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的歌者
“我不要贞节牌坊
我只要门环叩响的刹那
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这是从黄伟兴老师的诗歌《怦然心动》中摘录出的几句。
记得临潼教育论坛中“舞文弄墨”版块建立不久,,黄伟兴老师的一组诗歌《怦然心动》、《秦俑》、《有思想的蛇》、《太白旗树》等,一下子把我的注意力拽了过去。特别是这首这是黄伟兴老师在游韩城党家村古民居时写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怦然心动》,以独特的视觉、凝重的笔调,深刻的忧思,独辟蹊径,在一辆纺车中,浓缩了作者对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沉重叹息与深切同情。含蓄深沉,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以上几句,更让我久久涵咏。
我真有些孤陋寡闻,仅仅从论坛注册中知道,黄伟兴老师是校长论坛注册用户,可具体在哪里工作,我还茫然无知,我有一种冲动,希望在品味丰盛美味的佳肴时,能见见烹饪这道佳肴的厨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后来从姚文辉老师的散文《我眼中的黄伟兴老师》中,我对黄伟兴老师有了初步的印象,知道了黄伟兴老师平凡而又丰富的阅历,可越是这样,我越想见见黄伟兴老师。
去年年底,区教育局在新疗召开教师论坛版主会议。在这个会上,我有幸见到了黄伟兴老师:一口地道的临潼东部方言,架着一副近视眼镜,瘦削的脸上,永远挂着微笑,衣着随意朴素。他的一切给人以临潼人特有的质朴率真、和蔼亲切的感觉;而那不经意的一瞥,又给人以深邃穿透力。
在这次会上,我荣幸地得到了黄伟兴老师赠送的自己创作的散文集《怦然心动》,听到了黄伟兴老师对论坛几位作者的点评。特别是黄老师对自己文章的评价,真实一语中的,让我深表感激。我翻看着黄老师赠给我的散文集,渐渐地将自己对黄伟兴老师零的认识,汇集成一个面:一个朴素而不失深邃,憨厚质朴而不失深刻执著的老师。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读到了论坛上黄伟兴老师高质量的作品,包括他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三大文体。
从《怦然心动》、《秦俑》、《有思想的蛇》、《如果》等诗歌中,我领略到了黄伟兴老师诗歌的魅力。黄老师的诗歌取材大气,从韩城民俗村、秦始皇兵马俑、古老的圣经传说、厚重的陕西秦腔到让人牵肠挂肚的汶川灾区。无不是宏大的题材。一般讲,大气的素材难以写好,特别是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较之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多受到手法、篇幅、表现方法等诸多方面外在条件的限制,加上重多的骚人墨客在这些题材上,都留下了深深浅浅的沉重的叹息或高亢的讴歌,要用诗歌这种形式来表现这些题材,很难出彩。可睿智的黄伟兴老师却以敏锐的触觉,从一辆纺车、一件陶俑沉重的表情、一声纯朴的秦腔等细节着手,抑扬手法,挖出一段不引人注目的思索,引人深思。抒情含蓄而不做作,语言凝炼而不失活泼气息。
黄伟兴老师的散文,是他创作道路上另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黄老师的散文,与诗歌的大背景取材迥乎不同,黄老师的散文,大都取材家长里短,生活细节,有对人间质朴原始感情的热情讴歌的《呼唤》、《月亮在窗外》、《我敬爱的先生们》等,又对岁月的打捞把玩,如《自留地》《关于读书的记忆》,还有刚刚提到的《月亮在窗外》等,有对平朴生活熔铸的的深厚感情,如那感人的《雪儿、点点》《永不养猫》,有对陕西文化的深刻思索,如《黄昏听秦腔》、《大气的陕西》等等,这些作品大都从临潼平凡的生活细节开笔,在抒情议论中,荡出作者深沉的感情。黄老师在散文创作中,善于将叙事抒情化,如用抒情的笔调,写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呼唤九十多岁的老娘吃饭的平凡故事的《呼唤》;善于将故事情节散文化,如用优美朴素的语句,干净洗炼的笔触,抒写童年生活的《童趣》;善于将议论抒情化,这一点在黄老师所有散文作品中都能找到印证。黄老师的散文,善于将情、事、理融为一体,表达自己对临潼淳朴民风的质朴而厚重的民间文化的深深的眷恋和无限的爱意。
