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楼:梦想的魅力与生活的意义
梦想的魅力与生活的意义
蒋楼 袁亮
袁亮 装饰学院 2014/12/12 0:38:45
蒋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开始在思考一个看似很滑稽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我觉得梦想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但是却无法理解这个梦想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把它理解为通俗易懂的奋斗目标,总感觉有些乏力,好似一个追求目标确乎没有这么如此般的力量,让一个人不顾千难万险去完成它。我想,如果我参透了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难题,我的生活应该别有一番风味,或许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累,这么疲于奔命。有时其实内心挺纠结,因为在我的观念中有一条准则:别问它有何用。也就是当我在着手做一件事时,我一般不会过多的去思考收获,因为我觉得过多的思考收获,首先是会影响自己的斗志,变得功利;其次是本来就对将要做的事情没有全面的理解,很多潜在的东西只有做了之后才会知道,所以做之前根本不可能思考得那么全面,想要全面预测到将来的收获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现在我又开始想,既然我做什么都不去考虑未来、结果、收获,那么是不是暗示着我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了?是在因为活着而去实现目标,而不是因为要去实现目标而活着。我的不考虑未来、收获、结果的心态,是不是失去了活着的意义的表现呢?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呢?是梦想吗?如果是,那这个梦想应该如何去诠释呢?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点。
蒋楼 16:11:28
首先,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谢谢你能够和我谈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就是我给你们布置的作业么!同时,它又不仅仅只是一个作业那么简单,因为它是真正关乎到我们的人生和生活到底有价值还是没价值,有意义还是没意义,幸福还是不幸福,快乐还是不快乐的人生哲学大问题。这里面涉及到“人为了什么活着”、“梦想对于人生和生活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梦想与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追求梦想所应持有的态度和梦想的实现方式”等几个小问题。这几个小问题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问题。
“人为了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对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的追问。其实,你是对“人为了什么活着”产生了疑问而不是对“人为什么活着”产生疑问。因为“人为什么活着”这本身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其答案就是:因为你父母把你生下来了,所以你就被动地存活到这个世界上了。与此不同,“人为了什么活着”却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哲学问题。它实际上是在追问人活着的目的、诉求、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那么,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呢?其实,梦想的确是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要载体和精神支柱。所谓“梦想”,也就是一个人对未来未定的美好生活的一种具有理想性和目的性的理念和信念。在这一意义上说,梦想对于人的生活具有精神支柱、价值支撑和意义根据的内涵和功能。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性东西。“梦想”之所以能够构成人生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它具有对人的观念和行为进行导引的理想性、目的性和方向性特征。“梦想”作为一种目的性的生存和生活理念,它是一种总体性、方向性和超越性的东西,而区别于在落实和实现梦想时所设计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
