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童年记忆中的“过年”

2013-02-05 10:18 作者:老沉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同父亲一起回到重庆远郊的老家,进屋正值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就守在土墙一角的地灶边,地灶里燃着碗口粗的柴火,从屋梁上悬吊下块是块的猪肉,也就这时,我才知道,农村的腊肉就是这样,由地灶,或火塘边的柴火长久熏成的。

吃了晚饭,就将就炒菜的那口大锅,仅用刷把刷二下,便盛上水烧着,烧热后,就是洗脸洗脚水,油腻腻的。洗脚时,大家相互吩咐,要洗过膝盖,说是要翻过一年的山。

洗后脚脸,大家又围守在土灶边。这时忙完事的大人们也陆续围拢过来,开始拉起家常,从今年的收成到明年的盘算,从家里的这个娃儿扯到另一个娃儿,一个一个地扯到,扯完了,就摆龙门阵,说笑话、讲故事。我毕竟走路走累了,想睡觉,可堂哥堂妹们说什么也不放过,说今天守岁,可不能睡觉,睡了觉的话,明年年娃娃就进不了家门。再困、再累也要等到十二点以后。现在想来,那真是一段挺惬意的经历。

那个时候,城里的人大多在农村,城里人节放假回老家,几乎成为大家一年之后最快乐的事。回到老家,遇到第一件事,就是吃团年饭。这团年饭,按说是在大年三十吃,可在乡里,一个大院子,几道梁、几道沟,转过去转过来都是亲戚,不可能都排在大年三十,所以常在大年二十四五就开始吃转转,一直吃到三十晚上。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最后一顿团年饭后,第二天春节就开始吃汤元,吃团年饭自然是为了团年,至于为什么要吃汤元,并且以后每到一家,吃饭前,都得先吃一碗汤元,就不知道究竟为什么?有的说汤元是圆的,吃到肚里,一年都顺滑,也有的说:是为了日子滚得快。这后面的一句,可能是说的笑话。从吃汤元的一天起,到大年十五,整整十五天就走人份,即窜亲戚,其间也赶集,但主要还是窜亲戚,大人小孩,走在山坡田坎上,一溜溜的,这期间,一个沟里,常能看到好几串,大队大队的人马。窜一家,少不了又是吃上一顿。腊肉,酥肉、夹沙肉、烧白、糯米元子常是桌上的佳肴。

大年十五,也就是距春节还有十五天的日子,据说在农村也是挺闹热,可惜,城里回老家过年的人,一般都玩不了那么久,自然我也就不大知道老家的人都玩些什么。现在从电视与书里也就知道,有观灯,看谁的灯笼做得好,现在已演变为一种文化与艺术。父亲老家在大山沟,较穷,没有观灯的习慣,甚至连挂灯的习俗也没有,其闹热程度自然比不上我国江南一带。但虽不观灯,家家口户贴门联还是少不了,挂灯的目的,还是实实在在付诸于行动中。“灯”,火字加一个丁字,丁,即男也,也就是祈求丁如火永续的意思。求儿为上,也许并不亚于我国江南一带,以至要倡导计划生育,多数家庭都有七八个娃儿,一般最少有两个以上是儿娃子。那个时候,娃儿虽都有自己的名字,但一般不直呼其名,按其排序:张三、李四、陈五、周六、刘七、王八一阵呼唤,或按其体貌:黑娃、黄(毛)妹、胖礅、狲猴子等一阵地乱叫,就是现在有人还有这些别称。

时过境迁,现在老家“过年”不知咋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6328/

童年记忆中的“过年”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