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好教师”断想

2010-07-31 16:05 作者:王根生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们评价教师,往往会说,某某教师讲得很清,教得很好;某某教师讲得不清,教的不好。言外之意,讲得清,就是教的好,这”讲得清”俨然成了好教师的代名词。

关于教师的职责,唐代文学家韩愈早就有一个精辟的概括:“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前人系统化,理论化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既然只是传授,那就只需要教师先于学生理解弄通,然后寻找较好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这就是传统的好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说的时髦一点,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者。既然这样,那么“讲得清”,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唯有“讲得清”,才能可能让学生理解了前人的经验,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现在,汲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扩大,学生可以从课堂以外的众多渠道学习知识,人们又觉得教师应该在给学生一瓢水时,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意为,教师必须知识渊博,“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可问题是,教师毕竟不是电脑,不是百科全书,你对知识的贮存量和电脑相比,永远少得可怜。你对知识的捕捉速度,可能永远也赶不上知识更替的速度。再说了,知识更迭速度如此神速,纵然你有一桶水,如果是一桶陈水,再多也无用,如果一意孤行要将这些水用于学生,那不是喝坏了肚子。当一个合格的教师太难了。

前几年听到一种说法:教师算不算知识分子还有待商榷,因为教师的工作是重复前人的知识,没有自己的创造。这一看法确有其外行之见(它否定了教育过程的创造性),它反映了有些人对教师工作的一种偏见。现代社会,要求教师不仅教学生掌握前人创造的知识经验,而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将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要求学生达到的,教师不达到行吗?一个教师的工作如果照本宣科,仅仅强调自己如何表演,怎么能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呢?一个教师对任何一个问题,拿不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一味迎合权威,惧怕权威,图解权威,牵强附会,又怎么能闯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呢?

我不否认教师对知识传输过程的潜心研究,但如果就此认为教师的科研,仅仅就是在教学法方面多探究,而不必就知识本身质疑,这又是一种偏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作家刘新武进军红学领域,让人们看到了《红楼》并非红学专家的专利,任何人都有权涉猎红学。那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也必然尤其必要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教师工作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演讲性,纵然你教给学生的知识何等重要,但不考虑讲得出神入化,就吸引不了学生,同样不会赢得学生的认可。教师站在讲坛上,还得考虑讲课激情四溢,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但不管怎样,讲授内容总是最重要的。孔子说:“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教学同样如此,形式大于内容,课则显得华而不实,内容大于形式,课则显则死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是一节优秀的课。所以,课要讲清,这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从业素质,但如果将它夸张化,将讲课的激情,变成演员表演;或者一味地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的知识,而轻视扎扎实实的能力培养,依然不是一名好教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新时代的好教师,不仅应该有渊博的知识,还得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的探究和专业本身的探讨;不仅要求上课讲的清,还要求你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不仅要求你懂,更要让你的学生也懂;不仅要求你的课堂征服学生,更要求你不断地充电。

教师越来越难当了;不过教师的工作,却越来越有意思了。

2005年10月12日于临潼愚公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60954/

“好教师”断想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