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学梦一生情

2013-03-23 21:03 作者:岱青山  | 2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学一生情

文学无用。文学是吃饱了饭才能干的事。文学是寂寞的歌者……这些,对于察右前旗土镇年届70的韩廷义老人来说不算什么,迄今他依然行走在寻梦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离不弃。

因为家境贫困,韩廷义从小不得不呆在家自学,直到15岁时他才开始上小学,一进学校就上了三年级,且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第一名。1958年,他在集宁三中读初二时,赶上了“大跃进”时期,学生们上半天课炼半天钢。所不同的是,韩廷义常常舍弃中午的休息时间不是看小说,就是写民歌,共写了60余首,其中有三首歌颂共产党的民歌在当时的《内蒙古日报》刊发。以此为起点,他的诗歌、通讯相继在《内蒙古青年报》、《内蒙古妇女报》及内蒙古广播电台刊播。在那个年代,他好文学不仅得不到赞许、支持,相反他受到了严厉的批判,称他是“只专不红,搞个人奋斗”,因此校团委给予他警告处分一次。但这并没吓住他,他的文学梦愈挫愈坚。1960年,韩廷义考入集宁师范学校。三年的师范学习生活很艰苦,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连星期日也不闲度。他总是抓住一切课余时间,沉浸在校阅览室、市图书馆看书汲取知识。1962年,韩廷义师范毕业走上了从教之路。这期间,他浏览的书类多而广,创作的兴趣也浓了。在《乌盟报》刊发了人物通讯《新绵衣》、快板书《半堵洪水》、诗歌《小小造林军》,速写《探索路上》,在《内蒙古日报》刊发了诗歌《千言万语唱不尽党的恩情》,在《人民日报》刊发了诗歌《草原牧笛》。1964年,他被乌盟报社评为模范优秀通讯员。所学终有了用武之地,他稍稍宽心。

熟料好景不长,黑色岁月再次来临。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挖肃中,韩廷义被关禁闭三个月,修“五一”大渠两个月,受尽了挫折,他不敢拿书看,不敢动笔写。直至1984年,他参加了由人民文学组织举办、王蒙为校长兼主讲的第一批文学函授学习班,又过了一把文学瘾。此后,韩廷义一直忙于教育事业,脱不开身搞文学。时至今日,每每提起这些,他仍嗟叹不已。

1993年.韩廷义坐修后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装卸货、蹬三轮车、卖水果、修工路、下夜……此处无声胜有声,无意有大意,无形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为他日后的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2000年开始,韩廷义重操旧业,自费购买《小小说选刊》、《散文诗》、《小说界》、《散文》、《人民文学》、《诗刊》等文学杂志及中外名著。同时,拿笔继续“战斗”。“宝剑磨砺锋自出”,他的诗歌、小说创作佳作不断,先后在《察右前旗报》、《黄旗海》、《丰镇文艺》等文学杂志发表作品140首(篇)。其中3万字的中篇小说《半路夫妻》、6万字的中篇小说《不幸鸳鸯》在当地文学杂志发表,引起圈内人士好评。前者反映了原本拥有幸福生活的女青年,不满现状,一心想谋求更好的生活,结果半路出车祸而死。后者描写了嫌贫爱富的父母让女儿嫁给了村支书的儿子,女儿不如意,总想着过去的心上人。后来情投意合的二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出国度蜜月却遇上地震被海水双双吞没。两篇小说留给人太多的惋惜与反思。

谈到小说创作经验,韩廷义说,写中短篇小说离不开社会现实。谋划整体布局很关键。开头简短,直入主题。中间的故事情节多设伏笔,引人入胜。结尾奇崛,给人预想不到的结果,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今上岁数了,没事看看书写作写作,打算出一本小说集”,多少年了,文学还是他追求的理想。据透露,目前他2万字的中篇小说《同床异梦》、4万字的中篇小说《曙光初露》已截稿。中篇小说《十年寒窗》、《后大滩》正在创作当中。韩廷义,以美好文学梦相伴人生路,以一生情感投身文学事业,其精神可嘉,其行为令我们感动,深深祝愿他——人健笔健,小说集早日问世,梦想得以实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26843/

文学梦一生情的评论 (共 20 条)

  • 皓月冰轮
  • 平水晴云
  • 浅笔抒写
  • 乾坤
  • 紫若嫣然
  • 梦天之蓝
  • 那转身后的落寞
  • 明月
  • 今生依梦
  • 八度天空
  • 易水含笑
  • 婉约
  • 孟杨
  • 落寞吴姬
  • 王鹏
  • 雪儿
  • 晓梦芳菲
  • 剑客
  • 听雨轩儿
  • 小凯
    小凯 审核通过并说 支持一下,也希望得到你多多支持啊,没事多来我这逛逛吧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