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巨变之下,环保行业还有什么前途?(上篇)

2020-09-30 12:46 作者:逐梦焚天  | 我要投稿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瑞洁特研究院  

作者:山少爷

(PS:括号内是我本人的想法,请大家注意甄别,独立思考)

正如眼下所呈现的,环保行业最近几年变化巨大。

环保行业有2万多家公司、超过70万从业者,在这么多公司和从业者中,活得好的在极少数。

在行业巨变之下,绝大多数企业和从业者都需要考虑一个重大问题——环保行业还有什么前途?

对于整个环保行业,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当下都是需要迫切考虑前途问题的历史节点。

目前可见的,行业头部的民企是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并做出了抉择的,即“站队国企”风潮。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头部民营企业,“站队国企”就是他们的前途所在。

头部企业因为体量较大,体量越大其旧模式与新环境的矛盾也就愈早出现。

而在这场巨变之下,不论体量大小,不论企业还是个人,前途问题都迫在眉睫。

环保行业还有什么前途?对于这个问题,山少爷将在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现状;二、前途。

一、环保行业的现状

要想把握前途,必先搞清现状。

要把环保行业说清楚是件庞大、复杂的事,但认清现状,只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底层的特质就够了:

1、行业整体处在“大修大建”的阶段

一个经济体发展环保行业的过程是怎样的?目前来看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走过的那一套——开始顾不上,后来慢慢重视起来,最后逐渐发展成熟。我国环保行业发展较晚,大致的轨迹也是如此,当前正处在逐渐重视起来的阶段。就行业自身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从无到有,二、从有到优。

当前无疑是处在从无到有的阶段,在水、固、气、废这几个板块中,也就水处理领域发展相对有模有样,但总体上都处在“大修大建”的状态。这一点在过去表现得非常明显,可以说近几年来业内所有的动静都是基于这一基层特质出现的,列举几例:

其一,可以解释“国企进场”、“头部民企站队国企”等典型现象,因为任何一个行业一旦搞“大修大建”,岂能少了国企的参与?国企参与了,民企小弟们只能站队分羹
其二,可以解释这几年的环保创业热潮,因为谁都知道搞工程建设是少有的来钱快的营生,业内不少干环保的就是从其他的工程领域进来的,鱼龙混杂由此而生;
其三,可以解释环保行业“靠资源”的弊端,搞工程能挣钱,人人都想搞,到底谁做,那就得拉一拉关系,拼一拼资源了,“靠资源”的风气就这么起来了。

综合上述三例可知,环保行业空间很大,但暂时和绝大多数环保公司无关。(PS:因为虽然有国企进入,但环保行业目前的野战部队仍然是广大中小环保民企,而上面这三条对本行业民企而言全是不利因素,无论是跟国企竞争、外来企业竞争还是拼政府关系,民企毫无优势可言,只能赚点辛苦钱。)

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

不出意外,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都将是“从无到有”修建时期,各个细分领域都是这样。(PS:得,至少五年维持现状,从无到有尚且如此,那从有到优的时间就更长了。这点从我之前发的环保部对于环境监测行业十五年的发展规划文章中也可以互相印证。)

环保行业的这一底层特质非常重要,将在当下和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决定行业的模式、市场、企业和人的发展轨迹。

所以,基于这一认知,前途问题必须考虑。

2、两极分化严重

在逼仄、失衡的市场机制下,环保行业两极分化已经非常严重,这种畸形在市场分配、企业量级和从业者的待遇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资源为王”的规则彻底扭曲了行业的良性竞争机制,很多项目落地必须要经过层层盘剥,一个项目在规划的时候是超级豪华升级版,等到落地变成了超低简配乞丐版。

这就导致,环保这件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事总是离实干家太远。

所以,环保行业虽大,但是能做大、做久的企业很少,而能做大的也未必是优质的企业。

至于环保从业者,行业里面混圈子、搞人脉的人要远远优于钻研技术、提升服务的人,两类人的待遇也是天壤之别。

行业里面70多万人,高收入人群占了极少数。环保行业的市场和收入目前就是这样配置的,对很多没资源、不会混圈子的企业和人,前途问题还是要考虑。

3、对待技术的态度和理念太差

环保行业当然不是高精尖技术领域,但最起码是一个技术广泛应用的领域,就任何一个简单的污水处理站,不用懂专业懂技术的人,能运行好吗?