同时,梦想与目标之间又是一种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从具体的目标维度来看,所谓“梦想”就是一种顶层设计层面的总体目标和宏观蓝图。从作为一种总体性的梦想的维度来看,所谓“目标”就是梦想照进现实的阶段性要求、落实策略和实现方式。作为一种“理念”和“信念”的“梦想”,必然是要落实为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实际的阶段性的“目标”,从而通过对具体目标的完成来达到最终“梦想”的实现的。但是,梦想与目标的区别在于,梦想表征着一种超越性的人生态度、价值诉求和生活品味,而目标则主要强调实践智慧层面的可操作性和现实可能性。
可以看出,对于人的生活来说,梦想与目标都是缺一不可、至关重要的东西。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使梦想照进现实,并且使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目标顺利完成和实现呢?或者说,我们到底应该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秉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其实,不管是梦想还是目标,其本身都是一种具有功利性内涵与特征的东西。追求梦想和实现目标本身也是一种具有功利化特质的实践活动。但是,追求梦想和实现理想目标过程中的功利性,却从根本上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那种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和实用即真理所体现的功利性。这就在于,梦想及其阶段性理想目标本身并不是一种功利主义,它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是超越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的统一,是价值性诉求与事实性状况的统一。所谓“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和“实用即真理”所表征的功利性,则是一种典型的失却了理想性和超越性维度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追求梦想和实现理想目标的人生态度,要有理想性和超越性的价值追求,也要有充盈的精神性的人生品味,而时刻谨记不要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也不要秉持那种“实用即真理”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观念。
袁亮 装饰学院 22:42:34
首先感谢老师给我的暖心的回复,通过这次交谈,我感觉和老师之间开始产生了一丝莫名的连线。接着梦想这个话题,我继续和老师说说我的拙见。对于我而言,我觉得梦想的精神基础是兴趣,而且对于梦想而言,精神基础远远高于现实基础——物质水平。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室内建筑师,同时是一个业余摩托车赛车手。通俗的说,室内建筑师是我的工作标签,摩托车业余车手是我的休闲标签。当然,两者都是我感兴趣的。这里,我就只谈谈我对摩托车的认识吧!我在五年前和摩托车结上了缘。那时,我对它的认识很浅显,和大部分人都一样,摩托车只是我的交通工具。后来,我把摩托车的价值和功能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五年前的我的那种观点,即摩托车就是一种交通工具;同时,摩托车也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比如对于摩的师傅而言,摩托车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就是第二类;最后一类就是将摩托车作为一种骑行的梦想的实现方式的情形,比如赛车手的赛车比赛、“驴友”们的自驾旅行等等。在这五年期间,我对它的认识主要是从第一类直接跃升到了第三类,因为我不打算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
不论是电视上,还是人群中,多数人都说骑摩托车是人包铁,很危险。我想,现在很多人之所以生活平庸,一生风平浪静的过,没有一点能引起自己神经绷紧的趣事,其原因可能就是三个字:怕危险。我们怕危险,所以什么都要保证安全才去做;我们怕危险,所以只能感叹自己生活的乏味,羡慕别人生活的富丽;我们怕危险,所以白白的错过了人生无数壮丽的风景。安全意味着平淡,危险意味着刺激。选择了安全,就表示甘愿平凡;尝试了危险,就表示增添了生活的色彩。我看过“世界十大惊险运动”,创下这十大惊险运动的人,没有一个是中国人!中国人口占据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世界十大惊险运动却无一是由中国人创下的,这符合正常逻辑吗?我想,这就是中国人怕危险的最生动、最讽刺的表现。
