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寒食节和清明节”

2013-04-03 10:45 作者:陈宣章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寒食节和清明节”

陈宣章

明天清明节,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端午、中元、中秋至、除夕)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中国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为什么称为“清明节”?通常引用隋•刘焯《历书》:“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此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第一个15度就是清明节。因为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清明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所以,清明节就十分重要。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为什么呢?其实,谈清明节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清明节流行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春秋战国时,晋献公妃子骊姬为让自己儿子奚齐继位,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弟弟重耳流亡出走。跟随出奔的臣子陆续各奔前程,仅剩少数几个,其中有个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为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对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才想起往事,心中有愧,差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封官,遭介子推数次拒绝。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但是,介子推已背着老母躲进绵山。晋文公令搜山,也没有找到,于是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大火烧了三天三,结果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柳树树洞,洞里有片衣襟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下令: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祠堂,并把放火烧山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备好的冷食的。第二年,晋文公领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已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敬重地走到跟前,珍地掐下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于是,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历书》所说“盖时当气清景明”也确实有疑点,因为妇幼皆知的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雨纷纷”、“欲断魂”并不是“气清景明”。我认为:作为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农民在繁忙的春耕时,唯一的希望是“勤政清明,励精图治”。

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功劳。可是,“官二代”的贪官们早就把人民抛到九霄云外。他们连晋文公都不如。在寒食吃青团,清明上祖坟时,贪官们只想着高官厚禄、万贯家财遗传下去。有人作诗:“清明时节霾重重,亿万百姓欲断魂。借问酒宴何处有,牧童遍指杏花村。”

清明扫墓,原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可是,现今清明扫墓早已异化。

1.许多人在长辈生前不尽心,在长辈逝世后大办丧事。这是做给活人看的。长辈生前。与长辈争房产权;长辈逝世后,烧“纸别墅”、“纸轿车”等等。旧时习俗,给男死者烧红色纸马,喻意是在另一个世界骑高头大马走亨通路,祝福运势好,有官做。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有人竟然给先父烧“纸美女”。至于冥币,面值越来越大,那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也是视为“粪土”,其实是后辈为了“实现”死者活着时无法满足的欲望,既骗了死者,也骗了自己。

2.豪华葬礼:2011年3月5日《钱江晚报》报道:浙江温岭惊现豪华葬礼。9辆加长林肯,16门礼炮,千人鼓乐,8台全方位摄像机拍摄现场。追悼会现场有花圈上千个。并用地毯铺地。如果你拎对香烛去鞠个躬,就能拿到几百元钱“回礼”和两包中华烟。整个葬礼总预算达600万。

中国的少数人托盾大人的福疯狂地“成功”起来。按照现今说法,“成功”就是有权有钱,权钱狼狈为奸。有权有钱就能入“上流社会”,开宝马车、住大别墅、喝人头马、吃山珍海味、包二奶……成为精神贵族。

3.扫墓车队气势磅礴。上海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因公墓化兴盛,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一百余万之多,使清明前后数天省交通十分拥挤。其实,因扫墓车队形成“堵城”并非少数。

2013年4月1日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清明节将成为继去年国庆节、今年春节后第三个实施免费通行的假期。目前,全国20余个省市已出台高速公路免费细则。但是仔细想想,为什么那么多已经到期的高速公路还在收费?不要白不要。

4.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下令,规定以清明节为植树节,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并把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植树节改为植树式,成了政治宣传式。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这样,植树节与清明节就永远分开了。

清明节与植树,本来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而改日期,似乎不以节令气候为主。假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在三伏或三九,难道也改?这也可见中国“人治”之一斑。孙中山先生原来的倡议,被他的后任打得粉碎。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将清明节等同为上坟,把扫墓理解成焚烧祭品、燃放鞭炮。近期以来,全国各地十面霾伏,给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其元凶是PM2.5。实验证明,集中焚烧可燃物、燃放鞭炮产生的PM2.5平均浓度是正常空气浓度的5.4倍,最高值达到66倍。转眼又是一年春草绿的清明时,为确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我们该怎么办?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32863/

闲话“寒食节和清明节”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