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灯

2013-02-25 11:27 作者:千铁具  | 4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东风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圆月升起,元宵节的灯又亮了,烟火在天空争开美丽的花儿。此时,我不禁想起了儿时在乡下过元宵节的情景。

正月里刮风,红火的大年刚刚过完,元宵节紧跟着又到了。一到正月十四,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元宵节的食品。那时乡下还没有汤圆,过元宵节自然还是吃饺子。饺子的形状有月牙形和圆月形两种,但都要捏成锯齿形的花边。母亲说是元宝,我看却更像是放着光芒的月亮。煮饺子时锅里同时放上粉丝,叫做“金丝缠元宝”。元宵节蒸的面点最有趣,记忆中有布袋、枣花糕、喜鹊、刺猬、盘成一盘的长虫等,动物们的嘴里一律都衔着红枣儿。喜气盈门,喜鹊理应放在门楣两侧。刺猬是富虫,自然要埋在粮囤里。盘成盘的长虫是小龙,必须供在祖先和灶王爷的神位前。元宵节吃布袋、刺猬、和盘成盘的长虫。喜鹊正月十九“天仓节”才能吃。至于吃枣花糕,就只有等到二月二了。

元宵节,灯是当然的主角。那是乡下的灯盏,不像现在多姿多彩,用材也很简陋。灯盏的质地,好的是陶制的,但更多的是用白萝卜、胡萝卜、蔓菁等制作的。其制作的方法是用白萝卜等雕刻成灯盏形,灌上油,以棉捻为灯芯。先人要观灯,他们的的茔地和神位前要亮灯;灶王爷是一家之主,他的面前要放灯;门有门神,两侧的门墩上要放灯;水井里有龙王,井台上要放灯;圈有圈神,圈里要放灯;槽头马王爷三只眼,槽头也要放灯。总之,凡是关乎吉凶祸福的各路神灵都必须给他们放灯。最具风情的是送子奶奶的小庙。送子奶奶慈祥安坐,面前灯烛闪耀,一排排项系红巾的泥娃娃整齐摆放。好事的人会偷上泥娃娃送到新媳妇家里。此时,婆婆笑脸相迎,新媳妇面飞桃花,小心翼翼的把娃娃放入被窝。其后,如愿得子,须邀请送娃娃的人喝喜酒,以表谢忱。当然,得子人家更不能忘了来年正月十四奉还送子奶奶一倍数量的泥娃娃。元宵节的月亮分为圆、分外亮,但星星却格外稀疏,因为他们都落在大地上了。

元宵节最大的特点是一个“闹”字。天空一轮明月,地上秧歌欢扭,高跷跳跃,旱船低昂,小车诙谐,唢呐响亮,笙箫杂奏。秋千架上,姑娘小伙,各显其能,比谁玩的花样多,赛谁荡得最高。老人小孩和胆小的人,坐在两棵树间的秋千索上“悠百病”。荡荡悠悠,百病消失。元宵夜,还有烧“旺火”的习俗。篝火熊熊,欢笑满街。偶逢下,不要紧。“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六雪打灯”,难得的良辰吉兆。雪花飞舞,大地银白,灯火璀璨,最具情调。元宵,欢腾的节日!

多年来,我也曾多次领略都市大型灯会的辉煌壮丽,瞠目于机械灯、冰灯的奇幻,赞叹秦淮河畔夫子庙花灯的五彩缤纷,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都化作了一片模糊湖的光晕。此时,童年故乡元宵节简朴的灯火,在我心里却依然是那样的明亮、温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3732/

心灯的评论 (共 4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