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逐梦威尼斯

2013-02-20 10:07 作者:叶愚夫  | 2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朱自清老先生写过一篇游记《威尼斯》,那是他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去那里以后有感而发的。老先生的文笔清新流畅,娓娓道来,读后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不禁产生一种不可抑止的渴望,一种心底愉悦的向往,一种放飞追逐的想。

去年5月参加省局组织的税收考察团去欧洲,有幸顺道去威尼斯,体验了一下老先生的感受,按现在时髦的流行语说,“我幸福!”

我们是5月13日在佛罗伦萨参观但丁故居,游览“老桥”后前往威尼斯的,已经是下午了。坐在去威尼斯的船上,心里还在回忆着但丁和他初恋情人的故事。“老桥”是他们经常相聚的地方,两人情意颇深。可惜的是恋人不幸早逝,但丁终身难忘这段情缘。由于但丁的坚持,这个恋人后来也得到了但丁家族的一致认可。

“快看呀,威尼斯水城就在前面了!”同事一声惊呼,打断了我的思绪。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座活生生的“海市蜃楼”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升了起来。慢慢的,越来越近地浮现在眼前。海面上海浪滔天,海鸥腾飞,使人心旷神怡,游兴愈浓。

我不禁想起了王维的诗《汉江临泛》,那是描写我的老家襄阳的。其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的词句,不就是眼前的这种景观吗?正当人们极目远望威尼斯小岛时,风起浪涌使我们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水城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随着来往巨轮掀起的风浪,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这个王维大诗人的诗放在此时欣赏,真是绝伦无比!

其实,威尼斯就是一座十分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一个完全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那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起来的。所以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这样的房子,也不用担心水下的木头烂了。它不会烂的,而且会越变越硬,愈久弥坚。听说考古者挖掘马可波罗在岛上的故居,挖出的木头坚硬如铁,出水后见了氧才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是意大利威尼斯省的首府。常住人口不到6万,城市面积7。8平方公里,是个很小的城市。威尼斯的风情是离不开水的,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难怪一位艺术家说过:威尼斯是个除了做梦,什么都不可能做的地方。

离岸边越来越近了,岸上的景物历历在目。白黄相间的楼房,大多有三四层楼高,颜色鲜亮,给人于欢愉明快的感觉;富丽堂皇的教堂古楼,尖削的楼顶铺着粉红色的瓦片,顶上还有一个红球;圆形的、四边形或者六边形的楼顶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精细的图案,兼有东方和西方的建筑特点,顶上的琉璃瓦反射出耀眼的光,果然气度不凡。墨绿的树林,点缀在水城的路边,房边,岸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接待我们的是一个中国妇女,大约三十多岁。操着一口福建口音的普通话。见到我们,她表现得很热情,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来。

“圣·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们造型的优美、和谐,石雕的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圣·马可教堂是为纪念耶酥十二圣徒和收藏战利品而建,始建于公元9世纪,完工于1094年。其后遭遇大火,历经修复成现今的规模,非常漂亮。”

看到这个普通的妇女,讲着蹩口的普通话,给我们做导游,我很猎奇,趁着转移到另一个参观点的空隙,我问她是怎么来到这个地方的?她的回答很随和,但我听了很吃惊。

“我是跟着村里人来的呀!”仔细一打听,原来她是温州人,地地道道的乡下农民。村里有人出去打工,发了财,需要人手,就把家里人、亲戚朋友喊去帮忙。这些人发了财,就把乡里乡亲的人喊去帮忙。毕竟是一个村里的,知根知底!所以她就来到了这异国他乡。

“你是怎么学会英语的呀?”“这还不容易!跟着、跟着,就慢慢地懂了,慢慢地会说了。”我是学外语的,学了好几年,还不敢和外国人交谈。人家这不,很快就会了。看来,国内的教育方式确有商榷之处。

“你在这里能挣多少钱呀?”这是一个不易公开谈论的话题,我是想了又想,才问出口的。谁知,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一年就二十多万吧。”这回是我的嘴巴张不回去了。

来到圣·马可广场,东侧是圣·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钟楼,西侧是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广场有数以万计的鸽子及演奏乐队,时不时还有戴着奇异面具的小丑经过。广场边的码头称为小广场,这里竖立两根高大的圆柱,一个圆柱上的雕塑是威尼斯城徽飞狮,另一个圆柱上的装饰是拜占庭时期的保护神狄奥多尔。还有一些饰金青铜马匹的雕像,使我感到了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情调。大部分壁画都是描述创世的神话。

