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次欣赏到老屋的华丽场景

2010-10-11 10:58 作者:巧手联云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第一次欣赏到老屋的华丽场景

(1952年节,7岁半)

也许去年以前我还没有注意或还不懂事,也许去年以前的形势巨变影响人们的心情,而土地改革后的头一年人们又特别高兴,今年春节,我们的老屋中议第面貌焕然一新。

还在入年假的那一天(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土改时分得下片横屋“众仓”(原为烝尝上用来放置公用物品的仓库)的宝华哥,早早就把仓库里堆放的物品一件一件搬出来,放在上厅。众人把各种物品按照相应的位置,该张挂的张挂,该堆叠的堆叠,甚至连饭桌也按照一顶的规矩摆在特定的位置。还有一副锣鼓,也放在两旁角落的八仙桌上。等全部布置完毕,整个中议第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

大门坪,打扫得干干净净,杂物柴火全部转移到其他地方。大门石门框两侧,原有一副家训联:“俭朴勤劳绵世德,诗书礼义振家声。” 门外墙上新增了一副红字对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那是阿棠哥在前几天写的。

进了大门就可以直接看到上、下厅。在上下厅之间,有折叠式镂花红漆镏金木屏风隔开,现在已将屏风翻折在两边,中间成了第二道大门,门上方横梁上有一块黑底镏金匾额,题字为“急公尚义”,屏柱上挂着黑底镏金对联:“述古通今学博而约,轩车驷马德大有容。”(该联嵌入了我们的公太的字“述轩”。)厅两边墙上挂着八幅金字紫红锦幛,左右各四幅,用红漆横杆压着。厅中整齐地摆着四张饭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跨过二门,中间一方石铺天井,两边是小厅式过道。墙上各悬大幅绣像,左为男右为女,似乎是什么神仙,也用红漆横杆压着。绣像两旁有对联,下方有一神桌,神桌前边是饭桌。

从过道登上一级台阶,就是上厅。上厅正面墙上,正中悬挂公太的全身画像。公太是位慈祥的老人,一身清朝官服打扮,端坐在虎皮交椅上。画像顶上是一块御赐“荣封三代”匾额,紫红底色,镏金大字,周围有镏金雕饰,金光闪耀,熠熠生辉。画像两旁是黑底镏金木质对联:“品节祥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外侧还有一副红缎金线绣字对联:“公是胶鬲一流大隐鱼盐恢令绪,人称燕山再见多栽兰桂发奇香。”是依当地(洪山乡抚康村)名人赖秦键的题联墨宝绣成。画像下方是神桌,神桌上有香炉烛台,神桌底下设土神公公神位,面前是八仙桌,供祭祀时摆放祭品,桌前有桌围,红缎绣金麒麟图案。厅口中央也摆一张八仙桌,供敬天神用,也有红布桌围,图案较简单。厅两旁墙上悬挂十幅金字锦幛,左右各五幅,也用红漆横杆压着。锦幛下边各排放四张黑漆金边木交椅,都有椅披椅垫,也是红缎绣金图案。每张椅子之间设有黑漆双层茶几,靠厅口各有一座镂雕红漆镀金面架,供放漱洗用品之用。大厅正中悬挂一盏大号洋灯,玻璃油壶、灯罩,洋瓷扣盘,双股灯芯。日间观看,整个厅堂金壁辉煌;晚间点灯,整个厅堂一片通明红亮。

到了人们祭祀的时候,红烛高照,烟雾缭绕,香气弥漫,加上锣鼓震天,礼炮轰鸣,更使人心动难平,充满想象,联想到祖宗高尚人品和辉煌业绩,心中油然而生对祖宗无限的崇敬。

这样的场景我还是头一回见到。后来据大人们说,那种排场是人们给公太做八十大寿时留下来的,至今已经保存了五六十年了。当时公太不仅子孙满堂,而且宾客如云,上至上杭、长汀,下至潮州、汕头,许多客商大户、官僚贵族、文人学子都是他的朋友。那些锦幛就是祝词和祝寿人名单。这些公众物品,放在众仓里,有专人保管;要求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取用,次年正月十六日收藏;天气晴好时要拿出来晒太阳,仓库因在楼棚上,始终保持干燥,避免虫蛀或腐烂,所以才能几十年保存完好。

【附记:我的公太俞孚薪(1812-1897),一名立传,字述轩,峰市河涧俞氏第十六世祖,捐封中议大夫,曾获朝廷封赠,家中悬挂有“荣封三代”雕龙金字牌匾。“营鹾致富,性好施。凡修路建亭,造桥施渡,创卫生堂,设升平局,地方公益无不首倡。同治四年,藩司王德榜提师过杭,饷需缺乏。孚薪捐银千元。德榜以‘急公尚义’匾奖之。卒年八十六,有子八人,皆纯悫有父风。”(转摘自民国二十七年版《上杭县志》卷三十“义行传”。)成为俞氏族中继乾舍公之后,又一著名人士。(引自《永定峰市俞氏族谱》“人物”。)】

2010-8-22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83788/

第一次欣赏到老屋的华丽场景的评论 (共 4 条)

  • 远方的梦
  • 卿颜、默
  • 芳草依依
  • 水墨年花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