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52年小镜头集锦(5)

2010-11-02 09:03 作者:巧手联云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九五二年小镜头集锦(5)

加入互助组

土地改革的胜利果实刚给人们带来一时兴奋,“单干”给各家各户带来的困难,真让有些人家吃不消。那些人口多劳力少、没有耕牛农具的农户,体会特别深。于是,换工就成了大家的共同的需求和自然的默契。这时,政府发动大家成立互助组。村里的土改积极分子召集大家开会,商量起这件事来。

天的一个晚,妈妈抱着弟弟带上我,和巧伯一起,来到俞嘉乾家的楼厅里。那里已经来了好多人,热气很高,暖烘烘的。

会议开始了。嘉乾说:“我们村三十户人家,除了三户地主外,其他各户都有资格参加会议。”接着,他把政府关于成立互助组的号召讲了一下,就叫大家报名。大家都报了名。这时,他就特别强调:“成立互助组要自愿结合”。这话立刻引起许多人的思考,比如哪户人家劳动力充足还是缺乏,哪户人家有没有耕牛或大农具,成为他们权衡得失的重要依据,也成了他们“自愿结合”相互平衡的条件。经过一阵唧唧哝哝之后,妈妈发现情势不太对头。接着,先后有两三个人站起来说,他们哪几家人一个组。结果就还剩下我家、巧伯、婢婆妈三户人家没有凑。巧伯历来少说话,婢婆妈也不会说话,妈妈站起来说:“为什么我们三户人没有入组?”其他人都一声不吭。妈妈气愤地说:“是不是看我们缺劳力没牛没农具,怕我们占你们的便宜?”还是没有人吭声。妈妈大声喊:“好,没有在这个组里,看看我们会不会饿死?”说完,妈妈呜呜哭泣,抱起弟弟带上我,离开了会场,顶着冷风回家了。这件事,给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结果,整个村除了三户地主和我们三家,其他都“自愿结合”成立了互助组。后来,跟嘉乾同屋的婢婆妈告诉我们说:“那些人说,‘他们(指我们三家)人多劳力少,谁做给他们吃?’”当时我们三家确实都没有耕牛或大农具,劳力较弱。我家只有妈妈一个强劳力,哥哥才半劳力,还有就是我和两个弟弟,负担真不小;巧伯只有母子俩,婢婆妈母子仨,也没有农具,儿子也不会干技术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几天后,邻村沙背冈的发根大伯(共产党员)找上门来,向我们三家人表示,欢迎我们加入他们的互助组。随后,我们就加入到他们的组里。虽然距离较远,联系不太方便,但是我们心情舒畅,从来没有误工。到合作化时,我们又随他们一道加入到“锦冈初级农业合作社”。

2010-8-27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85332/

1952年小镜头集锦(5)的评论 (共 4 条)

  • 石林闲散
  • 芳草依依
  • 水墨年花
  • 情梦缘
    情梦缘 推荐阅读并说 我是一个网络新手。我曾说:真实即美好。联云君的文章,真实反映了历史的典型特征,有人性的斗争,并不是那种刻意选材和歌唱的文章可比,难能可贵。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