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板青青——芙蓉镇纪行

2013-04-22 08:45 作者:吴言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灯火阑珊处,石板街的拐角处却不甚分明。下了点小,雨后的石板并不湿滑,在八角灯的映照下显得有些青黑。

说是街,其实是狭窄的石板路,宽不过两三米,三人并行还是有些困难的,在江南的小雨时分,要是拿着油纸伞的话,双方都只能侧身而过,但在这淳朴而厚实的石板上,路过的两人淋点小雨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相视一笑的,生怕缘分从你我身上溜走。行走在街道的每一个人,不是商家,或许就是顾客,想来这里无事闲逛的极少吧。

布幡子做的招牌在各家店铺的屋檐前随风摆动着,全不惮这微风细雨,布店、糖号、油号均已打烊,随着台阶上一两级,手可以撑到丈多长的木柜台了。讲究些的老板,会将柜台油的发亮,擦拭的干干净净,柜台下面的木栅栏的商品,小件的都被伙计收进了店子,大件的如油罐子、土炉子、铁锅之类的仍然陈列着,想必偶有手头紧缺的也不会去打这些杂什的主意的。透过窗户木板的缝隙望里望,油灯下,一个带着瓜皮帽和黑框眼镜的账房在拨拉着算盘,清脆的算珠声在青石板上空久久萦绕。

越往前行,巷子越深,青石板也随之一直延伸、辐射。向左,向右,向上,向下,似乎永远没有死角,只不过是宽处可以几人并行,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而每处均有店家,多数的无一例外的透露着灯光的,或明或暗,拨拉着算盘珠子的声音、饮茶笑谈声、家人呓语声均有耳闻。猫呜犬吠的闹声是绝对没有的,各处都是商家,用不着看门的这些畜生,况且店铺的卫生无论是东家还是客官都是很注意的。

光有木板房、石板路未免有些单调,而水声则给这个小镇带来了灵韵。青石板路应该是建在半山腰的,下面是营盘溪,直通酉水。有瀑布的窸窣声给小镇唱着催眠曲,这瀑布应该是细流,落差也不会很大,小镇的财富就是随着酉水而连绵不绝的。有一两处商家还在灯下编织着篾器,大到装粮食的箩筐,再到斗笠、背篓、香包、扇子等生活用品,小到小孩用的竹篾蟋蟀等凡所仅有,无所不有。编织竹器的土家族汉子一脚紧紧踩住竹筐的半成品,一手拿着篾刀,一手紧握筐沿,而嘴里却还含着两根蔑条。旁边的土家姑娘一手挑亮着油灯,另一手抱着孩子哄着入睡,而姑娘的目光,大多是停留在自己的男人的手上。男女主人并不在乎这深到访的客人买点什么,只是说明天来继续光顾他家的店子,然后含笑目送着客人出门。

雨点似乎骤停了,前面又是叮咚的泉水声,继续前行,一口围栏的古井中清水溢了出来,路灯在井中恍惚着。距离古井不远处有山泉从洞里流出,借助昏暗的灯光仔细辨认洞壁上的文字:西汉古井。掬起一捧井水轻轻浇在脸上,顿觉清爽无比,一路的灰尘、辛苦被这清凉的井水冲刷的干干净净。静听叮咚的水声,心灵也随即安定下来,仿佛自己从秦汉而来,又要去到某一个新的归宿。这里的石板经过泉水千年的滋润和勤劳的小镇土家姑娘们无数次棒槌的敲打,一些凸起的地方有点磨平了,它们或许也在诉说这个小镇、这口古井和这些姑娘的二千多年的故事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小镇也和我在第二天同时醒来,拐角处一个背着竹篓的姑娘像是等待着什么,竹篓里装着药材和一些衣服,而手里拿着的分明是一本英汉词典。姑娘侧对着青石板街道的牌楼,只见牌楼上书:半边牌楼半边街,半农半商半柜台,横匾为“王村古街”,这应该是芙蓉镇的真实写照了。

吃过飘满油花和辣子芝麻的米豆腐后,另选一条青石板路沿着营盘溪下行,过土王桥直达一山庄,这里可以俯视芙蓉镇,酉水静静地环抱着小镇,一两只渔舟上的炊烟飘忽着,翠帘碧障静静地悬挂在小镇的石崖上,石崖下的栈道依然是青青的石板铺就。三两行人似乎从远古而来,又到将去之处而去。

文:吴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43195/

.石板青青——芙蓉镇纪行的评论 (共 11 条)

  • 疯狂侠客88
  • 惜缘
  • 婉约
  • 剑客
  • 雪儿
  • 着墨
  • 听雨轩儿
  • 雅兰丽尔
  • 杨科
  • 晓梦芳菲
  • 锐变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