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昔日穷山屯,今日富山庄

2010-10-12 08:31 作者:心语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距古城辽阳东南八公里处有一座荒山,史称“南源山”。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曾幸临此山,并亲登峰顶。后人建造“皇临阁”以纪之,故此山又称龙鼎山。山脚下有一个小村落,因唐军在此屯兵埋灶,清晨炊烟缭绕弥漫,从此这个小村落就更名为“早饭屯”。龙鼎山虽说是“真龙天子”来过的地方,但千把年来它仍然是个荒山秃岭,早饭屯依然是个贫穷的小山屯。这里的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片贫瘠的山坡地上繁衍生存,靠种植一些玉米、高梁为生。遇上灾年更是苦不堪言。土生土长在这里,已经九十四岁的吴大爷说起了顺口溜:“十七八的姑娘外地嫁,早饭屯小伙子难成家,黄泥铺路低又洼,石头屋、土坯房、篱笆院、窝头就着咸疙瘩”。他接着又说:“咱这旮旯儿穷啊!六十年代咱这屯子还点着菜油灯,进趟襄平城还得赶着毛驴车呢……”

斗转星移,一九七二年党中央、毛主席圈定了“大项”的建设项目,辽化创业大会战的号角在龙鼎山麓吹响。早饭屯的小伙子们参加了辽化建设,成了辽化建厂大会战的“棒小伙”。早饭屯也从此有了生机,有了奔头。一九七八年,正当改革开放之年,宏伟区也相依辽化应运而生,政企携手,联袂腾飞,村民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光阴荏苒,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早饭屯这“皇临”的小山屯的名字似乎已被人们遗忘。而今,号称唯辽宁第一家的龙鼎山庄社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如明珠出土闪亮辉煌。一幢幢高矗的居民楼富丽堂皇,一条条柏油路平坦宽阔,一排排绿树成行,一盏盏一品槐灯通明闪亮。豪华的室内装修,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停车场里排满了进口、国产的小轿车。昔日的早饭屯生产队变成了富裕的龙鼎山庄。随着辽化企业的再次腾飞,宏伟区的工业强区、科技兴区的宏伟蓝图,使区内的民营企业在龙鼎山麓,如笋般的迅猛发展起来,也就地解决了大批的下岗就业人员。许多大本毕业生、研究生都愿意来这里某工作求发展,各地的商贾们也都来此经商做买卖。外市县的姑娘们都争着抢着来这里相对象。有一位从朝阳边远山区远嫁来的小丁与丈夫开了一家建材店,这几年她家富了起来。她绽开春花般的笑颜脆生生的对我说:“俺住在龙鼎山庄,真像住进了天堂,过些日子我妹妹还要嫁过来呢……”

人们的吃、穿、住、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人们的文化、休闲、运动、健身场所也尚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2005年宏伟区委,委托了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曾“皇临”的龙鼎山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并投资八千余万元修建了:龙鼎广场、龙腾广场、龙腾大道、龙腾雕塑、万盛龙鼎、万和钟楼,并以三十吨黄铜铸造了万和钟,还建起了水上公园、沙滩浴场、九曲桥、观景台、亲水平台、氧吧区、植物园、仿古长城等,并在原址修复了早已在战火中焚毁的应真寺。龙鼎山现已成为全国AAAA级旅游风景区,以功能定为:旅游经济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兼顾的城市郊野公园。凭阁远眺尽览宏伟区全景,与辽阳白塔、广佑寺遥相辉应。登临观景台俯瞰辽化厂区,只见管道横空、塔罐林立,火炬高耸。园内林海松涛青翠繁茂,花草满山葱茏,天蓝水清,果园飘香。省知名作家郑德忱先生为万盛鼎、万和钟撰写了铭文:“佑百姓,福寿康宁,万事如意,财运亨通,鼎示宗旨,克己奉公,利民为谋,权为民用……钟声即心声,钟音即福音,万和者,乃万代和平,万物和谐,万家和睦……”今天的龙鼎山已成为辽化人的骄傲,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好场所。现已具备良好形象,已经开始接待各地游客。

先知者曾断言曰:“百里南源必显千年图画,十万烟火尽归此处楼台。”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先知们的预言终于能在今天实现,使“南源烟火,终成丹青”,荒凉沉睡的龙鼎山变成了美丽迷人的龙石风景区,贫穷的早饭屯也变成了富裕的山庄。追溯中华千年,曾几度改朝换代,试问:有谁能改变这里的荒凉与贫穷?有谁能有这样的豪情壮志改天换地?曾临幸龙鼎山的大唐盛世皇帝李世民也好,以辽阳龙兴之地起家发迹的大清皇帝努尔哈赤也好,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的龙山、龙地、龙水岂不汗颜?中国共产党扬起改革开放的风帆,《春天故事》唱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强音,《走进新时代》奏响了中国人民奔向新世纪的铿锵进行曲。三十年的与时俱进,三十年的致力民生,三十年的以人为本,使中国脱贫致富。三十年改革开放所释放的中国力量让世人瞠目、让世界惊叹!中国变富了,中国变强了,而我们全省驰名的龙鼎山庄也必将引来“金凤”起舞——-龙凤呈祥!即兴赋七绝一首:千年早饭穷村落,万古南源荒岭崖。龙鼎山庄名四海,辽东半岛第一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83870/

昔日穷山屯,今日富山庄的评论 (共 6 条)

  • 叶子
  • 远方的梦
  • 芳草依依
  • 水墨年花
    水墨年花 审核通过并说 文笔流畅,叙事清楚。我支持通过。
  • 心语

    心语此文曾登载辽化报,被辽阳广播电台采用。今拿出晾晾,以赞家乡。

    赞(0)回复
  • 石林闲散

    石林闲散好个辽阳龙鼎,好支丹青描笔!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