是合理的,但是在XXI型潜艇(以及比这更小的改进型XXIII型艇)尚未来得及显示它们的特点之前,德国就已经失败了。德国人相当成功地闯出一个新局面的是他们使用了柴油机通气管工作装置。这是一个可伸缩的用于给柴油机提供空气和排除废气的“呼吸”管。一艘具有通气管设备的德国潜艇可以用柴油机在水下航行,同时还可给蓄电池充电。尽管它只可能在低速和一定的通气管深度来完成这一任务,但是这就大大减少了被雷达捕捉的机会。这种发展是在战争快结束而不是在战争开始时出现的,所以对同盟国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就是这种通气管,使德国潜艇能在英领海水域作战,而且一直到战争结束。 如果这些发明中的任何一项或者全部已获成功,比方说在1942年,那末,战争是否就会按德国所预定的那样进行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但又不可能得到答案的问题。不管怎样,胜利的同盟国认识到,即将出现的潜艇比起在战争中应用过的,无论是他们自己的还是敌方的潜艇,其威力都要更为强大。在接受德国人的遗产方面,同盟国没有浪费时间。英国人表现得尤其积极,他们用通气管装备了自己的潜艇,并开始用一艘德国XXI型艇和一艘沃尔塞尔艇进行试验。他们进行得很快,并开始建造了两艘以过氧化氢为燃料的潜艇。其中的第一艘“探险者”号最后在1956年补入现役。可是,尽管它是一艘优良的潜艇,然而不幸它一问世就成为过时的东西了。1955年1月17日,美国潜艇“虹鱼”号采用核动力的消息轰动全球,这不是潜艇的新发展,而是在一个新的领域内的新发展了。 核动力潜艇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以高速在水下航行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无限长的时间。人们常说“虹鱼”艇是第一艘真正的潜艇,它不是一艘能潜水的水面舰艇,而是一艘能完全活动在水下世界的艇。以前所有的潜艇,在一定意义上说,只能摒住呼吸做一段时间的水下活动,而“虹鱼”却能离开大气在水下生存下去。两者的区别有如鲸和鱼的区别。 为什么核潜艇能在水下“生活”下去呢?这是因为核反应堆不需要氧气。可控核反应能产生巨量的热能,它可以使水变成推动涡轮机的蒸汽。核动力还能驱动透平发电机以提供电能。当然,还需要氧气供人员呼吸,但是氧是容易贮存的,也是易于净化的。由于潜艇的续航力唯一的限制是艇员的耐力,所以应全力改善核潜艇艇员的生活条件,甚至要使艇员生活得愉快。核潜艇的尺寸是较大的,或者说是巨大的,与早期的潜艇相比较,艇员的住舱相当宽敞而舒适。可以设想,一艘把全部时间用于水下航行的船只怎么可能不经常处于危险之中。正如在飞机上经常发生的那样,甚至判断上的微小缺点和错误也常常是致命的。核潜艇是“安全”的,但并不是不出岔子,它的发展史上并不是没有悲剧的记录。1963年4月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在波士顿外二百英里的深水中沉没,艇上人员全部遇难。五年后,另一艘美国潜艇“锯蚰(鱼由)”号在大西洋中部失事。 “虹鱼”号的建成是一个很不寻常的胜利。美国人对这一技术上的突破很快地加以发展,五十年代末,有更多的这样的艇服了现役,与“虹鱼”一样,这些艇大多是按攻击型潜艇标准进行设计的,其排水量在三千吨到四千吨之间(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舰队型潜艇排水量的两倍),水下巡航速度为二十至二十五节。这些潜艇很快突破了已往的所有的性能记录。1958年,“虹鱼”号从太平洋取道北极航线到达英国。1960年5月10日,美国核潜艇“美人鱼”号步四个世纪前麦哲伦的后尘,全部水下航行环绕世界一周。幸亏这种潜艇没有进行实战考验,如果核潜艇投入战争,人们可以推想,它们的破坏力将有多大!如果说,作战演习决不可能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明,但至少可以提供大量材料来说明这个问题。在“美人鱼”号史诗般的环球航行前的这个夏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合舰队在地中海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作战演习。当攻击型潜艇“鲣鱼”号“击沉”了所有参加演习的航空母舰之后,演习才结束。 尽管这样,但它与北极星导弹建造计划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用潜艇作为火箭发射台并不是新的观点。在“虹鱼”号以前,美国就采用了某些常规潜艇来运载短射程单座的“戴菊鸟”导弹。