曽纪泽绘群狮纹座椅一一徐思庄黄花梨镶紫檀珍罕座椅
曽纪泽绘群狮纹座椅
一一徐思庄黄花梨镶紫檀珍罕座椅
赖 建 青
有一句成语叫“珠联璧合”,是说我们的祖先和艺术家喜欢把几种好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更加美好的效果,也就是叫做“锦上添花”。如最早可以追索到数千年前夏商周时期的“铜镶玉”,也有镶绿松石或和田玉的,后来又发展为“金镶玉”,是古代最具特色的艺术品。
不久前,在江西省最南端的龙南县发现了一套黄花梨镶紫檀雕狮子纹座椅,是与多个历史名人有关极其独特的座椅。
据有关资料介绍,黄花梨和紫檀都是最优质的木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犀角的质感。因为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并有一定的韧性,是制作各种异形高档家具的最佳木材。
紫檀木材柔韧致密,并有良好的黏合性,纹理交错,结构均匀,散孔材至半环孔材,常具辛辣香气,新切面具光泽,表面磨光后十分光亮,是雕刻图案装饰品的最佳材料,千百年来都是用于制作高级家具。
从以上介绍可以知道,这是两种制作家具的珍贵材料。
在古家具市场和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很多用黄花梨或紫檀制作的家具,可用这两种珍贵材料结合制成的家具却没有发现。陈先生家里这套黄花梨镶紫檀雕狮子纹座椅为三件组合,即两张座椅和一张茶几。
这套座椅的整个框架用材均为黄花梨,而所用雕刻图案的板材则全部是紫檀。
设计制作的人非常巧妙地利用了黄花梨有韧性不变形和紫檀最宜雕刻的特性,将其镶嵌组合,制成了这套“珠联璧合”“金镶玉”的精美家具。
这套黄花梨镶紫檀的座椅中,黄花梨木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丽,紫檀部分则随处都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牛毛纹”的特征。在座椅背板上,各雕刻有4只狮子和花紋;左右扶手下均嵌有紫檀板材作为装饰,两块板材的四面各雕刻有3只小狮子和花纹图案;每张座椅各雕有16只狮子。座椅主板下以及左右两侧也镶嵌有紫檀板条,板条上雕刻有宝剑、书卷和莲花等图形以为装饰。雕工流畅精细,所雕狮子栩栩如生。有专家谓此雕刻技艺当是“国手”所为,座椅应出自王府将门,堪称古家具中的“官窑”。
一位在省级博物馆工作四十多年的专家看了这套座椅后惊诧不已,说自己长期研究古家俱,所有的古家俱都是用一种木材所做,在国内馆藏中从未看到过这种用两种最佳木材搭配制作“金镶玉”“珠联璧合”的家俱,当为珍罕古家俱中的孤品,极为珍贵。
这套极为独特的黄花梨镶紫檀座椅出自于江西省龙南市的“翰林村”。
“翰林村”位于龙南市的关西镇,原名叫下九村,这个当时只有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因晚清时期接连出了三个翰林学士而得名,据传这套座椅是村里翰林学士徐思庄当年从京城里带回来所用的,距今已约有两百年的历史,是其传家之物。
徐思庄是清代道光二年进士,入翰林院,内阁大臣,精于书画,其书法自成一体,人称“徐派”,其时名重京师。清朝重臣曾国藩与徐思庄私交甚密,可颇以书法自重的曾国藩对“徐派”书法也非常赞赏,特让次子曾纪泽拜徐思庄为师,学习书画。
据传喜好书法的咸丰皇帝也时常召见,与徐思庄一起探讨研习书法的结体和笔法。
时年,徐思庄在京城想起回乡省亲时,在老家没有一套好的座椅坐得舒适,就有了做一套带回去的想法。
看着屋子里的桌椅橱柜都是一种木材所做,或是黄花梨或是紫檀,觉得有些单调。徐思庄忽发奇想,何不用两种木材搭配镶嵌做一套座椅,雕配纹饰,肯定另有一种韵味。
于是就有了这套黄花梨镶紫檀座椅。
徐思庄当年在关西乡家里曽说座椅的群狮纹饰为自己的弟子曾纪泽所画。
曾纪泽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才华出众,学贯中西,曾出任多国公使,为索回沙俄强占的新疆伊犁等国土以及废除沙俄不平等条约等为国家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其父是清朝重臣曾国藩。
自幼曾纪泽就师从徐思庄学习书画,据传他擅长山水,而尤精于画狮,但却罕见他画的狮子作品传世。当听说徐思庄做座椅正在寻找图案,曾纪泽就用心画了两幅群狮图,送去给恩师。
这套黄花梨镶紫檀座椅系徐思庄择材设计,其不仅开创了用两种珍贵木材搭配镶嵌,从而达到了“金镶玉”这最具特色的艺术效果;而尤为难得是座椅上所雕群狮纹等图案都是晚清最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曾纪泽所画,这是他极为罕见的画狮子的作品,真可谓是一套极其珍罕的古传家具。
这套座椅座高0.5米,靠背高0.6米,总高约1.1米;座椅宽0.6米,径深0.45米。
历经了近两百年的沧桑岁月,这套座椅仍保存品相完好,弥足珍贵。
据传座椅做好后,曾国藩见了颇为欣赏,便依样也做了一套,后来却不知所踪。
曽纪泽绘群狮纹座椅一一徐思庄黄花梨镶紫檀珍罕座椅的评论 (共 2 条)
- 逐梦星空 推荐阅读并说 非常荣幸能够与成百上千的广大文学爱好者一道在中国散文网这个名人辈出的温馨大家庭里相识相知,民族复兴文艺先行,而满满都是真善美和正能量的中国散文网就是我们每一个文学爱好者誓死坚守和倍加珍惜的心灵故土和精神家园!关于作品是否被人认可或者阅读量的多少之分这件事我是这样认为的,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学作品是留给自己日后渐渐老去和闲暇之余的欣慰犒劳和精神享受,因此与别人的眼光和认可并无多大关系!最后衷心的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勇往直前·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