这时,我感到内急,想找到卫生间方便。路人给我指一方向,就在广场的西侧不远处。进门就遇到一个中国老头在那里收费。“多少钱?”“一欧元。”交了钱,入得门内,一股臊气冲鼻而来,让我险些窒息。这里还有这么差劲儿的厕所呀?解决完问题,我急忙出来。问“温州女”,她笑了:“他也是我们村里的呀。”看我有点窘迫,她接着说道:“别看他哟,他一年比我还挣得多呢。”我在心里一算账,可不,由于害怕污染环境,小岛也接待不起,威尼斯政府每天只允许上岛人数控制在二万人以内。这些人基本上都要来圣·马可广场参观。内急的人只算1%,就是二百人。一天二百欧元,就是人民币二千元啊!除去电费、水费、设施费、管理费等,至少一天能挣一千多元。“那他为什么不好好做这件事呀?”我指的是卫生条件。“您别和他计较了,他就农村一老头,素质摆在那。他认为他这样做,已经比他家里卫生好多了呢。”我只好苦笑着点了点头。

东侧的马可大教堂前方的壁雕非常精美,圣马可教堂中央拱门的门楣上,有一组十三世纪的浅浮雕作品,表现的是威尼斯人每个月的劳作,如采摘葡萄、酿制美酒等。拱门之上是四匹饰金青铜驷马的塑像。这四匹青铜马非常有名。

西侧的总督府是共和国时代总督的住宅、办公室及法院的所在地,是当时政治的中枢机构。府邸内有拱廊相连的哥特式回廊,宫殿中通往二楼的黄金梯,建于16世纪,是总督府的正式入口。2、3楼的各厅房内装饰着威尼斯派绘画,洋溢着豪华与尊贵。4座门厅的顶棚壁画、会客厅的壁画以及排列着历代总督肖像的大会议厅都是游览的重点。大家都在不停地拍照、合影留念。

离开总督府,前面就是叹息桥了。

叹息桥是一座拱廊桥,架设在总督宫和监狱之间的小河上,享有盛誉。它建于1600年,因死囚被押赴刑场时经过这里,常常会发出叹息声而得名。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临刑死囚走向刑场时必须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死囚们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想到家人在桥下的船上等候诀别,百感交集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再向前走便要告别世间的一切了。

“温州女”宣布自由活动。主要是让大家自己四处走走。走什么呀?到处都是桥。著名的有雷雅托桥,赤脚桥等。威尼斯是由118个小岛组成,有177条运河,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缀接相连。

这里的小巷曲曲折折,你不知道前面是个小河拦路,还是小桥通幽。沿着小巷散步,看看两边窗户上的鲜花,听听时不时传来的歌声,心情能不舒畅?

走过狭长的小巷,或许前面就是宽阔的小广场,热闹的咖啡厅;或许前面就是小河流水,还有在桥下穿行的刚多拉。

在这里,一定要说说刚多拉。刚多拉是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叫它“刚多拉”现已无从考证。今天这种小舟一般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对称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一侧单桨划来保持船的平衡。

划船的时候,船夫站在船尾上,用搁在弯曲的桨架上长长的单桨划。船夫的驾驶技术一般来说比较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和狭窄,船夫总能从容地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我很想坐一次体验一下感受。可一问价格,“那是相当的贵”,一个人30分钟80欧元,这是我半个月的工资哟!另外在船上还可以叫上一个艺人,给你拉风琴,唱意大利歌曲,浏览水城威尼斯的大河小巷,感受着水城的沧桑历史和浪漫风情,那是何等的惬意!价格嘛……我这种“穷人”也没有好意思再问,只好作罢。

威尼斯的面具文化,在欧洲文明中是独具一格的。18世纪以前,威尼斯居民生活完全离不开面具,人们外出,不论男女,都要戴上面具,披上斗篷,权贵和穷人可以通过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后面,社会差异暂时被消除。富人变成了穷人,而穷人成了富人。他们互相尊敬地打着招呼。在面具后面,年龄差异被消除,老人变年轻了,年轻人一下子老成持重起来。年轻人和小人物借助面具代表的权威把自己装扮成大人物。而老人极力将自己装扮得很年轻,甚至越无知越愚蠢越好,男人可以变成女人,女人也可以变成男人。现在只是威尼斯狂欢节时才有这种风格的人群出现,并且进行精彩的表演。不过,平时各种面具到处都有卖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玻璃光杯是很有名的,它把少量黄金熔化在玻璃液里,然后制作成玻璃器具,煞是别具一格,富丽光亮。是家里招待珍贵客人的佳品用具。

第二天我们就离开了威尼斯,前往奥地利小镇委拉赫。我依偎着船桅,望着远去的小岛,心里充满了留念和惜别之情。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九日

于襄阳陋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1428/

逐梦威尼斯的评论 (共 2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