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社员——挑起家庭重担(回忆之八)

2013-03-07 21:10 作者:神龙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当社员——挑起家庭重担(回忆之八)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无奈地辍学回家后,姐姐户口开到婆家,家里剩下年迈的母亲和我。家庭的重担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我的肩上。

那个年代,农村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一个村数个生产队,集体农田,集体劳作,生产的粮食按人头和所挣工分分给每家每户。生产队一般设队长、会计、保管、记工员等职,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劳动作息时间是统一的。当时正值“文革”时期,在“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口号下,社员们“一天干三晌,晚上再加班”。

“分,分,社员的命根”,这是当年农村人的口头禅。我们村分3个生产队,我家是第三队。我们队劳动价值最好的年份是一个工(10分)5毛钱,平常年份就是3毛钱上下,最差的一年只有1毛8分钱。1队和二队都比我们队工值高。当时村里有句顺口溜“好一队,强二队,最不沾的是三队”。生产队的粮食,70%为基本口粮,由全队人口平分,30%为工分粮,由全队总工分平分。这就是说,要想多分粮和钱,必须多挣分。

刚刚走出校门,又不到20岁,开始生产队给我定的“底分”是8分。尽管有些农活儿与10分劳力一样干,比如锄地、担粪、担水点种、看水浇地等,但也只能按“底分”记工。这就叫同工不同酬。

糊涂人看热闹,聪明人看门道。虽然都是在干活,劳动强度却不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拼命干了两三个月后,渐渐发现了诀窍。农活也是分等级的,有的很脏很累;有的可以偷懒,别人看不出来;还有的很轻松、省劲。干什么活儿全由队长一张嘴。“得罪队长干重活,得罪会计笔尖戳,得罪保管挨秤砣。”这一顺口流道破了生产队干部的权力。这些人时刻掌握着社员的切身利益,是万万不可得罪的,队长有时在村上骂骂咧咧的,社员抱定“民不与官斗”的古训,谁也不敢哼一声。

既明之,则行之。知道挣工分的重要,又看透了人际关系的故巧,抱定了千方百计多挣工分的注意。于是顺水行舟。听从队长指挥,派什么活儿,不顶嘴,尽力干好,工休时间,发挥所学之长,主动给大家读报,给队长留个好印象;计量活儿多干,如往牲口圈割草按斤计分,磓地按亩计分等,轮到干此类活儿,我就不休息拼命多挣一点儿分;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多造粪,多挣分。

功夫酬谢有心人。队长见我干活儿卖力,不耍滑,靠得住,一些轻闲活儿或单人干的活儿派我去干,这样体力上既可轻闲一些,又不少记分,同时下工时还可捎带些柴草。苦干加巧干,几个月下来,从记工本上看,我这个8分劳力,比10分劳力挣得分差不了多少。

生产队年终决算,我家由欠款户变为长款户,分到了30多块钱,再不用借钱交生产队。节到了,我大胆向母亲提出,除夕晚不再吃黑面饺子,全吃白面的,母亲高兴地同意了。母子二人高高兴兴地过了个好年。

第二年生产队调整“底分”,我由8分升为9分。底分高了,自己又不缺晌,加上秋天到黄壁庄水库劳动,每天按10分记工。这一年下来,年终决算我家分红比上年又多了几十块。当我把钱交给母亲时,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地笑容,高兴地说;“小子,没白养活你,我放心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9123/

当社员——挑起家庭重担(回忆之八)的评论 (共 8 条)

  • 今生依梦
  • 着墨
  • 雪儿
  • 剑客
  • 那转身后的落寞
  • 静静的雪在燃烧
  • 婉约
  • 孟杨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