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5.1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

2022-11-08 11:1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资产阶级的理论家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说成是全民的超阶级的,他们提出意识形态超阶级、无党性的观点。这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根本对立,他们需要在劳动人民面前掩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阶级本性。其实,无党性的说法正是资产阶级党性的表现。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曾经打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反对封建主义,他们认为这种思想是全民的思想,他们自认为是全人类利益的捍卫者。这些口号在当时的确曾经起过动员群众摧毁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但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现实表明,“自由、平等、博爱”这种思想所要求的实质上是剥削和竞争的自由,是虚伪的形式上的平等,是掩盖人与人之间冷冰冰的纯粹金钱关系和相互倾轧的空话。因此,“自由、平等、博爱”从一开始就不是超阶级的东西,而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现代资产阶级早已成为反动的社会势力,它们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化。现代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所说的“超阶级”的意识形态只是与人民为敌的反动意识形态,他们所说的“全民”利益只是少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无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根本不同,它公然申明自己的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党性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表现。无产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无产阶级不需要掩盖自己意识形态的阶级实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又是客观世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才真正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它将是全人类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又肯定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某一种社会思想和理论,当它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根本改变之后,还可能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这种意识落后于存在的现象,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表现。与落后的社会意识相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它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起指导和动员的作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杰出的启蒙主义者,以特殊的方式预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来临。十九世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已做了某些臆测,虽然带有极大的幻想的性质,但也具有一定的合理的成分。马克思主义全面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的前景作了科学的预见。这些都表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旧的社会思想和理论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下去,新的理论只有在社会存在的发展已成熟到能够提出新的任务时,才可能产生。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它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都同先前这方面的思想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每一时代的思想家、艺术家在认识和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时,都要利用前人所创造的成果和遗留下来的思想资料,把它们加以改造发展,使社会文化向前推进一步。每一民族的文化,由于历史传统的不同而具有自己的特点。继承了春秋战国儒家传统的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和继承了古罗马基督教运动传统的欧洲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各有着显然不同的特色。但是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不会是无条件地原封不动的接受,而是对以前文化遗产的加工改造。怎样进行加工改造,摈弃哪些,发展哪些,这在根本上也是由社会存在的现实情况和思想家们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5.1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