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游五莲山

2010-06-13 12:12 作者:麦田的风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早有耳闻,省内的三座名山,五岳之首的泰山首屈一指当仁不让,另外就是八仙神游的崂山,而位于日照境地的五莲山竟被当选其中,生活在日照的我,近在咫尺竟不识五莲山的名气,破显得尴尬窘态。

早晨六点从日照汽车总站出发,乘车四十分钟来到五莲山下:蓝天白云,秀美的五莲山巍峨耸立眼前,沿着公路边流淌的小溪,前行一刻钟,突显一形如赤脚的山头,宽厚的脚掌五个粗短的脚趾肆无忌惮的张着,是谁那?顺着墨绿色的山丘望去,原来是一位体态慵懒的活佛。怕是佛祖也贪念五连山的风土人情,醉心于此吧。悄悄从它身边绕过便是山西门,西门不是正门,几根原木简简单单搭在一起,却还舒心。犹如来往山间的村民,温和厚道。

漫山遍野的绿色,不愧为天然氧吧。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板栗树,若不是指示牌上说明文字,有谁能猜对它们的树龄哪?各类不知名的野生植物相映成趣,伴着三两只雏的叫声和鸟儿们的欢叫,与山涧的溪流声,草虫的鸣叫此起彼伏,走在其中,若不是踏在青苔石阶,可能要误入丛林深处。秋季的晨雾笼罩着山林,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时时憧憬着能否遇到那位得道高僧……

感到腿部酸胀时,已经登到山腰,映入眼前的是碧潭幽幽,一百多平方米的潭眼空灵可,三面的峭壁把清潭围了大半圈,只有西边缺着点口,好像是怀抱里淘气的婴儿,嫩嫩的水,潺潺的晃动着,数十条两米长的菱形石块错落整齐搭在浅滩上,石块间涌动一小股一小股的清泉,像婴儿般蠕动着嘴唇,三面的石崖也露出温柔的绿色,像在低声私语“睡吧,小宝贝……”更可爱的是,石墩间成群结伴的小鱼,不时搅动着水面,似乎要打劫你手中呆滞的面包片,几颗熟透的山梨从崖壁上疯长的山梨枝干上落下,才发现一股溪流从石崖顶上留下,溅起串成无数断续的水帘,水帘遮掩的洞口隐约可见,这不是传说中的水帘洞吗?

手持电筒侧身跳入洞口,洞内清凉传神,阳光如有如无从不同方向射进洞内,走在弯曲的石阶上不时变动着身体,新奇的同时也有少许担心,唯恐石猴冷不防偷袭。直到逃出洞口,才恍然大悟窃笑方才的失态。

铁胡同静谧悠长的石阶穿梭于几十丈高的峭壁之间,除头上方丈余尺宽的狭长天际,左右石壁如同刀切般笔直被绿荫点缀,踩在湿滑的苔藓石阶上,声音回荡在南方山城中某条寂静的胡同中。清风悠然而过,不知是石溪间飘渺的兰草清香,还是峭壁石缝间人参草的甜香。竟然错觉自己原是采药人,布衣草履南山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站在望风石上,云雾流淌,不觉心惊胆战两股颤颤,紧紧扣住巨石,还是怕山风呼啸而来,夹我做神仙。

一线天形象贴近,妙趣横生。试剑石,无论何角度摄影也不能表达山石的硕大坚硬,却瞬间被劈两半,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无比。

后山的光明寺石佛,石像就地取材选用当地整块五连花岗岩历经两年精雕细刻。石佛位于山端,坐西朝东,体态优雅慈眉善目,聆听万物私语俯视人间百态,庇佑一方水土。据说若有缘人会目睹佛光普照。那可是可遇不可求的佛缘啊!多少迷惑痛苦也从此释怀。行色匆匆的我好生羡慕光明寺内那善男信女,不仅为佛缘难求更多是能够朝夕相伴这份宽容

树荫下的禅院洁净幽深,阳光透过高大的橡树林,洒落一地斑驳的光影。成熟的橡子脱壳而出,翘动着无限的宁静,情不自禁吟诵那首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怎能此时遇故人哪?

没想到五莲山景如此静谧幽深,不仅佛光神韵,还蕴含精神寄托。正如这依山而建的光明寺,无论建筑风格,还是色彩搭配,与四周景色和谐响应浑然一体美不胜收。若不是当年高僧医好皇帝母亲的眼疾的善缘,也难见如此仙境。

午饭时,半山腰的饭庄,飘来板栗炖山鸡的浓香,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品尝,店主无论多忙也会端上一盘新鲜的盐水豆腐……

下午三点,踏上归程的班车,目光急速浏览着五莲山渐远的身影,细想来,五莲山的魅力隐藏在山石间,融入清水中,化作云雾滋润草木心灵,而那佛缘,似乎是点化生者有一颗宽容的善心,善待每一处生灵,如此的爱心才留住古老板栗树的繁茂,才挽住泉水清莹,才留住山石的俊秀,才能品味出兰草的清香……

啊,难道我也是有缘人。想必佛祖必定点化不少有心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832/

游五莲山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