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电解水制氧塔的一点说明(文字版)

在太空工业版本的新手教学视频中,我制作了一个电解水制氧塔,因为我没讲清楚,许多小伙伴私信留言给我让我再讲一下。今天我用专栏的形式和大家讲一下我这个电解水制氧塔的思路。

现在利用电解水制氧,一般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高压制氧。(类似于黑科技,因为是新手教学视频,所以这个专辑未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就是开放式制氧。
开放式制氧,顾名思义,就是将电解器暴漏在空气中,直接产生氧气。这种制氧的好处是方便,随性。但也是有缺点的。而我在第六期视频种做的制氧塔,是为了克服这些缺点。
我们先罗列一下开放制氧的缺点吧。
1/同时产生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混合排放在大气中,不利于收集,这里的收集指氢气和氧气。
2/大气压力超过1800g每格电解器就会超压,停止制氧。
3/无论进入电解器的水是多少度,出来的气体都是70度。
这里就体现出了高压制氧的优势了,首先高压制氧可以非常方便的收集氢气和氧气。因为电解出来就被分离好了。其次,不存在超压的问题,效率超高,基本就是电解器最大功率工作。当然也因为电解的效率高,会导致产生大量热量,这不能算是缺点,只能说是幸福的烦恼。
回到正题,讲一下我的电解水制氧塔的建造思路。
首先,方孔方砖打底,上面建造四台电解器。在这个建筑物的中间开放式制氧。

至于为什么选择四台,明明高压制氧的话,一台到两台就就能够电解出足够多的氧气了。
1/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我采用了开放基地,所有挖空的地方都会用氧气填充,我的氧需求量非常大。
2/强迫症犯了,为了对称好看。
方孔方砖是为了提高空气流动性。到这里,制氧/制氢的任务就完成了,这里其实就是最简单粗暴的开放制氧,就可以用了,剩下的设施都是为了解决上面说的三个缺点。

1/红框是为了收集氢气做准备的,这里是因为,氢气是缺氧游戏中最轻的气体,通常都聚集在各种建筑/地形的顶部,我们稍微预留高几格,让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有空间自己进行分离。这个过程刚开始会慢一些,等有一定量的氢气聚集在顶部的时候,这个过程会自动加快,因为缺氧里的每个格子只能存在一种物质这种设定,当两格相同的气体占据两个格子时,会根据气压选择继续占据两个格子还是合并成为一个格子。而这里通常会选择合并成为一个格子(因为氧气比氢气产量高,氧气的压强会更大一些,占用的格子会多一些,所以基本上产生的氢气,在被制备出来后,向上飘一到两格就融入顶端的氢气层了。)这里记住每个格子只能存在一种物质这种设定,后面还会遇到。
2/蓝框是为了冷却。我在新手教学第七期,利用冰萝卜制作了自循环的冷却室,因为不是这篇攻略的重点,我就不说了。
红框解决了上文第一个缺点,蓝框解决了上文的第三个缺点。等等,是不是漏掉了收集氧气?别急。

四个气泵,上面两个气泵是为了收集氢气,下面两个是为了收集氧气,很好理解对吧。这里要提一句的是,收集氧气的气泵同时担负解决第二个缺点的地方。在电解器的下方建造是不太会收集到氢气的,除非气压特别低。
问题比较多的是这四个机械门。和控制门的逻辑电路。这个我们稍微往后点说。

建好之后,我们启动了上层的两个气泵。将红框中的各类杂气抽出,保证红框的6格均为氢气。而此时,蓝框处至少有一层纯净的氢气,不能有杂气。
这一步完成,我们就解决了收集问题。
最后我们讲一下这2对门和其逻辑电路。
首先,为什么我们上方的气泵可以抽取纯净的氢气呢?还记不记得我们上面提到的缺氧游戏设定。每个格子只能存在一种物质这种设定。我们上面两个气泵启动,抽取杂气的时候,门上方的空间也被充满了氢气,气泵处没有杂气后,由于气压的推动,气体会补充进这个小腔室中,由于上面提到的设定,我们气泵抽到的就是氢气。
这里存在两个个问题。
首先,是气泵的吸气效率远远大于产氢的能力,当小腔室里气压过低,很容易破坏这个平衡。所以我们在门的上方建造了气压传感器来控制气泵的开启,来维持此处的气压用来保持结构的稳定。我设置的参数是1300。这里的气压可以高,不可以低,我设置低于1800,是为了不影响电解水的效率。
第二个问题,就是氢气流动速率的问题。就是我们电解出的氢气,被抽走前的这个过程。
氢气要通过一条窄窄的通道,才可以被气泵带走,我们又控制了通道处的气压,气泵并不是一直在工作,氢气会不会堆积在顶部,抽不走呢?答案是会。
那我们通过缩短通道的距离能不能解决通道过窄产生的流通问题呢?比如拆除一个门,答案是可以,但需要更高的气压维持稳定的结构。我自己试的时候,一个门的距离还是很容易混入杂气的。
如果电解器少,不会产生氢气堆积的问题,完全可以用墙取代门,做成永久性建筑。
看到了吧,这机械门是为了解决氢气堆积问题的。
我们希望氢气堆积的时候,机械门打开,增加气体流动,当多余的氢气被抽走,关闭机械门,维持结构。
这里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我们才会把门打开。
1,氢气堆积,堆积的表现是,氢气不止存在于顶部的1-2格,而是扩张到了3-4格,我们利用建在3-4格的一个空气元素检测器,就能判断是否存在氢气堆积。
2,气压足够,并不是氢气到达3-4格,就一定说明氢气堆积,为什么?因为当电解器罢工的时候,下方的两个气泵继续抽气,会导致负压,氢气层也会下移,我们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于是我建了一个气压传感器。
然后我们再看看这里的逻辑电路。是不是很简单。

现在看这个装置是不是就简单了很多。
我总结一下吧。
1,核心:开放制氧。电解器,产生氧气和氢气。
2,收集:四个气泵。上面两个收集氢气,下面两个收集氧气。
3,控制:逻辑电路。为了维持氢气层的状态,目的是收集纯净的氢气。
最后:我们在之后的视频中,建了两个矮墙(红框位置),挡住外交的杂气,就可以保证下面两个气泵抽取的氧气是纯净的。
当然如果你是个狠人,直接密封起来也是可以的,我是为了省一点点电,不用所有的氧气都靠气泵往外抽,也靠氧气的自然扩散。

好啦,攻略写到这里,只要了解了,目的,其实很容易理解这个简单的建筑在干嘛。
如果还有问题的小伙伴,可以留言给我,或者刷一下弹幕,我能看到的。
大家安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