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民俗——二月

2011-01-26 11:50 作者:梦尘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农历二月也是一个繁忙的月份,它在各种历法中的叫法是不同的:

1.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酣月(通俗说)

2.丽月杏月花月仲春如月令月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潮夹钟大壮卯月(历说)

3.丽月酣春花月仲春杏月花朝建卯夹仲竹秋火壮中春(农历说)

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以,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二月的民俗很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二月初一是“太阳诞辰”,俗称“太阳生日”,又叫“中和节”,据史书记载,唐中叶前,春天的节日在正月和三月都有,唯独二月没有,到唐德宗时,大臣李泌便上书请立二月初一为中和节,令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此后便有了这个节日。每逢这一天,皇帝都要举行“御耕”仪式,象征性地赐给农夫百谷;而在民间,亲朋好友们则畅饮中和酒,祭日神,并互赠刀尺,勉励耕作。到了清代,老北京人过中和节时出现了应节的节日食品——太阳糕。民间将二月初一与太阳真君的生辰联系在一起了。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到了二月初一日,

“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遍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鸡糕。”

《燕京岁时记》载

“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麦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太阳糕取“太阳高”之意,它既是应节食品,又是祀日的供品。这一日,待日出后,各家在院内设香案,供太阳糕三至五碗,由男家长率领男性家眷,遥向东方的太阳焚香膜拜,诵《太阳经》。祭日是男人们的事,女人是不许参加的,这来源于“男不拜月,女不拜日”。现在,这种习俗已渐渐被人遗忘了。

2.“二月二,龙抬头”,但何为“龙抬头”?

这种说法是以古代天文学为根据的。中国古代是用二十八星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判断季节,其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龙形星座,角宿为龙之角,每到二月的傍晚,龙角星就在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民间把这一天叫做“春龙节”。据《燕京岁时记》载

“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二月初二旧时农历二月初二称土地诞辰。人家食油煎年糕,称“撑腰糕”,以示即将开始农事,需强健身体之意。海宁一带称此日为“萝卜生日”。据《古禾杂识》记载:

“二月二日土地生日,俗食油熯年糕,谓之‘撑腰’。是日乡间下瓜茄诸菜种。庙中或醵钱奏乐一天,晚放花爆。”

这一天,老北京人有许多有趣的习俗,现在已不存在了。一种是“熏虫”,就是将过年时祭祀祖先或神灵剩下的糕饼,用油煎炸,以油烟气熏床或炕,据说这样就可以引龙出,使各种害虫藏伏不出了,这叫“引龙熏虫”;另一种习俗是“照房梁”,老北京有句俗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因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之时,人们将过年时祭祀用剩下的蜡烛,点着后遍照屋中房梁、墙壁及各个角落,以驱逐害虫。这两种习俗其实就是打扫房屋、消灭害虫、清洁环境卫生。

既然是“龙抬头”的日子,那这一天的生活中就离不开“龙”字。比如,这一天不能睡懒觉,免得压在龙头上,一年精神不振;这一天要送小孩子进书房,借助“龙抬头”这个好日子使小孩学业有成;人人都争取在这一天剃头、理发,谓之“剃龙头”、“理龙发”;凡有龙王庙的地方也是十分热闹,耍龙灯、祭龙王,以祈风调顺。人们吃的东西也都冠以“龙”字,面条叫“龙须面”;吃春饼叫吃“龙鳞”;

吃饺子叫吃“龙牙”;吃米饭叫吃“龙子”;吃包子叫吃“龙眼”等等。

3.农历二月十二日称花朝,俗称百花生日,依次为稻等作物生日。这天,京城的“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一切都像征着春天的到来。

4.放风筝

正月、二月为放风筝季节,谚语:“正月鹞、二月鹞,三月放只断线鹞。”建国后,放风筝成为群众娱乐活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95964/

民俗——二月的评论 (共 2 条)

  • 清风凛冽
  • 黛妆素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