可能受论坛版面、时间的限制,能展现黄伟兴老师小说创作成就的一些优秀作品,主要在他的小说散文集《怦然心动》中。黄老师在论坛发表的小说不多,不过,仅有的几篇,就可以看出小说创作的一些风格。
黄伟兴老师的小说有两大特点。一是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黄老师的小说中不论叙述语言还是故事中人物语言,都有着浓郁的关中特色,不,说得更准确一些,是临潼东部特色。在陕西作家中,能将方言用到如此纯熟的艺术程度的作家中,令我佩服的不多,黄伟兴老师就是其中之一。黄老师将临潼方言用得非常醇美,如:“扎挣格咋都过去了”中“扎挣格“一词,就是“努力一下,坚持一下”的意思,可你将每一个语素分别解释,你会为临潼大气而文雅的方言而惊讶。阅读黄老师的小说,你应该用纯正的临潼东部方言来读,至少得用关中方言来读,才能读出她独到的魅力。其作品中的人物,也是临潼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在他的小说《年关将志》和《拉氨水》中,我们认识了那个质朴而又狡黠、乐观而又愚昧的绪儿和他的儿子大庆、小庆,在那个并不遥远的红色风暴年横扫中国大地的年月里,他们对土地的深沉的爱,对美好生活,或者残酷一点说,对生存的执著与渴望是那么令人感动。一头牛死了,好像大祸从天而降,搅乱了平静而贫穷的生活,人们胡乱猜疑,排解内心的痛苦。为了能让儿子大庆吃上一顿葫芦头泡馍,,宁可不让孩子上学校。这样凄美的故事,正是临潼那个年代百姓生活的真实缩影。
黄伟兴老师的小说第二个特色是多取材于苦难岁月,表现自己对父老乡亲这样小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那不堪回首的岁月,经过作者精心打磨、雕刻,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作品中人物的悲苦的命运,被痛苦折磨得麻木的绪儿,还有那个有思想的孤独者西平等,他们的悲惨命运,无不留下了作者沉重的叹息和无言的呐喊。
当然,黄伟兴老师的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淡化故事情节。我们读他的小说,简直像在细细的品味一幅临潼风俗画。这种手法,既是对传统手法的挑战,也是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挑战,这样的作品,会推开一些看热闹的读者。
黄伟兴老师今天是教育局一名公务员,必然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管理上了,这势必对文学创作形成不小的冲击,加之长期写一些公文类文章,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可黄伟兴老师依然保持内心一块宁静的土地,在这块田地里笔耕不辍,才艺不减,而且在不断超越自我。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黄老师在小说散文集《怦然心动》中发表的小说《虚构的女娲》和《月亮夜,明晃晃》,以及新近发表的诗歌、散文等,就能充分地感受到。
我有时在想,黄伟兴老师的激情来自哪里?是什么力量让黄老师对临潼的山水人情,庆祝那么多的神情?可读了他在“教师论坛”的文章以及他的散文集,我突然有一种意识,那是源于他对临潼这块热土深沉的爱,临潼厚重的文化孕育了黄伟兴老师这样临潼的才子,而黄老师的作品,又在深化丰富着临潼的地域文化。我忽然想到著名诗人艾青的有名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或许是对黄伟兴老师的行为作最精炼的解释吧。
临潼,歌者的临潼;歌者,临潼的歌者!
今天,有感于黄伟兴老师在文学上面的成就,“舞文弄墨”版块要给黄伟兴老师出一部诗文集,编委嘱托我来写一篇序言。我将自己对黄伟兴老师的粗浅认识谈了出来,奉献给各位读者。如果我的这篇序言能成为各位读者阅读黄伟兴老师作品的一个肤浅的注释,那我就深感荣幸。其实,我做这篇序言,还有一个自私的企图:能将自己的名字和文章,编入黄老师诗文集中,借着黄老师的作品的魅力,提高自己,那才是我莫大的荣幸。
2009年3月26日于临潼中学语文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