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景清
但正宁确实在历史上出过许多有名有姓的人物,死于大明永乐年间的景清就是一个响当当的角儿。
景清在大明洪武二十七年以榜眼及第,那可是全国会试的第二名呀,文采章法自是了得。民间传说景清在学童时代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过目成诵,被世人视为神童。古时的学堂建在城隍庙,更为神奇的是景清当值日生时觉得城隍神像在庙堂里碍事,就对神像说:“你们站在这里碍事,出去站在院子,等我打扫完了庙堂再回来!” 估计是正宁小县城的城隍爷官阶卑微,泥塑的神像听了,赶快战战兢兢地挪到院子。谁知孩童毕竟是孩童,打扫完卫生忘了告知神像回屋,竟跑到泗郎河边玩儿去了。后来教书先生发现神像竟站在院子,一查,责任在景清身上。景清一急,向神像呵斥道:“还不回屋去,等着受罚呀!”神像赶紧又自己挪回屋里。看来官当小了还真不是个好受的事。
但眼前的情势可把个穷乡僻壤的教书先生惊得目瞪口呆,连说:“文曲星下凡了,文曲星下凡了!”从此对景清另眼看待。
这位文曲星从洪武朝做官做到永乐朝,中间还有一个建文皇帝,应该是三朝元老,官至左都御史,真是不小的官了。可文人出身的景清终脱不掉文人的愚忠与固执,在永乐大帝坐上皇位,给予高度信任的情况下,却以圣祖遗命为主旨,誓为建文皇帝报仇,欲刺杀永乐皇帝,还未动手就被拿下。封建时代弑君之罪,那是要诛连九族的,结果自己落了个以“磔”刑处死,就是大卸八块,还祸及九族八姓与他有关的人达数百人,一一处死,连景清幼年生活的辛庄里寨子村也被夷为平地。到了明宣宗即位,开始为那些殉难于大明朝“靖难”争斗的臣子平反,朝廷谥景清“忠烈”,在故地正宁建祠堂供后人凭吊。
本来皇帝家的事外臣是可以三缄其口的,更犯不上拼命,但景清做了,且为此献出了生命,自有他的理想。后人为了凭吊这位先士,写了不少诗,编了不少神话故事,明清小说《儒林外史》里也把景祠作为烘托时代背景的描述,反映出民间文化中封建正统思想的浓厚意味。
当踏上辛庄里寨子村时,看到了遗迹上留有景公讲书台和景爷窑,那都是后世人的做作,黄土高原上我生活了22年,窑洞断不会存在七八百年的,况且黄土高原也属地震多发带,大明朝的故宫不知返修了多少次了,景爷生活过的土质窑洞还能存留到今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怀疑归怀疑,凭吊故乡志士的心还是很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