最早的核潜艇之一“海利巴特”号也装有几枚这样的导弹。但是以上两种艇,它们只能从水面发射导弹,这是很不方便的。在1960年7月20日,美舰“乔治·华盛顿”号在水下发射了一枚北极星弹道导弹,只有从那时起,这才能够稳妥地说,潜艇才超过了以往对它所作过的最夸张的预言。潜艇再不是只与海上力量有关,而是关系到全面的军事力量了。它可以被看成是核武库中最强有力的武器。 导弹潜艇和其它潜艇明显的区别是,它的威胁不仅仅是限于指向海上交通线、海军舰艇或商业航运了。四十一艘美国“北极星”潜艇,大多数在七十年代初期装有射程为二千八百英里的A-3北极星导弹。这些潜艇大约有二十艘,经常在任何潜在的敌人都发觉不到的情况下进行巡航。每艘潜艇都携有十六枚导弹,而且在命令下达后的数分钟内,能将所有这些致命的武器投向事先确定的目标。由于这些潜艇的所在地不为人们所知,因此,也就不可能在一次先发制人的打击中把它消灭掉。这样一来,人们把它说成是第二次打击发射系统。在理论上来说,核潜艇使核攻击成为不可思议的事,因为核攻击的发难者肯定会知道,他这样做是会自取灭亡的。即使他能在一次打击中,消灭其对手,但转眼之间就轮到他自己遭到毁灭了。 象原子弹和氢弹一样,美国垄断潜艇的时间很短。首先是英国,接着是苏联,最后是法国进入了这一新的领域。英国的核潜艇“无畏”号与“鲣鱼”号属于同一等级,在1960年初期服役,英国第一艘“北极星”导弹核潜艇在1964年开始建造,于1967年服役。在七十年代初期,英国皇家海军总共有三十五艘潜艇,其中包括四艘“北极星”核潜艇和七艘装有鱼雷的舰队型核潜艇。尽管某些海军专家认为这是不够用的(特别是后悔没有建造第五艘“北极星”潜艇),但是它是一支可观的打击力量。法国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着手建造导弹核潜艇的,四艘中的第一艘“令人生畏”号于1971年投入使用。然而,能够称得上是美国军事上的对手的既非英国又非法国。美国当今的主要担心是苏联核潜艇的发展。在六十年代,苏联海军吨位迅速增长,尽管苏联建造核潜艇动手晚,但是他迅速地填补了对美国海军的差距。根据最近数字(1973年)统计、苏联已拥有九十五艘核动力潜艇,其中二十五艘装有弹道导弹。苏联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柴油机动力潜艇舰队——超过三百艘——同时,其中有些艇还携有导弹。 不能由此就得出结论说,美国潜艇就不再是优越的了。四十一艘“北极星”潜艇中的三十艘是属于先进的“拉斐特”级(七千五百吨),同时,艇上装备的A-3“北极星”导弹将逐步为射程相等,但有效载量增加一倍的“海神”导弹所代替。五十五艘舰队型(或称为攻击型)核潜艇计划扩充二十多艘。能携带射程为六千英里的导弹的第一艘新型“三叉戟”潜艇将在1978年完工。俄国人对其现有的成就和将来的计划守口如瓶,不愿透露消息,但是,有一点值得讨论的是,他们努力争取海军优势是否会取得成功。 由于潜艇的发展还正在进行,所以潜艇发展史不可能得到最后的结论。我们今天所处的形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些年月海军理论家所处的形势并没有什么不同。那时,一般认为,潜艇必须以某种方式影响海军的传统观念,然而,除开极少数例外,究竟如何影响还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不管怎样,毕竟还是抓住了这种未曾经过考验的武器。现在,人们很容易说出,由于装有导弹的核潜艇具有如此可怕的威力,以致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间进行战争将是不可思议的事。人们希望核战争打不起来,也希望人类将永远不会看到象人们所猜想的那种核战争结局会发生,也希望永远不会看到“北极星”潜艇会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难以抵挡。我们从核对峙中得到安慰,同时被抑制住的疯狂或可能构成灾难的错误也会带来并不稳定的安全。人们模糊地设想,大国可以不依靠核武器来进行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常规”核潜艇肯定会左右海军的敌对行动。再者,使用某种用来对抗弹道导弹的综合防御系统是可能办到的。显而易见,这种防御系统不仅必须是完美无缺,而且其完美无缺的程度还必须为大家所公认。可是,在预见到的将来,它未必能实现。核潜艇的优点不仅在于攻击,而且其威慑力量还在于它能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所以,潜艇尽管具有很大的毁灭性威力,但也能够转变成巨大的和平保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