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会信任度”一再下降,谁来建立?

2013-02-18 19:15 作者:都市笔者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郭翰/文

“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2月17日《中国青年报》)

过去,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在聊天过程中,他举到一个例子。原来他曾经有一个合作伙伴,在生意合作的过程中,为了赚取属于自己的钱,经常会编造一些谎言,或者是出门喝酒钱包掉了,或者是银行密码被人盗了。总之,只要能够把相互合作的钱弄到自己的兜里,就是目的。

开始,大家都比较相信他的说法,因为都以为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有时还会出于同情,出于好心再进行一些对他的弥补。以至于经常出现一些去路不明的空帐,导致了大家相互猜忌。可时间长了,大家就看出了问题,他不仅撒谎厉害,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自然在大家心中失去了信任度,慢慢就把他赶出了合作生意这个圈子。也就他出局不久,朋友的生意突飞猛进,很快就效益极大提高。过去不仅损失的很快回来,还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几十倍。朋友说,如果他能够实实在在做人,也许现在也是一个不错的收入者。可就是因为这点蝇头小利,据说现在生活一塌糊涂。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古训,也是一种经验总结诚信是构筑社会基础的基石,不同的行业都需要诚信作为基础。如果互不信任,那就会导致诚信这个基础没有根基,那做任何事情都会成为空谈。

现在,很多企业家在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常常会走到摄像机的镜头前,然后若有所思、情感丰富的进行一翻道歉,可常常带不来公众的买账。房价一而再再而三叫着要下跌,但后来还是一路飙升。政府官员眼含热泪,常常也得不到市民递过来的试泪纸?这是为什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信任,即是相信而加以任用,且相互信赖。《史记·蒙恬列传》:“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南史·荀伯玉传》:“高帝重伯玉尽心,愈见信任,使掌军国密事。”艾青《大西洋》诗:“我们信任他们,象信任自己的良心。”

信任下降,不仅是一个社会的悲哀,还会延伸到每一个人的良心里。常常我们住在城市里,出门也会多留一个心眼。遇到陌生人,我们也会看看对方“皮毛二眼”有没有耍什么“花招”?面对领导,我们也会揣测领导会不会有什么不公的“动作”?总之,信任常常在我们心中成为了一个“花架子”。因为“害人之心不可有,却防人之心确不可无”。

信任成为一个苟延残喘的代名词。到处都听到叫别人信任,自己却要留着一个心眼。以至于常常会听说,“政策是好了,可到了基层就成为一个空架子”。社会越来越变得浮躁,每个人都带着有色眼镜看人。

导致信任度不及格,60分也达不到。这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究竟怎么了?生活是幸福了,可心情却是复杂了。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真诚是一个人的美德。如果连最起码的美德都没有,那么何来生活的美好与发展。

十八大刚刚提出建立“美丽中国”,这个“美丽”其中就包含了信任之美。但是,看着都没及格的信任底线,可见于“美丽中国”背道而驰到什么程度?

那么,是不是不信任就让它听之任之,还是到了“无法挽留,就得轻轻放手。”如果红十字会还是一如既往的郭美美?地沟油还是一样的在餐桌逗留?我是李刚还是一样的牛气?政府承诺还是一如既往的打雷不下?衡量人生价值还是看钞票堆了多少层?“房多多”还是轻轻的看房来了,挥一挥衣袖无数套房子是骄傲的资本?

建立信任,估计还是等着白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如果诚信制度不建立,如果信任机制还是一如既往的下降,那就看谁运气最好,谁就会是信不信任中,生活幸福的受用者了。

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来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0770/

“社会信任度”一再下降,谁来建立?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