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乡情之二——张记
奶奶说,十年学成个秀才,十年学不成个生意人。奶奶总喜欢拿河东张记家做生意的事情讲给我听,说可不是是个人儿就会做生意,说人家张记家才是天生的做生意的料儿。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迤逦而过,把古镇划分为东西两半。一座古朴典雅的七孔红石桥连接着东西两寨。东桥头儿南侧是一片开阔的河滩,也是小镇多少年来唯一一座繁华的的集市。这集市辐射周围几十个村庄,张记早餐便是这集市中的多年来名吃。
奶奶说,张记的爷爷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慈目善眉,满面红光,经常是哼着小曲,乐呵呵的笑,一副大肚能容与世无争的弥勒佛的面相,人称东寨弥勒。也许得益于张家优秀的基因遗传,张家的后生们的长相个个都是活脱脱的弥勒转世。
奶奶说,几十年前,张记的爷爷就在这古镇上卖包子、油条、胡辣汤的。人家不光为人和善,热情大方,而且他们家做的饭菜味道出奇的好,量也足。餐桌、餐具,连抹布都洗刷得一尘不染。张记爷爷给顾客称油条的的神态总是欢快的,总在哼着小曲,弥勒佛一样的对你笑。而且无论给谁称油条,秤头儿总是高高上扬的,让光临的每一个顾客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是实实在在的占了便宜。。。。。。
奶奶说,张记家做饮食业生意是祖传的。工艺、作料、连老汤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奶奶说,早些年有人说张记家的面食里掺的有大烟壳,让人吃了上瘾——吃了还想吃,盼了还在盼,感觉跟着了迷一样,可连他家里雇佣的亲戚帮工到底都没见过大烟壳的影子。据说,张记的曾祖父就在古镇七孔桥南边的河坡上卖油条、豆沫儿,胡辣汤,生意做了几十年长盛不衰。每逢古镇有集、庙会,张家的摊位前就挤满了食客,熙熙攘攘的排队,不等张记家的早餐卖完,同行们基本没生意。为此很招同行们的嫉妒。
奶奶说几十年了,她忘不了张记父亲卖油条的一件事情,让她对张记父亲另眼看待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是奶奶亲眼看到的。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深冬的早晨。奶奶在镇上赶完集,在张记父亲的早餐摊儿吃饭。奶奶说那天她算领教张家生意的兴隆,人多得坐站的地方都没有。食客中有人盯着秤星看斤两的,有的大大咧咧付了钱,就埋头吃饭的,有连秤星都不认识的也要装模作样地要看个明白的。一个年轻人过来了,落座,要一斤油条,一碗胡辣汤。张记父亲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给年轻人盛了汤,再称油条。同样是弥勒佛一样的笑着,同样是哼着小曲,秤向上高高翘起,油条麻利的倒入筐子,彬彬有礼的端给年轻人。可是那年轻人并不动筷,而是把目光盯着那筐,似乎感觉到分量的不足。他竟然慢慢的站起身,端着筐子折了回来。张记父亲依然和蔼可亲,笑脸相迎——大侄子,你是要一斤的,这是八两,先吃着。还欠你2两呢。别急,马上出锅,出锅就先给你。。。。。。这么冷的天,大叔是让你先吃着喝着暖和暖和身子。。。。
张记父亲依然是一边说着,一边哼着小曲,依然是弥勒佛一样的笑着。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奶奶说是她亲眼看到。张记的父亲就是看着那个年轻人将要回来的时候,说是迟,那是快,把案子上的油条眨眼间倒回到了油锅。然后。。。。。年轻人欲言又止了。
奶奶说,有一件事是听来的,不知道真假,也无法考证了。说是张记媳妇在卖胡辣汤,不小心竟然把一块破抹布掉进了装满胡辣汤的陶瓮里。如果当即捞出来,抹布饱蘸胡辣汤的淋漓样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会让人很是难堪,同时也会让很多正在狼吞虎咽的食客们倒了胃口。再说,消息传出去,也会坏了张家的名声。可是如果倒掉,也真够可惜的——还有大半瓮的胡辣汤呀。正在媳妇不知所措的时候,张记拿起勺子立刻把抹布推入了桶底,依然弥勒佛一样的笑着,哼着小曲,在盛饭,在称油条。。。。。。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张家就不再卖油条、豆沫儿、胡辣汤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改行专卖羊肉汤了。那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经去品尝过一次的,的确很是够味的,提起来就足以让人馋涎欲滴的。就是在那天,我看到了很是热闹的一幕——炎炎烈日下,张记的羊肉汤门店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我好奇的钻进人群想一探究竟。终于知道了事情是原委——一个50多岁的汗流浃背的汉子和张记媳妇在争吵着付钱与没付钱的事情。那中年汉子说,他一进来,就先报一碗羊肉汤,同时把一张很新的5元钞票交给了张记媳妇。张记媳妇接了钱,随手把钱放进了抽屉。张记媳妇说,从他进来到现在从没有收到他一分钱。于是,两个人赌咒,再赌咒。。。。。。只是张记不在家,儿子也劝不住妈妈,汉子硬要要端刚出锅的羊肉汤,媳妇解决不让。一任炉子上一锅开水,热气腾腾的在翻滚着,一如张记媳妇的心。生意也无法再做,彼此陷入了僵局。。。。。
一会儿,张记骑着一辆自行车,哼着小曲回来了。看到门前围了那么多人,很是吃惊的。可他立刻就不温不怒了,依然弥勒佛一样的笑,很是仔细的听媳妇说,然后再听那汉子说,最后,竟哈哈大笑起来——这钱是给我了!饭,端走吃!
我不禁一愣,张记根本就不在家的,怎么能。。。。。。
一切都趋于平静了。张记乐呵呵地对媳妇说,快做饭,咱这就耽误这个老兄的宝贵时间了,人家忙着呢。片刻,人慢慢退去了。很多人都满脸疑惑的在议论着刚才的一幕。
一切又归于平静。张记笑着掏出一支香烟,递给那汉子说,今儿这一顿饭算我老弟请客,改天我去你家吃饭。。。。。皆大欢喜,那汉子竟咧着嘴笑了。。。。让我依然在纳闷的。
张家把饮食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财源滚滚,张记给孩子买了小楼,小车,娶回了如花似玉的儿媳妇。。。。。。
不知道为什么,结婚一年多时间的张家儿媳妇却离家出走了。为财产分割的事情多次对簿公堂,张家人已经身心交瘁。小镇人也知道了很多多年来张家鲜为人知的秘密,关于那秤,那大烟壳,关于那回锅油条,那关于抹布。。。。。。
张记像散了架似的躺在病床上,不知道在埋怨自己,还是在埋怨儿子,他真的不知道这生意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做。。。。。。暮然一瞥,他竟看到了墙壁上的两幅照片,那是多年前爷爷和父亲的遗照。张记的脸上竟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仿佛炼狱里的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