我找不到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却又似乎知道一些本质原因。我曾看过一个赛车手的墓志铭:“如果我死在你的身旁,那么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听听你的轰鸣声,闻闻你独有的汽油味,这就是给我灵魂的最大慰藉。”这是一个赛车手写给自己的墓志铭,也是写给自己的爱车的心声。虽然这是在网络上看到的,其真伪性我不敢保证,但是,我敢保证的是,世界上肯定有这样的赛车手。在旁人看来,这样的赛车手应该被送到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对于这样想的人,我只想说,无知的人,滚去过你那平庸腐烂的生活吧,这种境界,你不懂,你也不可能懂!我喜欢骑上自己的爱车,停在某个无人的地方,下车坐在地上,背靠爱车前轮,放眼观望缓缓夕阳,感叹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一刻,感觉自己似乎已置身世外,可以贪婪的享受每一分每一秒。我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对于我,摩托车不是一台机器,它是一个有灵魂、有感情、有性格、有脾气的物质存在。我和它之间不是财富与占有者的关系,而是类似于朋友或者知己的一种平等的关系。我完全了解自己的爱车的性格,我可以知道什么路它能走,什么路它不能走,完全不必事先去尝试试验。我喜欢它背着我奔驰在我喜欢的路上,这条路是日常的道路亦是个人成长的心路。我毫无顾忌的把自己的肉体安放在它的身躯上,把我的精神寄托在它的运动中。运动确实是它的存在形式,而我可以尽情享受它的存在形式。人都会累,如果累了,要是有一样东西可以带着你的灵魂去放松,同时安放下你的肉体,你怎能不爱上它?我爱摩托车,这种爱,完全不是因为想用它来炫耀自己的财富或者能力,而是一种纯洁却又不纯洁的爱。纯洁是因为我不会用它来衬托自己,不纯洁是因为我要用它来安放我的灵魂。世界上没有绝对纯洁的行为,我只需做到相对纯洁即可。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相对纯洁,所以相对纯洁便成了绝对纯洁的代言人。
为什么摩托车和我会建立这种关系呢?我想并不止是因为我的原因,也有摩托车本身的因素——它能让我找到最初的自己,即原始的自己。原始人是怎样的?答案是:野蛮的。我们是从原始人进化过来的,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进化中的用进废退并没有把野蛮退掉,而是把它隐藏起来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人,也具有野蛮的一面,只是极少有人表现出来,大家都把它深深隐藏。摩托车就能把人野蛮的那一面展露出来。当然要强调的是,我说的野蛮是中性词,它是一种参透了真谛的境界,有别于人们心中的那个表示贬义的野蛮,我所说的野蛮是每个人都有的人类本质的特点。在越野车界有句很受欢迎的话:“越野越男人”。我想这里所说的“男人”,应该就是表露出了野蛮那一面的人,而不是性别区分意义上的“男人”。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我说某个人看破了红尘,那么大家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披头散发、放纵不羁、逍遥乐世这一类印象。为什么我们都会产生这一印象呢?因为野蛮的人就是这样的!我们有着野蛮的共同本质,所以才会产生这种共鸣。
此外,我还想说说别人对我的梦想——建筑师与业余赛车手的质疑。室内建筑师,在大众心中,从事这一事业的人应该主要是搞艺术或者懂艺术的安静的人玩的,而赛车应该是一些性格狂野的人玩的,似乎两者有种水火不容的架势。其实,在我看来,狂野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有着这种或者那种、表面或者本质的联系。我认为,拥有一个赛车手的性格的人去搞建筑艺术,他的性格非但不会影响他的成绩,反而会促进他的发挥,因为艺术大师和赛车手有着一个相似的表现就是对于野蛮的展露,只是展露的形式不一样而已。艺术大师用文静的方式展露,赛车手用狂野的方式展露,仅此而已。当然,我也知道要完成这个梦想,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但是我并不怕这条路的长度,因为它暗示着我的生命的长度。同时,我也不怕这条路的难度,虽然我有很多事不会做,但是在我的观念中:不会做≠不能做。不会做是自身能力水平不行,人生活在这个世界,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我自身不会做的,我所处的环境中肯定有人会做,而我只需将这种资源整合起来就行了,也就是我能做。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的兴趣和梦想的认识和态度,不知我拙劣的文字叙述能力有没有将它表达清楚,如果没有,也请老师包涵。同时,我也想听听老师对于兴趣和梦想的看法。当然,要是老师能和我分享一下您的兴趣以及梦想,我将不胜荣幸。
蒋楼 19:53:28
谢谢你再次与我进行深入的讨论。你所说的观点,还有你的梦想,我都能理解而且感同身受。你的陈述之中不乏很多亮丽的观点和有智慧的语句,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主要针对你的文字中所呈现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值得商榷的几个小地方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梦想与兴趣的关系。正如你所说的“梦想的精神基础是兴趣,而且对于梦想而言,精神基础远远高于现实基础——物质水平”,梦想的形成、确立及其实现,必然离不开兴趣的因素。很难想象一个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的人会有美丽的梦想。其实,梦想本身就是基于兴趣而产生的一种理想性和超越性的价值追求。