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千的阅读回忆(2)

2021-11-21 15:26 作者:彼方的小千  | 我要投稿

这篇文章是为了记录自己回忆中与一些书的相遇的经过,以及回忆阅读某本书时的场景的梦呓之作。是想到哪里就会写到哪里的心血来潮,大概不会有清晰明确的主题。

书接上回,说到旅行中拜访过的图书馆。在出门旅行中,如果有空闲时间,我会优先拜访的大概是书店、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长到这么大,出门旅游的次数却不是很多,有出门也几乎都是去什么旅游景区,也不太能抽出时间在市区里闲逛。因此上,能够马上回想起来的,大约只有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深圳市图书馆和洛阳新区图书馆了。

虽然还去过上海,杭州和武汉,但是并没有去拜访过当地的图书馆。尽管去过上海许多次,想来当时还是完全忘记参观图书馆了,写这篇文章时才想起来,搜了搜馆内的样子,看起来十分漂亮,没有去真是有些遗憾。初中毕业时的毕业旅行是去的武汉,参观了武汉大学,在武大图书馆门口拍了几张相,但是似乎是没有进去参观,有些可惜,但是大门的铜质把手还是给我留下了些许印象,顺带想起来的还有当时在看《化物语》小说的印象。等到写到《化物语》时再展开讲这一段回忆吧。

去北京参观时也是一个夏天,当时和家人一起去旅游,可能是高中某个暑假时的事情。想要参观北大,但是被如织的游人和车辆堵在门外的情形让我印象深刻。由于取消了这一段的行程计划,我就有了时间去其他地方,于是就花了一下午在国家图书馆。图书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像鼎一样的结构,由中间向外一层层扩大,在楼上可以一眼就能望到中间的自习的人,没有其他图书馆封闭的感觉。正门入口处回旋向上的楼梯,长长的扶梯也都给人很深的印象。说到在里面的体验却并不是很好:书架排列很是松散,有些靠着墙,有些则孤零零的立在中间,被桌椅分隔开,藏书摆放也不是十分整齐,书不在本该在的位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不同分馆之间移动也不是那么顺畅。当时还是在馆里办理了一张图书证,但是之后再也没有去过,现在已经过期了吧。

然后是深圳的图书馆,给人的感觉很好。去那里是大学的一个暑假,趁着假期一个人在深圳乱逛,先后去了博物馆、深圳书城和深圳图书馆。博物馆的内容并不多,近代现代的展品远比古代的内容要多,甚至能够看到大疆的无人机放在展厅里展览。书城是个两层到三层的建筑,给人一种凋敝的感觉,像是十年前的县城里的新华书店,大,空旷,许多店铺和设施都已经关门。但是图书馆仍然给人富有活力的感觉。倾斜的玻璃幕墙,长长的阶梯,以及幕墙外西斜的阳光是我留有最深记忆的场景。当时坐在楼梯上,选了一本白色的书慢慢阅读,在哪里消磨了几个小时。阅读区的明亮整洁,和藏书区书架紧密而错落有致的感觉让人感到十分舒适。让我觉得十分新鲜的还是在自习室为了应付玻璃幕墙外阳光直射的遮阳伞,模糊了屋内和室外的界限。

洛阳新区的图书馆我也只去过一次,好像是清明,又好像是端午,总之是个昼夜温差很大的时间。在图书馆里堆积得到处都是的教材和挤满了人的自习室以及七扭八拐的走廊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除此之外,我对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和阅读的体验就没有什么了。

追记:写完了上一篇回忆,我又去搜了搜这些图书馆现在的情况,才发现街道阅览室已经在早些年搬走了,而老的市图书馆也早已关门,现在只留下我对些地方的有限的记忆。

* 不知道这篇文章究竟是该分到那个专栏里,姑且算做是有关轻小说的杂谈吧。

最后仍是推荐一本轻小说好了,要不然说是小说杂谈未免名不副实。上次说到提到了几位轻小说作家,这次就说成田良吾的《世界的中心、针山先生》吧。不像他的其他作品那么有名,但是确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一部作品。天马行空同时也稍显无理的剧情发展,以及围绕着一位路人展开的非日常故事让这部作品显得莫名的有趣。在轻国只有两卷,于是我到现在都没有读过它的第三卷,究竟是什么时候翻译完的呢?

我会把它与我家楼下的商店街联系在一起,仿佛其中故事发生的场景就取材与这条狭窄马路。大概也和我在阅读这本小说时,正巧走在这条马路上有关。于是故事中出现的深山、被劫的校车、大楼仿佛与这条只有双车道的窄街重叠,现实中路上的积水和绿色的公交站牌便和故事中深山的树木散发出的香味混合在一起,而针山先生便走在路边的人行道上,成为了我对这本书回忆的一部分。

小千的阅读回忆(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