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2)
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2)
—— 闲话继承、借鉴、创新(2)
至于中国古代诗词中,这种情况更常见。
宋人郑文宝《柳枝词》:
明人吴镇《送人还新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万点落花州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
在吴镇看来,“离恨”都可以“载”,“春色”当然也可以“载”
唐人罗隐《春日叶秀才曲江》:
春色恼人遮不得,别愁如疟避还来
宋人王安石《夜值》: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再看三位宋代作家:
王安石《江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秦观《秋日三首》之一:
菰蒲深处疑无路,忽见人家笑语声
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境其词,何其相似!
再说说比喻。据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喻成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第四个是奴才,可见比喻也应该推陈出新。
仅仅说说这个“愁”字。
“愁”被宋代词人写到了极致,被比喻成山、水等等有重量、有形体可用车、船等交通工具运载的东西。但似否是他们独创的呢?
杜甫把“愁(离愁别恨,烦恼等)比喻成山: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忧端齐终南;
唐人李群玉把“愁”比作海水:
《雨夜呈长官》: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唐人张籍把“愁”比作长线:
《忆远曲》:离忧如长线,千里萦我心;
以水比愁,最有名的当推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独创,还是前人有类似说法?
且看看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覆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一个是相思之苦,一个是家国之恨,都似一江东流水,无穷无尽,但一个侧重“时”,一个侧重“量”,然“时”中有“量”,“量”中有“时”;各尽其妙!
把愁比喻成有重量可运载的:
郑文宝:《柳枝词》“载将离恨过江南”。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周邦彦:《尉迟杯》“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得离恨归去”。
石孝友:《玉陵春》“春愁离恨重于山, 不信马儿驮得动”。
上述四人皆为宋人。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船载——车载——马驼:花样翻新;
再说宋人贺铸的名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以草喻愁:唐人薛逢《长安夜雨》“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以柳絮喻愁:南唐冯延巳《蝶恋花》“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处寻”;
同时用两样事物来喻愁:宋人张先《一丛花令》“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那么,贺铸有什么创新呢?
其一,用“梅子黄时雨”喻愁;
其二,连用了三个比喻写“愁”:烟草、风絮、梅雨;
其三,这三个比喻,又都不是单纯的事物,而是复合之景,且是动态之境:草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的烟雾中的草;絮是满城风中飞动着的絮;雨是梅雨季节如烟如雾的小雨,且不是三、五天就可以结束的。
其“闲愁”空间之广,时间之长,其画面恍惚迷离,意蕴幽远,回味无穷。
这个结尾非常漂亮而且新奇,时人称贺铸为“贺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