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屈原受迫害致死看楚国的衰落

2010-06-13 11:39 作者:澹明居士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传说,楚部落之祖先,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和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发展不同,楚部落的活动区域是在长江流域。但是,楚部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黄帝部落的发展。当黄帝部落已经发展为周王朝,已有成型的政府组织时,楚部落还是一个非常落后和原始的部落。他们承认自己的落后,并且骄傲地以“蛮夷”自居。但是,这并不妨碍,甚至更加刺激着他们迅速扩张并向周王朝学习的欲望。

公元前8世纪末,楚部落酋长芈熊通进攻位于汉水东岸的随国。随国君主抗议:“我无罪,为什么进攻我?”芈熊通说道:“我是蛮夷!”这意思就象现代的“我是流氓,我怕谁”。随国大败。芈熊通要求随国向周王朝报告,尊芈熊通为国王。周王朝拒绝,芈熊通大怒:“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芈熊通宣布建立楚王国,自立为武王,其势力范围不亚于周王朝。

请注意,这个时候,虽然周王朝已经衰落,但其他的诸侯国国君,还都自称为“公”。

楚王国建立后,继续奉行扩张政策,十几个小诸侯国被其一一吞并。到了公元前7世纪末6世纪初,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洛阳问鼎,大败晋师,遂成霸业,楚王国也走到了它的顶峰。

其后,“姬事件”爆发,吴王国在晋国和巫臣的帮助下崛起,开始不断骚扰楚王国。公元前540年,那个以“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而闻名的楚平王芈弃疾即位,奸臣费无极当权,逼反伍子胥。伍子胥投奔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励精图治,国力大盛。公元前506年,吴国大举攻楚,伍子胥“鞭尸事件”发生,楚国霸权结束。

在这之后的将近200年里,楚王国的历任国王再无扩张野心,而是坐享其成,沉迷享乐,庞大的楚王国虽然仍然是领土最广大,人力最雄厚的大国,虽然期间有吴起改革的短暂复兴,但其内部,实已腐败不堪。而位于西方蛮荒之地的贫穷小国秦国,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却迅速崛起,至公元前4世纪末,已俨然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

屈原是楚国第一任国王楚武王芈熊通的后代,可以说根红苗正。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芈槐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其手。芈槐信任,屈原也全力辅佐,楚国连齐抗秦,变法图强,一度国富兵强,威震诸侯,俨然盛世再现。但就在屈原大显身手之际,楚国的三个奸臣,开始对他实施诬陷和打击,不仅使楚国复苏的步伐停滞,乃致迅速衰落,最终还要了屈原的命。

第一个奸臣是上官大夫。

我们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很多人认为,上官大夫就是靳尚。但是,通览《史记》中的《楚本纪》和《屈原贾生列传》,实在没有理由把两个人合为一体。上官大夫和屈原同朝为官,品稚相同,但屈原却深受芈槐重用,参赞机要,上官大夫很是嫉妒。

屈原任左徒期间,负责起草宪令,草稿刚刚完成,还没有最后定稿,上官大夫想据为己有,屈原自然不会同意。于是,上官大夫向芈槐进谗言诬陷屈原:“大王吩咐屈原做的事情,全国人都知道。屈原常对别人夸口,说大王已经无法离开他。因为如果没有他的话,什么也做不成。”这种拙劣但屡试不爽的诬陷立即奏效。芈槐大怒,把屈原贬黜为三闾大夫。这次贬黜,对楚国的影响是长远而致命的,因为它使屈原离开了权力中心,更使楚国的复兴戛然止步。

第二个奸臣是靳尚。

齐楚结盟,秦国“患之”,公元前313年,派出张仪挑拨离间。张仪挑拨离间成功,却又不兑现承诺,芈槐大怒,出兵伐秦,却大败而回。两国议和,芈槐情绪左右判断,不要土地,只要张仪。张仪只身深入虎穴,并且凭着早就贿赂好的楚国大臣靳尚和芈槐先生的小老婆郑袖的里应外合,成功脱险。此时,屈原正在齐国访问,给芈槐擦屁股。听到消息,屈原马上返回,但张仪已经返秦。屈原质问芈槐:“为什么不杀张仪?”芈槐后悔,但悔之晚矣。

屈原与其说是质问芈槐,不如说是在质问靳尚。靳尚大怒,在芈槐面前拼命说屈原坏话。比如说屈原嫉恨大王;比如说屈原竟敢质问大王,简直就是大不敬等等。芈槐对屈原更加疏远。

公元前304,秦楚两国在黄棘结盟,屈原反对,靳尚借机再次攻击屈原。芈槐将屈原逐出京师郢都。屈原开始第一次流放生涯。

第三个奸臣是公子子兰。

公元前299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昭襄王邀请芈槐到武关会谈,屈原强烈反对,但芈槐的小儿子公子子兰力主芈槐前往。芈槐不听屈原劝告前往会盟,结果被秦国扣留,光荣地成为史上唯一被友邦绑架的君主。屈原竟然“未卜先知”,小人子兰对屈原怀恨在心。

芈槐被扣,楚国立其子芈横为王,是为楚顷襄王。芈横以子兰为令尹,相当于宰相,秦楚暂时断交。3年后,芈槐客死异国。

但是,芈横和子兰却是典型的软骨头,芈槐客死4年后,两人竟然同意与秦国结为婚姻,以求苟且偷安。国人于是大哗,以屈原为首,纷纷指责子兰当初鼓动芈槐赴秦之约而导致被扣身死,使楚国蒙受奇耻大辱,并反对与秦国结亲的可耻行径,对芈横也颇有怨愤之辞。于是“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放逐到长江以南的荒野之地,开始了第二次长达十几年的流放生涯。但是,正是因为长年的流放,使屈原广泛接触了底层人民群众和丰富生动的民间文化,创作出了大量光辉的诗篇。

诗人的不幸,竟是文学的万幸,人生的悲剧造就了屈原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伟大诗人。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郢都。消息传来,屈原万念俱灰,投汨罗江自尽。

通过对史实的分析不难看出,屈原早期,楚国虽然衰败,但实力犹在,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与秦国抗衡。但是,由于楚王不思进取,奸臣当道,排挤忠良,致使内政外交混乱不堪,国事迅速败坏。这不由得使我想起黄炎培的那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楚国的教训,值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597/

从屈原受迫害致死看楚国的衰落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