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此行,不虚也!

2013-02-06 10:08 作者:杨柳岸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马鞍山之旅,确实让我见识不少。

七年前,我有幸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其时,正值暑期,时间为一个月。马鞍山是安徽省乃至全国有名的课改实验基地,又是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因此,那次培训,既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又是一次观光旅游的机会。机会难得,怎能错过!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真正的尝到了马鞍山的酷热的滋味。上课尽管是四台空调一直开着,但还是不管用。教室既是了我们的学习交流的地方,又是我们休息的住所。我们离不开教室。到了下午课结束时,老师们一个个搬着席子、枕头,抢“卧室”,这是头等大事。不然,一晚上,你休想睡觉了。我曾试过一回,整个晚上我光着膀子,几乎与汗水相伴,枕汗水而眠。说眠,倒不如说是仰视、侧视、俯视。根本睡不着!更多的时候,则泡在水龙头下,仰在水池里,任凉水浸润肌肤,说是凉水,也不够准确,因那水温往少里讲,也有30度左右。哎,受罪呀!白日里,也有瞌睡的时候,那也没办法。

当然,课堂上也有怦然心动的时候。我时常听到专家们一些独到的见解。让我眼前为之一亮,睡意顿消,来了精神。其他市的一些老师们,精彩的发言,标准的普通话,加上抑扬顿挫的语调,实在令人佩服。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学习的,回去之后,我会把这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技巧带回去,向领导汇报,介绍给我的同行。真的,这次出行,受益匪浅。

但还有一个难得的收获:观光采石矶。在培训期间,班主任王娟老师硬是不让我们去玩,因前两天南京热坏了几个人。马鞍山与南京正好在一条旅游路线上,原本旅游的计划,权当一纸空文取消了。在一次下之后,语文【2】班的班主任金老师征得学校的同意,带他们玩去了。我作为一名插班生,金老师说也未尝不可,随同他们一起去了采石矶。

上午九时许,旅行社的车子已开到学院门口,我这个开了后门的插班生也欣然慕名前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车子走了约莫30分钟的路程,我们已到达采石矶。途中,金老师滔滔不绝的解说令人折服。他对这里如此熟悉,是个地道的马鞍山人!他绝不亚于导游小姐。是呀,一路上,有金老师的陪同,我们乐此不疲。

首先,我们到达太白纪念馆。这儿有名人字画。多半是太白诗篇。流连其间,仿佛置身于书画长廊。令人叹为观止。本人对书法是个“门外汉”。除了欣赏,还是赞叹。我和三位安庆的老师徒步赶在前面,来到“李白衣冠冢”,拜谒了这位仙人。“李白衣冠冢”这五个草体字,犹如太白现身,飘逸横空。径奔山顶,我们又来到三台阁,在我们岳西老乡刘老师兴致勃勃的吆喝声里,我们几个疾步上前,可是我一直拖在后面,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累得气喘吁吁。上了三台阁,我们扶栏远眺,滚滚长江,日奔腾不息。远处帆影点点,似游蛇在慢慢移动。轮船靠岸时,笛声渐强,仿佛在耳畔回响。此时,导游小姐又向我们介绍李白的一首《望天门山》,不远处的沙洲镇仿佛已被我们踩在脚下。变化之中的集镇正在飞速发展着。此时的母亲河——黄河是否也在诉说着千年不涸的乳汁呢?正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壮哉,黄河!壮哉,长江!

下山时,要不是女同事的拖后腿,怕我们快到半山腰了。女同事体力差,慢点也是理所当然得了。一同来的,也因当一同返回。何况我还是个插班生呢。在三台阁,咱们留下许多合影。金老师人挺好的,一路上,笑声不断,幽默不断。真是一种享受。

随金老师一道,我们来古栈道。全长约800米。石级阶前,藤蔓青青,沿江而行,铁链护栏,碗口粗细。一路上,攀链拽藤,拾级而行,心悬半空。至蜗牛墩,这儿险峻突兀,倚栏远眺,雄浑江水,昼夜奔流不息。要不是几位女同事的惊呼,我从遥想中回到现实,一下子后退几步。伫立片刻,我们又钻了三个石洞。最长的洞约100米。洞内幽深,凉气逼人。穿越之间,惊呼声此起彼伏,惊险,刺激。之后,我们又回到李白纪念馆,休息了片刻,又整装待发了。

随后,来到享誉海内外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林散之艺术馆。我们共同瞻仰了他生前的墨宝。据介绍,他既有文人骨气,又有绝技在身,故一生独往汉口,达七省,走访名山大川,得真迹数幅【篇】,留下巨幅数卷,自成一家,享年92岁,乃安徽一大名人也。

回到学院,已是午后两点左右。其时,游兴不减。要不是肚中闹“空城计”,下山去对付肚子,没准要游到五点边儿。

马鞍山之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地域采风的大好机会。

采石矶,瞻仰名人字画,觅访诗仙旧踪,进幽幽凉洞,历险途,过古道,思绵绵古韵,望滔滔江水。风景如画,市镇换颜。来趟马鞍山,不去此地,实属憾事。

此行,不虚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6736/

此行,不虚也!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