但是,目前行业内对待技术的态度和理念太差,严重不到位,别说小的处理站点,一些大的污水厂都是三姑六婆、乱七八糟的人在掌控。长期以来,投机分子宣扬环保没有技术含量的言论,可是面对同样的项目概况,国外的企业上手时,差距立现。

差在什么地方?绝对不是掌握的技术落后,而是对待技术的态度和理念太差。

单就技术而言,我们是掌握了的,但是我们对待技术的态度和理念很差劲儿,态度不行、理念落后,干出来的活儿能好?这是行业对民营企业很不利的一个特质,民营企业的优势是钻研技术、提升效果、优化服务,但是现阶段,这些东西都不受待见。(PS:现在就相当于新旧时代交替,国家大力整治环保行业,大家表面上积极配合,而一到落地执行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办事儿,制造业和环保行业都还没有准备好冲击高端,连观念都没有转过来。)

4、市场的集中化趋势明显

政策趋严之后,环保市场确实得到了刺激和升级,这个简单的逻辑一度吸引了大批的人进来做环保。但是,这个逻辑只能支撑最初短期的发展轨迹,再往后到现在就不灵了。

当政府逐渐扭转观念、国企大队进场之后,水处理释放的模式变成了由点到面,连片整治、区域治理、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等思路开始成为主流。(PS:这是典型的大工程基建模式,国家企图一步到位,一劳永逸)

这种治理思路下,小企业连上牌桌的机会都没有。(PS:企业太小,干不了大事)

相反,这正是国企进场的充要条件。抛开短期的政策等情况,就环保行业的大趋势而言,一定符合一个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环保大势、分久必合”,环保行业长期散乱的局面必然是要走向终结的,而形势和政策加速了这一进程。

所以,未来的环保行业,散兵游勇必将消失。(PS:我倒是挺期待的,至于这个未来到底有多远,就不得而知了。)

5、监管机制不成熟、效果时代在望

一个领域的成熟,硬件和软件都要成熟,硬件主要包含环保企业、基础的处理设施和配套设施;软件则包括机构强化、法规建设、监管机制建设等。

当然,光是有这些东西还不行,要在发展过程中软硬结合才行。现在政府搞环保和早期搞交通管理是一个道理,最开始先要修好路,然后是加装红绿灯、监控摄像等等管理设施,光有这些就够了吗?还差最重要的一步——交警有效高效的执法执勤。没有最后一步,前面的都是白搭,想起早年一个交通事故:

早些年,某外地车辆来到了一当地小镇,车辆行驶在马路上,走到十字路口时红灯亮起,外地车本能地停了下来,但是停车的一瞬间,后面的本地车毫无征兆地就追尾了。事发的原因竟然是,事发所在地发展落后,道路上虽然装了红绿灯这些设施,但是执法还没有做起来,所以当地车辆还没有养成红灯停的习惯,因为闯了红灯也没人管。

环保行业很大程度上就处在这个阶段,行业混乱可想而知。面子工程、行业鱼龙混杂、没门槛、靠关系这些乱象皆起于此端。

没有监管的环保行业是不可能进步的。

当然,好的情况是,现在国家在逐渐地抓监管,今年又发起了第二轮环保督查,但这个过程是很多企业和人要考虑的。

环保行业目前所有的现象和问题都能在上述5个特质中找到根本原因,而从这5项特质也能反推行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情况,而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考虑自身的发展前途了。

本篇先解读行业现状,对行业前途的解读山少爷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展开,敬请关注。

(PS:说实话这些对环保行业宏观分析的文章对个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对环保行业广大中小企业主也没什么用,毕竟热闹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环保行业本身也是这么一个有点寂寞的边缘性行业。也只是让大家意识到行业的方向而已,抬头看看天慷慨激昂一番后,仍旧要继续走着自己脚下泥泞的路,然后继续安慰自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然后继续努力。好像有点太丧了,笑。

诺,这是环保行业的真实情况,由国家统计局计算得出的2019各行业平均薪资,我宁可相信这是低估了。环保行业在变好,但其它行业也在发展,所以环保行业在全社会的相对位置并没有提升多少。

当然,以上都只是宏观情况,不能代表个例,毕竟一个行业里有做得好的企业与个人,也有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的企业与个人。不要被上面的薪酬给唬住,努力提升自己才是王道。从这个层面看,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深度|巨变之下,环保行业还有什么前途?(上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