兴趣的产生和长久保持,也很容易就会转化为一种为之不懈追求的梦想。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冒险精神”的话题。其实,这里并不是“安全与危险”的问题,而是“保守与冒险”的问题。事实上,冒险精神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命精神。因为冒险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人的超越性的生命精神。这种生命精神与人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等生命精神内在相关,并且呈现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因而,只有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才会具有更大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当然,它的前提和底线是稳妥和安全,是对危险的避免和克服,而并不是无所限制的冒险,更不是不顾危险而进行的盲动。也就是说,冒险精神是一种有条件的冒险,是基于安全原则之上的东西。至于你所说的“安全与危险”的问题,当然要坚持安全的原则,而要避免危险的因素。我相信你应该和我是一致的,只是用词不当。正如你说的“安全意味着平淡,危险意味着刺激。选择了安全,就表示甘愿平凡;尝试了危险,就表示增添了生活的色彩”,虽然有待商榷,但是只要把其中的“安全”换成“保守”,把“危险”换成“冒险”就可以是一句很好的人生格言。
第三个问题是“野蛮”与“狂野”的区别。正如你说的“野蛮是中性词,它是一种参透了真谛的境界,有别于人们心中的那个表示贬义的野蛮,我所说的野蛮是每个人都有的人类本质的特点”,其实,这里的“野蛮”应该换成“狂野”就对了。因为“狂野”是一个关乎人的超越性的概念,而“野蛮”主要是一个体现人的愚昧和兽性的范畴。从本质上来说,人就是一种双重性的生命存在物。这种人的生命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人作为自然界的物种之一的自在存在和人作为人类社会的主宰的自为存在。人之所以具有这种自在性与自为性的双重生命本性,就在于人的生命蕴含物质性与精神性、现实性与理想性、事实性与价值性、实然性与应然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客体性与主体性等一系列的二元矛盾。其本质是“物性”与“人性”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不同方面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复合型的人。作为人的生命本性,“狂野”正是上述人的生命本性的二元矛盾的集中体现。所谓“狂野”,其实就是一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外在显露。它不仅仅是对人的“物种”本性的体现,更是对人的“精神”本性的表征。人可以具有狂野的生命本性,而对于动物来说,它则只具有“野蛮”的本性,或者直接称作“兽性”。所以,很多思想家都认为,人不但具有“兽性”的一面,同时还具有“神性”的一面,是“兽性”与“神性”的结合体。其实,人既不是禽兽,也不是神灵,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具有“人性”的生命体。因此,人就是人,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另外,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那种回归自我、体验简单、纯粹、自然的原初状态,并不是要回到原始社会的野蛮状态,更不是要回到跟动物没有区别的兽性状态,而恰恰是要充分地发展人的理想性与超越性的精神性的维度。人类历史发展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人的精神性的维度越发达,人类作为一种具有自由个性的生命体的内涵体现得就越明显;人类越能够摆脱原始的野蛮状态或兽性状态,人也就越能够得到全面、综合和自由发展。也只有在此意义上,梦想作为一种理想性与超越性的东西,才会使人的生存变成生活,鼓舞人历尽艰难险阻去改变现存和追求更为高远的价值。
第四个问题是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是你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微观呈现和具体表征。我的中国梦或者说我的梦想就是“教师梦”与“学者梦”。不管是“教师梦”还是“学者梦”,其实都和我的专业相关,即跟哲学相关,所以也可统称为“哲学梦”。有人也许会说,你不都是教师和学者了么!其实,所谓“教师梦”和“学者梦”,它必然是一种对于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一种理想性和超越性的态度和追求。由此而言,教师就不是一个教书匠,而应志在成为教育家;学者就不是一个学术民工,而应志在成为思想家。梦想,看起来似乎是高远的和超越于现实的,实际上它构成了一个人人生事业与事业人生的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对于哲学的喜爱,就是我的原始的第一元的兴趣,由此围绕哲学而展开的思考、阅读、写作、交流,特别是哲学教学与哲学研究,就都成为了我的系统化的兴趣所在。