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游梅花山

2013-04-15 16:44 作者:深谷幽兰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三年级时的那次游,学校组织我们游玩了梅花山,记得当时空中飘着濛濛细。时隔二十多年,竟从未再踏足梅花山。记忆中的梅花山只是霏霏霪雨中一团红的、粉的影子,模糊、遥远。

女儿这学期课文中有篇文章叫《春到梅花山》,为了让女儿感受课文的意境,也为了填补自己记忆的空白,上个周日带女儿去了梅花山。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山脚下,抬眼望去,山坡上一树树盛开的梅花在阳光下绚丽得耀眼。白的映着红的、粉的衬着玉的、怒放的掩着含苞的……在这咋暖还寒的日子里,一朵朵、一枝枝梅花用自己蓬勃的生命力给我们捎来春天的讯息。“桃未芬芳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这么妩媚的花竟有这样的豪情!

我和女儿惊叹着、雀跃着一头扎进花海。梅花淡淡的幽香在暖暖的空气中浮动,时不时溢入鼻息,沁得人心醉。可当你擒住一枝花茎使劲去嗅时,却什么也捕捉不到。在若有若无的清香里,我们时而驻足赏梅、时而拍照留念,不知不觉中登上了山顶。

站在博阁中,山风裹着一丝的寒意拂过脸庞、撩起发丝。远处巍峨的紫金山屹立在眼前。初春的紫金山还没从冬的沉寂中醒来,山林间找不到绿意,色调略显灰暗,仿佛一位深沉、庄重的绅士。相形之下,此刻繁花似锦的梅花山则好像一位明眸皓齿、千娇百媚的少女

梅花山曾是三国时孙权的陵寝。东吴政权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因为这位英豪,梅花山被赋予了历史的厚重。博爱阁,这座精致的亭台又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另一位历史伟人身上。他就是孙中山先生。“博大精深中外古今共翘首,爱民救国圣贤尧舜证天心”读着对联,缅怀伟人的同时不禁想到:“博爱”不正是中山先生为梅花山注入的新的灵魂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噙着花香、吟着诗句,踏上归途,来时记忆中那团模糊的影子变得愈发清晰、丰满、凝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38889/

游梅花山的评论 (共 7 条)

  • 雪儿
  • 剑客
  • 浅笔抒写
  • 小人物
  • 严若尘
  • 纤纤柳絮
  • 婉约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