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送你一幅中国书法(旅俄散记之三十九)

2013-03-12 10:24 作者:hxl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动身去俄罗斯前,我在家写了10幅书法作品,分装在10 个信封里,信封右下角贴上一方印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俄人民永远友好!――送你一幅中国书法”的小纸片。到了俄罗斯,满世界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我抓紧时间拍照、访谈,便将这10封书法悉数交给老伴----放心地把这次“中俄民间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让老伴代劳,全权由她去担当、去完成,老伴机灵,有不错的社交能力,蛮有人缘,少时还读过3 年俄语,会几句“哈拉沙”,而且她也很乐意。

十年如一日,我不敢“遍临百家”,主张只学一家,选定王羲之《圣教序》,每天2小时的临写,从未间断。我以为“能代表中国书法的,非王羲之莫属。”所以,十年下来,自以为学有所得,不说学像了几分,起码是已经有了一副王羲之的“脸面”。去年在美国、前年在日本都送得很顺畅很受欢迎。我相信俄罗斯人也跟日本人、美国人一样对中国书法肯定也会十分喜欢。

中国书法本是世界上一种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每一幅好的中国书法里,每一个汉字的每一个笔划都散发着中国文化的独有魅力。2010年,俄罗斯黑河学院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对俄罗斯居民开设书法课快已经有三年了,俄罗斯朋友怀着对中国汉字艺术的浓厚兴趣,学习中国书法的俄罗斯朋友就络绎不绝。三年来,他们通过中国书法的练习,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学习汉语的兴趣,听说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中国书法好者。

老伴这人善于选择时机,很会办事。那天,在红场无名烈士墓,老伴碰到一位穿中国唐装的俄罗斯姑娘,就上前与她们打招呼,从包里掏出一份书法作品,展开来让她们看。谁知,那俄罗斯姑娘用手指指书法,又指指她的手包,意思是“这卖吗?”,老伴马上叠好了,就递给了她,指着她的手包直摇手,意思是“喜欢,就送你”。刚转身,又跑来一位与前一位穿一式唐装的俄罗斯姑娘,向老伴伸出二只手,比划着,不远处,那位离去的姑娘正向老伴挥动着刚给她的信封,老伴明白了来者的目的,老伴连忙又掏出一封,双手捧给了姑娘,原来,她们是姐妹一对。这样,一人一份,一下子送了2份。后来,在滴血教堂大门口,转眼间就送了5份,原来那是一所艺术学校的师生在上写生课。我们夫妇俩还与他们的老师、学生分别留了影。他们的老师也得到了一份,老师将那信封双手捧在胸前,那模样十分虔诚,令人感动。10份去7,留下的3份,老伴分别给了3位俄罗斯老人,他们也与那位艺术老师一样双手捧着我的书法,欣喜若狂,嘴里叫着“太阳花,太阳花。”我问导游:“太阳花,什么意思?”“太阳花”是俄罗斯国花,就是我们的向日葵,向日葵被俄罗斯人视为“光明象征”,最受他们喜爱,他们是把你的书法当成“太阳花”了!看他们拿着信封一个个如获至宝的样子,我们感慨万千。

请导游当翻译,那位艺术学校的老师跟我做了20多分钟的交流,大谈他的“中国感受”。他说,他是一位曾经到中国参加过“中国国家年”活动的俄罗斯人,他说:“在一些没有到过中国的俄罗斯人的脑海里,中国似乎总是与古老和陈旧相连,中国老百姓整日都在辛苦地劳作,负担很重,愁眉苦脸。但‘中国国家年’让我们这些没有到过中国的俄罗斯人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我们看到了中国现代化的城市,安逸祥和的中国老百姓;看到了中国普老百姓的热情、自信和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他说,俄罗斯“中国国家年”的各项文化活动都将围绕“古老、创新、和谐”的主题思想,通过选派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符合俄罗斯民众审美情趣,兼具民族艺术性和创新型的演出、展览项目和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向广大俄罗斯人民全面介绍了一个古老的中国,一个现代的中国,一个多彩的中国。

他说,他从小就对来自古老中国的东西着迷。他妈妈就是一位汉学家,她会讲汉语、日语和土耳其语。小时候,他每周都去东方艺术博物馆。中国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长大后他考上了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汉学系,跟他一起学习汉语的有两个班,他们都很喜欢中国。之后,他曾经到中国学习汉语。北京留给他的印象很深,这是他见过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除北京外,他还没有去过中国的其他地方,但他想其他地方肯定都会不错,他和他的学生们非常想到中国去,他们向往在这样美丽的地方生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他说,中国文化是五千年文化沉淀的成果,它是五千年经典文明的凝聚,它不但在我的心里存在着,而且紧紧贴在我的心灵。他对中国人的感觉不错,他说,中国人谦虚礼让,尊老爱幼,不管有没有受过教育,他们都那么彬彬有礼。中国人对人一视同仁。中国人热情好客,当你结识了中国朋友之后,中国也就不那么神秘了。 

我知道,就目前而言,对于每一个俄罗斯人来说,中国可不是想来就能来的。首先得持有中国大使馆的签证。此外就是费用问题,从莫斯科到北京的机票需要600美元。最后就是8个半小时的漫长飞行。能来中国都是一次很了不起的经历。很多俄罗斯人都想着到中国来,来体验与欧洲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化和中国风情。

他说他来中国以前,仅仅在莫斯科的中国餐馆吃过几餐中国菜,但去过中国以后,他才知道,莫斯科的中国餐馆水平远远没有中国的好。到了北京,有这么好的机会他是什么都想尝试,包括一些他们还根本不知道的东西。品尝的结果,有些非常可口,也有些则非常糟糕。现在他知道中国最著名的菜是“满汉全席”。在北京他经常吃的是鱼香肉丝。他在中国的俄罗斯朋友们大多喜欢一些辣味浓重的菜,水果中他们特别喜欢荔枝。而他除了这些之外,还很喜欢中国的米饭,现在他还特别喜欢筷子,他现在甚至可以用筷子吃任何东西了。他说,当他把他会使用筷子的事告诉他的一位女友的时候,她惊讶得嘴巴张大成了一个“O”形。他当然知道用筷子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是很难的,可他真的很喜欢这种中国餐具。 

这位艺术老师说,他在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看到过中国杨柳青年画,数量多,品质精,天下无双,他很喜欢。他说,这些年画中,有讲述传说、寓言、神话的,有进行道德教育、针砭时事的,有漫画、桃符、画谜,还有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的年画。这些年画,画面鲜活,人物繁多,细节充盈,色彩华美,往往画上还有数百字的题跋……据说,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真,而且全是孤本,其价值无可估量。画上那数百字的题跋,都是最好的中国书法。

最后,这位俄罗斯艺术老师挥挥他手中的信封,对我说:“我更爱中国书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18373/

送你一幅中国书法(旅俄散记之三十九)的评论 (共 13 条)

  • 王鹏
  • 听雨轩儿
  • 今生依梦
  • 八度天空
  • 戈比
  • 着墨
  • 孟杨
  • 少华山
  • 静静的雪在燃烧
  • 剑客
  • 婉约
  • 萧萧
    萧萧 审核通过并说 在近几年中俄互办“语言年”“旅游年”“文化年”让中俄人民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两国人民的友谊也逐渐加强。
  • 兰子君
    兰子君 审核通过并说 行云流水,中国书法讲究刚柔并济,更可以体现出做人的道理。现在更作为中国与外国友好交往的桥梁。愿中国书法走的更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