可以看出,兴趣并不是单一的和一元的,而是一种多元复合的东西。从这种基于哲学而展开的多元复合的兴趣出发,“教师梦”与“学者梦”就融合并升华为“哲学梦”。这种对于哲学的兴趣和梦想,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性的生存方式,更是一种事业性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是一种超越性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作为哲学专业的教师,不但要将培养哲学专业的专门性人才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更要将培养具备哲学素养的完整的人作为自己的使命。作为以哲学为领域的学者,不仅要从事以哲学为对象和内容的学术研究,更要运用哲学的思想范式和研究范式以哲学的方式直面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这是因为哲学作为一种梦想,必然是一种实践哲学层面的直面现实的理论,而绝不能如同西方传统哲学那样只是概念思辨的经院哲学和学院化哲学。正如马克思所说:“以往的哲学都在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种改变世界的“哲学梦”,看似是个人的梦想和个体的梦想,实际上它也是中国人文学术复兴的“哲学梦”的重要力量。我们每一个哲学人在追求自己的“哲学梦”的过程中,实际上都是为了圆中国人文学术复兴的“哲学梦”,也是期待着中华文化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个人和个体的梦想或许是渺小的,但是只有将个人和个体的梦想融入历史和时代所凝聚成的潮流之中,我们才会真正形成和获取实现梦想的信念、动力和力量!持久的兴趣、激情和动力,也正是将小我和大我统一基础上所确立的梦想才会显现的东西。因此,追求梦想,我们不但要有兴趣作为前提,而且还应将责任、使命、信念、方法等多种要素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梦想才更具现实的可能性,才能华丽的照进现实而不至于蜕变为转瞬即逝的幻想和空想。
袁亮 装饰学院 2014/12/23 0:41:00
老师,和你一样,我也很喜欢这样和你畅谈,这样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在老师你上次给我的回复中,老师提到了在一定基础上,梦想作为一种理想性和超越性的东西,会让生存变成生活。基于此,我产生了几个疑问,首先是生存和生活的区别是什么?其次是生存和生活的联系是什么?最后梦想对于生存和生活有什么影响?这里我先说说我的看法。我觉得,生存和生活的区别在于人生是否有梦想,有追求,有意义。没有梦想、追求和意义的人是在生存,而有梦想、追求和意义的人是在生活。生活是生存的高级形式,生存是生活的基础。当生存被赋予了梦想和意义,生存就变成了生活。这也就是它们的联系。换句话说,我认为也就是生存加上梦想等于生活。我不知道这一等式是否成立,但是我知道没有梦想的生存,是平庸至极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存在。以上就是我的简单看法,还请老师发表高见。
蒋楼 19:19:15
生存与生活之间实际上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只有一种简单的物种式的存活,即“生存”。这实际上是一种单向度的存在方式和生命展开方式,是生物物种的“种生命”的存在方式。人则不同,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它实际上是“种生命”与“类生命”双重生命维度相互统一的复合型存在物。因而,人不但有生存问题,而且更涉及到生活问题。在人这里,生存问题与生活问题是一个总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分问题,即二者之间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生存问题既是生活问题的前提,又是生活问题的重要内容和部分。生活问题则是生存问题的目的性指向、价值性诉求和理想性追求。同时,人的“生活”与动物的“生存”的区别,实际上也是一个有多种要素所构成的复合型的东西。当然,有没有梦想,的确是二者区别的重要因素,但是也只是一种因素而已。除了梦想,诸如精神、意识、观念、文化、信仰、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力、主观能动性、意志力、鉴赏力、伦理、道德等众多社会性因素都是区别人的“生活”与动物的“生存”的重要表现。这是因为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则在于人的社会性的生命本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离群索居的单个人的观念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看出,生存加上梦想并不是生活,而且也无法进行这样的简单相加。虽然梦想对于生活而言的确很重要,但是梦想也只有同其它众多要素一起才能营造一个真实而充盈的幸福生活。否则,梦想最终必然蜕变为抽象的设想和虚幻的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